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記—幼兒常規培養的好幫手
標記—幼兒常規培養的好幫手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為孩子的常規不好犯愁,在反思總結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幫手——標記。標記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對人的行為具有強烈的暗示作用,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恰當地使用標記,將標記與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有機結合起來,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教師設計出班級標記并合理地運用。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各種標記的設計更加具體、更具有操作性、更注重細節。如:剛入園的孩子,毛巾、水杯都是幼兒園統一配備,顏色、外形完全相同,孩子很難區分,于是教師給每個孩子的毛巾、水杯定位,并貼上相應標記,這樣孩子們很快就認識了自己的生活用品。
在開展區域游戲時,為了讓孩子能夠分清活動室有哪些區域設置,于是教師制作了水果區域卡與區域標志相對應,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很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教師把它貼在進區口,讓孩子一進區域就能看的見。這個小小的標記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喝水時總有孩子你推我擠,雖然一直跟孩子們強調規則,但還是有孩子忘記排隊。后來,我們張貼了“喝水流程”及小腳丫的標記,孩子們喝水排隊也有序起來了。
由于幼兒園條件所限,部分班級孩子要在公共衛生間方便,可是每次投放進去的衛生紙沒用幾天就沒了。為了減少浪費,讓孩子知道每次用多少紙合適,于是我們設計了標記,現在孩子們都能遵守規則。圖書借閱室,我們張貼了“一頁一頁仔細讀,不撕書、不亂丟;閱讀圖書時,輕拿、輕放,安靜閱讀”的標示后,孩子們在圖書借閱室都能安靜的閱讀了。
教師們巧妙地設計出各種標記,讓標記成為孩子常規養成的好幫手。如地面上的標記、物品擺放的標記、活動規則的圖標等,這些標記的運用不僅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還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如:在區域游戲時,孩子們經常把材料放的亂七八糟,一直需要教師去整理,后來,老師們在材料架上貼上了材料擺放的標記,讓幼兒根據不同標記自己取放材料,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小標記在幼兒行為習慣和常規培養中具有積極作用,我們要不斷創新、巧妙使用好各種標記,讓標記成為幼兒園日常管理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