在關系中互動 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在自行車比賽中,一輪剛罷,第二輪早等不及了。“賽車手”們騎著自己的“寶馬”,如離弦之箭,唯恐落后,紛爭第一。爸爸媽媽們也在為自己的孩子加油,他們跟著自行車跑,比孩子們還要急。“孩子們,心里快,腳上也快,心里穩,手里也要穩啊!”這是老師在指導孩子。“加油,兒子,沖刺了!”年輕的媽媽急得大喊起來,提包掉了都顧不得撿。
娜娜小朋友在這次比賽中得到了第二名,她高興得手舞足蹈,她媽媽說:“娜娜以前體質較弱,自從上了幼兒園,體質比以前好多了,手腳靈活了,和其他小朋友比差距也不是太大,看來,還是在幼兒園煅煉了她。”
“障礙輪胎”游戲體現了良好的親子合作關系。孩子們一邊滾動輪胎掌握好平衡,一邊盯著跑道不要出軌,還要加快速度,精神高度集中起來,沖到終點,馬上停下放好輪胎,家長接著挪動輪胎,孩子爭先恐后跳回起點……悅悅小朋友的奶奶是是一位退休教師,她說:“這項活動好,第一名并不重要,關鍵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參加,樂于表現,充分地給孩子以選擇的空間。” 強強小朋友得了第一名,爸爸把他舉過頭頂,掄了好幾圈才放下,父子倆開懷大笑,爸爸鼓勵他說:“要是在課堂上,你跟今天表現一樣好,那就更好了!”
家園合作使家園雙方都受益,最大的受益者是幼兒。父母越關心幼兒的教育,幼兒發展與幼兒園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二、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是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師和幼兒都是師幼互動的主體。作為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重視幼兒之間進行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要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對幼兒瞬間產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誘導,并作出決策、生成課程。教育活動過程中師幼互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技巧直接影響到互動的質量。為此,教師要學會做“傾聽者”,善于做“觀察者”,樂于做“對話者”,敢于做“研究者”。
我園的很多活動來源于孩子們的興趣和老師的及時發現和支持,“一次不同尋常的旅行——看望王一瀟”就是一個典型的生成課程案例。關于這次活動,該班班長是這樣記錄的:
我們班的王一瀟小朋友因闌尾炎做了手術,現在還躺在家里休息,已經好多天沒來上學了,在孩子的提議下,我們決定集體去看王一瀟。
周五上午,我們乘坐校車出發了,天氣雖然有點冷,可今天的太陽還是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像是歡迎我們去看王一瀟似的。校車穿過市里向“金玉米”駛去。大樹和美景從眼前飛過,勤勞的清潔工在忙碌的打掃著衛生。孩子們雀躍不已,齊唱歡快的歌曲,不知不覺到了王一瀟小朋友家的樓下。
一瀟的爸爸、媽媽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小一瀟有些瘦了,可還是很精神。平時最頑皮的他,此時居然也有些害羞了。班里的小朋友可開心了,孩子們首先拿出了集體制作的禮物—心形的紅色花環。然后又競相拿出自己的禮物。子涵小朋友拿出蘋果,希望王一瀟吃一個大蘋果后身體更加健康;澤遠拿出小卡片,祝愿一瀟健康快樂,希望一瀟小朋友早點回幼兒園跟小朋友們玩。很有意思的是,林方舟小朋友,她是一瀟的好朋友,見了一瀟居然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一本正經地問:“你生病了,為什么不躺在床上?”孩子們相互問候著一瀟,雖然話語有些拘謹,卻掩飾不住孩子們的興奮和激動。小一瀟漸漸放開了,拿出自己的玩具跟小伙伴們玩了起來。看著興奮的孩子和開心的一瀟,我們這些大人們真不忍心去打擾他們。我回過頭去,一瀟媽媽的眼里已浸滿了淚水。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可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感情,一瀟爸爸舉起相機,擋住自己的臉,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