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創設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環境
對藝術幼兒園在環境創設方面的良好口碑早有耳聞,今天借干部培訓之機帶領集團班組長以上干部前去參觀學習,對藝幼環境創設中充分挖掘和利用空間、營造濃厚藝術氛圍的做法,有頗深感觸。
一、空間挖到位
藝幼地方很小,“螺絲殼里做道場”,把角角落落都充分利用了起來。
首先,大人讓小孩。行政所有大辦公室讓出,在樓梯最高處搭建出簡陋辦公室。大人空間“局促”了,孩子玩得開心了。
其次,利用每個凹進的走廊拐角。比如:廁所前、樓梯轉角變特色區吧、內庭院辟出5平米的狹長地帶當“愛心樂園”等,合理又彰顯藝術感。
第三,變垃圾堆為游戲場。底樓樓梯處一般都堆放很多東西,清理后變成幼兒自主游玩的場所,自然又清靜。
二、內容顯特色
首先,宏觀布局。一樓“美術”;二樓“音樂”。
其次,體現多元。如墻面的多元化:音樂認知類(樂器墻、音樂名人墻、民俗文化墻)、音樂互動類(奧爾夫音樂墻等);公共區域的多元化:藝術展示區、休閑棋牌吧、聰明益智吧、創意沙畫吧、diy手工坊、音樂自助吧、快樂寫生吧、東芭樂園等。
三、細節花心思
精致,是印象之一
這次參觀,最值得學習的是藝幼人的精神,或者說“狀態”“面貌”。雖然是在上省一級的背景下做環境創設這件事的,但做的過程與做的結果還真挺讓人覺得“不一般”。
走出“定勢”,很了不起。藝幼搬到風和麗苑也有好多年了,環境創設一定也跟我們一樣,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想不想“跳出”框框是一種精神,能不能“跳出”框框是一種能力。對于我們而言,環境創設這項工作一直在提,但經常半途而廢、知難而退。當然,在走出“定勢”中,充分地尊重兒童是前提,正因如此,才會有一處又一處的“大人讓位”。針對我們的實際,拓展視野是開拓創新的關鍵。今后,外出學習的活動可以多組織;涉及橫向互動的活動(如經驗交流性質的會議)要靜心傾聽。
突出“中心”,很了不起。藝幼整個園所環境的創設,無一不跟藝術特色相關。雖然相對而言“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多樣,環境創設難度會低些,但換位思考,如果讓我們去創設一所以藝術為特色的幼兒園環境,未必能趕超。所以我們可以從藝幼創設“藝術”特色環境的思考與做法中汲取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比如:活動室小空間更多體現常規性課程所需的環境,輔于“特色班級”創設所需的小環境,從而與整體的藝術特色環境相協調;園所大環境緊緊抓住“特色”這一核心概念,大做文章,中心園可以以“領域”為切入創設不同的公共探究區,城東園可以以“內容”為切入創設不同的公共健康區。當然,我們也可以做得更符合幼兒的成長需求,如:材料提供上體現不同年齡特征;活動安排上提高使用率讓公共區發揮更大價值;公共區域也可以與專用教室的建立結合起來一并考慮;等等。
關注“精細”,很了不起。精致,是一種生活品味;精致,是一種生活態度;精致,也是一種習慣,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點滴中彌漫與浸潤。作品展示框、花盆托盤、等等,無一不透露著“精致”的信息。
學無止境,能者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