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系中互動 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回來的路上我在想,這可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旅行啊,孩子們懂得出如何愛別人,深深體會到了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生活時時都有教育的契機,只要我們用心發現,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幼兒參與了課程的設計,而且積極主動地參與了課程的實施。教師則依據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興趣,產生的問題和困惑,支持、幫助、引導他們去研究、探索,并和他們一起探究。通過這種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很高,他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才能得到有效地發展。
三、幼兒園與社區環境資源的互動合作
社區是幼兒身邊的“境”,社區內各種職業的人們的勞動,社區內人們生活之間的互相依存關系,社區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都可以充分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來源。我園結合主題活動目標,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開展了一系列與社區互動的活動,如,春游桃花園、參觀郵局、超市購物、慰問敬老院、參觀蔬菜博覽會、十字路口學習交通規則等。
下面是我園“食物”主題教學的一個片段——“世紀廣場行”活動:
八時三十分,校車把三個班的小朋友送到了壽百大世紀廣場東大門,浩浩蕩蕩的小隊伍魚貫而進。在老師的引導下,三個班分別行動,從糖果、肉類、蔬菜、糧食、奶類各區分門別類地逐一觀察。先讓孩子們從食品的顏色、形狀、包裝、吃法、制作等方面進行感性的認識,然后請售貨員進行了詳細講解。
孩子們很興奮,眼睛里露出好奇的目光,望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身上的每一根神經都調動了起來,強烈的求知欲望清楚地寫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這是孩子們發現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機,超市是多么豐富的教育資源啊!當走到“天下糧倉”時,孩子們紛紛喊了起來:“老師,黑米,黑米,用來做黑米火燒,很粘糊。”“老師,糯米粉,上次我們做元宵用的,滑滑的,不粘手。”“老師,這是酒,我爸爸喝過。”“酒是什么做的?”售貨員打開一瓶米酒讓孩子們聞了聞,孩子們說:“香香的,有饅頭味兒,里面有沒有糧食呀?”
聽著這些童言稚語,周圍的顧客和售貨員也投來欣賞的目光。一位大媽激動地說“來超市學習,很不錯,很不錯!”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的隊伍變長了,原來好幾個媽媽帶著孩子加入了我們的行列!一位家長深有感觸地說,我自己經常到超市購物,可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超市的教育價值。實實在在的社會環境永遠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我們進入了食物制作區域,讓幼兒仔細觀察食品的制作過程。我從活動結束后各班老師所記的孩子口述中,發現很多這樣的句子:“阿姨先和成面團,再搟成面皮,再填餡兒,包起來就是包子。”“先把面和雞蛋和在一起,定型,放進烤箱烤熟,再灑上奶油,做成十二生肖的蛋糕。”“蒸饅頭的阿姨用黃色的小米做成窩窩頭,上面尖,下面大,象小山,又象小傘,還象蘑菇,我沒有吃過,可我很想讓媽媽買一個嘗嘗。”“阿姨們都戴著白帽子,穿著白上衣,戴著口罩,是為了講衛生,做飯的阿姨都很講衛生,我們以后也要講衛生。”有的家長說:“每次領著孩子上超市,我專愛往自己喜歡的那個地方跑,我也沒有功夫陪著孩子看。昨天回家,孩子一下子跟我講了那么多……我很高興。”一位媽媽說:“兒子回家對我說,老師和廣場里的叔叔說不能挑食,什么都要吃,才是好孩子,他以前從不吃胡蘿卜,昨晚居然吃了。”孩子們既有知識的學習,又有良好習慣的養成,收獲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