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面條熟了
一、活動背景和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五一”上來,我們的主題“幼兒園里朋友多”就開始了,在開展有關“生日”的這個點時,與孩子的談話中,孩子們說到生日面條,由此聯想到面條從生到熟形態的變化,我突生靈感,又結合本班幼兒喜歡舞蹈表現的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因此,本次活動不是常規的音樂舞蹈創編活動,而是結合新教材和奧福教學理念設計的一個音樂游戲活動,讓孩子學著用肢體動作表現面條從生到熟的不同形態,而且每種狀態都配上了特征明顯的音樂,讓孩子感受了不同特征的音樂,同時他們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會欣賞、會表現、會創造,培養了他們對所參觀事物的表象的一種表現力和對音樂情緒的共鳴能力。
二、活動準備:長壽面、電磁爐、鍋、三段音樂
三、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面條從生到熟的不同形態,并樂于用肢體語言來表現
2、在想象、交流表征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四、活動過程:
(一)交流過生日的體會
1、伴著背景音樂《生日歌》幼兒進入教室
這是什么歌曲啊?今天我們中間有一個人過生日,你們猜猜是誰啊?(董老師的生日)
2、一起唱歌時送上一個點著蠟燭的生日蛋糕,和幼兒一起許愿,一起吹蠟燭
3、誰能告訴我你什么時候過生日的,你的生日是怎么過的?(找找同月份的幼兒)
4、你還知道誰的生日?你是怎么為他們選禮物的?
5、過生日會吃什么?為什么吃?(知道生日面條叫長壽面,代表健康長壽的意思)
(二)現場觀察面條從生到熟的形態,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
1、面條沒下鍋之前突出面條硬邦邦,筆直的形態
2、面條下鍋放進開水里時突出面條從硬到軟的形態
3、水沸騰面條熟了時突出其變軟變形的形態
小結:面條下鍋之前、下鍋后、沸騰時都有各自不同的狀態特點。
(三)配上音樂用肢體動作完整表現面條從生到熟的不同形態
1、 面條沒下鍋之前(音樂1)
提示語:硬硬的面條我們出發了,我的面條的形狀是這樣的,你們是怎么樣的?你的面條很硬的,推也推不動;你的面條形狀很特別,讓大家也來學一下。
2、 面條放進開水以后(音樂2)
提示語:各種形狀的面條們,我們準備下水了,哪根面條準備先下啊?咕咚!下水后怎么樣了?讓我們再來放一根;這邊燒得比較熱,我們大家從這邊下好嗎?我們一起下,咕咚!我們在來燒一盤吧!水現在到我們的膝蓋了、腰了、脖子了,水沸騰了,我們已經全部浸在水里了!
3、 水沸騰時面條的形態(音樂3)
提示語:現在我們的面條和水開始做游戲咯!面條是怎么在水里翻滾的?剛才我們看到有些面條很要好,他們互相抱在一起是怎么樣的?他們臉貼臉,腳碰腳,那邊的水翻騰得最厲害,我們到那邊去咯!你們那里水燙不燙啊,那我們游到你這邊來了!
小結:我們的面條燒好了,董老師已經聞到面條的香味了,今天董老師太開心了,能和小朋友一起過生日真幸福,現在我們一起回教室去分享我們的蛋糕和面條去了!(音樂1)
四、活動延伸:
回教室吃面條,將快樂繼續。
五、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根據我班幼兒好動、好奇、好創造、好參與、好探索、好表現的年齡特點及感知表現肢體動作的特點,采用了游戲化的方法組織,我從二期課改理念對音樂活動的要求出發,試圖處理好模仿學習、發現探索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和諧與統一,在觀察面條三種狀態的基礎上,以培養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為出發點,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在頭腦中對面條的表象進行加工組合,完成遷移創造,用語言和肢體來表現,然后以自主學習表現到相互模仿學習,最后在三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中完成自己對可觀察的物象的表現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