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處理與幼兒家長的關系
4>幼兒教師面對的不僅是千差萬別的孩子,而且還有千差萬別的幼兒家長。每個幼兒不僅有直接的家長“父母”,還有與之有密切關系的許多“家長”,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等,可以說一個幼兒有多位家長。幼兒教師要與這么多的幼兒家長相處確實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兒教師比中小學教師與家長的接觸頻率要高得多,幼兒教師每天至少要與幼兒家長見兩次面,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教師在與幼兒家長相處過程中容易發生哪些分歧,又應該如何處理對待這些分歧呢?
一、教師與幼兒家長交往過程中易發生的分歧
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分歧、矛盾,教師與幼兒家長的交往過程中,由于雙方的經濟、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養水平不同,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式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幼兒出現問題的認識不同,理解也不同,使雙方產生心理分歧,產生矛盾。主要表現如下:
1..對幼兒的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法的分歧有些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就是應該多學知識,多背詩、多做算術題,不能只顧“游戲”“玩”,不學知識,總是問孩子“學什么了?”孩子答不上來,家長就不滿意;也有的家長認為,別學那么多東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么累干嗎?有些家長對幼兒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有的是嚴厲粗暴專制的態度,方法簡單,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強迫孩子服從,傾向于專制教育;而我們教師講究的是耐心說服的民主教育的態度、方法。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教育”孩子別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打壞了爸爸帶他看病;而教師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這些顯然與教師的教育是矛盾的,這些分歧也妨礙對幼兒的教育。還有些家長對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認識不同。有的家長把孩子看成是“家庭的支柱”,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兒累著,對孩子采取的是溺愛放縱的態度。不但自己“溺愛”孩子,還把這種溺愛帶到幼兒園來,特別是要求教師也要“溺愛”他的孩子,“事兒特多”;而教師認為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應有恰當的認識,要求幼兒要熱愛勞動,要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導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
2.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因的分歧
教師和幼兒家長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兒的身體狀況總是不盡人意,一到幼兒園就生病,也有的幼兒存有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糾正多次,仍有反復等等。對此,教師和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沒有教育好幼兒,不考慮具體情況就把責任推給對方。家長可能會埋怨教師對幼兒不夠關心,而教師又抱怨家長溺愛放縱孩子等等。
3.對幼兒的評價的分歧
在對幼兒發展的評價方面也極易產生分歧,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往往是在只看到一個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評價,而教師是在比較中得出的結論。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評價高于教師,家長認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師也許覺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評價低于教師,在家長看來“恨鐵不成鋼”的孩子,教師可能認為還很不錯。此外,幼兒的表現往往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里的表現與在幼兒園的表現不一致。有時教師與家長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對幼兒的情況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評價也是各執一端。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園外情況,教師了解較多的是園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