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泥娃娃分家家(學習34)
教學目標:
1、嘗試根據事物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2、在比較6和7的分合方法過程中,發現數字越大分合的方法就越多。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初步知道6以內數的組成。
(材料準備)泥娃娃操作包人手一份、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等
教學重點:理解數字越大分合的方法就越多。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的方法,知道6與7的不同分法 教學過程:
一、好玩的泥娃娃:復習6的組成
“在今天上課之前我先來和大家玩一個游戲好不好”(泥娃娃)
“現在請你們—邊拍手邊和我泥娃娃的一家的游戲:現在這里一共有6個泥娃娃,泥娃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姐姐和妹妹,比如我說:‘我有2個泥娃娃?’那你們就要說‘你缺4個泥娃娃。’聽懂了嗎?”
(聽懂了)
“現在我先來請一個小朋友和我來玩玩看噢,有誰愿意上來先玩?”
“我有3個泥娃娃?”
(你缺3個泥娃娃)
“她說的對不對呀”
·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若干次。
小結:這個就是數泥娃娃家人的游戲,當我們數泥娃娃一家有幾人的時候,我先說的泥娃娃數量和后面說的泥娃娃的數量加起來都要等于6,不能多也不能少。
二、泥娃娃分家家
1、看娃娃(集體)
·提問:“現在,請你們仔細的觀察桌子上的泥娃娃們,他們看上去都一樣嗎?”
(不一樣)
“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有的泥娃娃頭上有帽子的)……
“那么右邊那欄的數字有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為什么會出現分合符號?”
(最上面的數字7是代表總數,下面的數字加起來要等于上面的7)
“非常棒!那么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數字從1到7請你們猜猜它們又是什么意思呢?”
(給我們照樣子看的)
·小結:原來在這張紙上的那么多泥娃娃有四種不同的特征,請你用彩色的水彩筆將特征一樣的圈在一起,不一樣特征的泥娃娃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圈起來,右邊的數字,最上面的數字7是代表總數,下面的數字加起來要等于上面的7,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數字從1到7是給還不會寫數字的小朋友可以照著樣子學習寫數字的。
2、操作(人手一份材料)
·獨立操作:“現在就請你們根據泥娃娃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并嘗試將自己分類的方法進行記錄。”
教師觀察與指導幼兒實際操作
·分享:“我請先上來分享他的分法,看看大家和她一樣嗎?”
交流自己分合的方法,教師將幼兒分類種類一一展示。
·小結:原來6有5種分法,7有6種分合方法。(解決難點)
·比一比:7、6、5那種分合方法多,那種分合方法少。(解決重點)
“請你們想一想,7、6、5哪種分合的方法最多,哪種最少”
(7最多,5最少)
·小結:原來每個數字的分合方法的數量就是這個數字減一,比如7的分合方法有6種,那么6就有5種,5就有4種,以此類推。
三、我是泥娃娃
1、分組扮演泥娃娃
·分組:“請小朋友們7個人一組,找好朋友了手拉手站在原地不動,楊老師就看到你們準備好了 ·討論:“請你們每個小組都輕輕的討論一下,共同商量一個特征來表達你們小組扮演的泥娃娃”(提醒幼兒要輕輕的,不能把自己小組的特征告訴其他小組)
2、游戲:我演你猜
·提問:“現在請準備好小組先上來表演泥娃娃的特征,讓下面的孩子們猜,誰愿意先上來呀?”
·小結:原來這個游戲也有小竅門的,你們表演的泥娃娃動作特征越是明顯,那么下面的小朋友就很快能夠猜出來是幾個不同的泥娃娃了
四、延伸
投放到個別化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