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秋天的落葉》(精選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秋天的落葉》 篇1
隨著天氣慢慢變冷,逐漸進入了秋天的季節。結合季節的特征,我們開展了關于季節“秋天”的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對秋天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我們幼兒園的各種樹木成為了我們活動非常適宜的場所,孩子們非?鞓返呐c小樹葉和大樹媽媽成為了好朋友,感受到了大自然生活的美。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認識秋天的葉落自然現象,喜愛秋天這個季節。我們在戶外開展這個活動,孩子們在地上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葉子。孩子們對葉子很感興趣,會很自主的就去摸一摸樹上的葉子,撿一撿地上的葉子。為了加深孩子們對秋天樹葉特征的印象,我在活動中對小朋友提問,讓小朋友開始仔細去觀察樹葉!皹淙~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綠色”“黃色”“藍色”••••••小班的小朋友會積極參與這次問答中,雖然答案都不是自己觀察到的。比如“藍色”的葉子,就僅僅只是這個小朋友對顏色的認識而已。我設計的這次美術欣賞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秋天的美,熱愛大自然。 通過老師的提問,孩子們雖然不能非常正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老師的引導與大家的觀察中,小朋友都知道了樹葉有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形狀,又不一樣的“大樹媽媽”。在這個活動中豐富了孩子們對樹葉的認識;顒拥暮竺姝h節,我請小朋友裝成葉子開展了一個“樹葉飄一飄”的游戲,讓孩子根據自己對“落葉”現象的理解而用身體表達出來,也較好的讓孩子們感受了在秋天的季節環境里舒適的感覺。 但是在活動中,我所準備的樹葉的品種相似,所以在觀察樹葉的部分區別不大。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就地取材選擇幼兒園內的幾種樹的葉子。如果有機會,可以帶著孩子在幼兒園外的美麗風景處欣賞更多的樹木品種,豐富孩子們的對樹葉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秋天的落葉》 篇2
設計意圖
結合季節特征,設計秋天的主題網,其中設計了這個音樂活動,讓小朋友在音樂聲中,體會秋風細雨所營造的音樂美;顒又袊L試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聲勢、肢體律動等理念,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能力為主,鼓勵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運用即興創造,讓幼兒能積極地參與活動,表露真情實感,讓幼兒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體會欣賞到音樂的美感.
活動目標
1. 運用不同的聲勢和肢體律動表現不同的音樂段落。
2. 通過音樂欣賞啟發幼兒分析、想象、思考、判斷的能力,培養對音樂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
3. 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到積極愉快,恬靜柔美的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
1. 音樂:《小樹葉》、《秋天的落葉》
2. 塑料袋若干
3. 樹葉胸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在《小樹葉》的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
通過 感受樂曲的意境美,體會小樹葉由害怕變勇敢的精神,激發幼兒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 欣賞音樂《秋天的落葉》,啟發幼兒運用不同的聲勢和肢體律動表現不同的音樂。
(一)分段欣賞和表現樹葉飄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 欣賞A段,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飄落
2. 欣賞B段,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和雨嬉戲的場景。
3. 欣賞C段,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轉圈跳舞歡樂的樣子。
4. 欣賞A段 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寧靜美。
。ǘ┩暾硌萋淙~快樂的一天。
1.完整欣賞音樂,感受秋風細雨中樹葉跳舞的情景。
2.激發幼兒用身體,大膽表現音樂。
三.在《秋天的落葉》的音樂聲中退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區角活動
1. 美工區投放樹葉、顏料等材料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2. 在表演區投放能發出聲音的日常用品和有關秋天的音樂,讓幼兒創造發現生活中的音樂,感受音樂的神奇美。
3. 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實,感受秋天的碩果累累,是個豐收季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秋天的落葉》 篇3
希望葉子有什么形狀?秋天有什么瓜果?通過課堂上的觀察、討論、回憶、思考,使每個學生對秋天有全面的認識,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下快樂地學習。
【教材分析】
五彩繽紛的落葉在秋風里飛舞、飄揚,是她們帶來了秋天的感覺、秋天的美麗和秋天收獲的消息-----詩人說:秋天的落葉,是一種希望,也是一種無私奉獻精神的象征。教材試圖以秋天的色彩、火焰般的楓葉、飄悠悠的落葉,喚起學生對“盛秋”的回憶。
本課分為四部份:
1、秋天的記憶與聯想。
2、書簽的特點與作用。
3、學生的作品欣賞。
4、書簽的設計方法。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挑戰每一位授課的老師,沒有生動的教學是無法把他們吸引過來,沒有有效的調控是難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想孩子們對整堂課保持持續的興趣和熱情,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考慮采用孩子們喜歡的形式。而孩子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又是無窮的,但需教師的正確啟發和引導。同時也應看到三年級學生觀察能力,引導他們在觀察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本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倭私馇锾斓摹奥淙~”的自然現象。
、诎盐諘灥幕咎卣鳌⑦M行裝飾變化。
2、教學過程和方法:
①在收集資料中,了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
、谔接憰灥脑O計方法,拓展設計思路。
、墼趧撟鞅憩F中,提高審美設計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感受美麗的秋天。
②對秋天的落葉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教學要點:
1、重點:把握書簽的基本特征、進行裝飾變化。
2、難點:
、倌茉O計合適書簽外形的裝飾紋樣。
、谀茉O計“實用”、“美觀的書簽。
3、興趣點:
、俾淙~的自然現象。
②設計書簽送朋友的游戲。
、鄯瓡荣愑螒颉
4、觀察點:
、贂灥耐庑、裝飾紋樣。
、谇锾斓纳、自然現象。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書簽。
2、準備制作工具:彩筆、蠟筆、剪刀、彩繩。
3、課件、實物投影儀、多媒體等。
教學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教學中可能會出現學生不敢大膽發言、展示,不懂正確的觀察方法,創作速度過慢,對此,教師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應給予及時鼓勵、啟發、引導。
【教學評價】
1、是否對美術課感興趣。
2、是否積極參與本課的游戲活動。
3、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對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見。
4、能否在活動結束時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認為主要是激發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體形象(葉子)加以變形、夸張或改變,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勢,積極主動地運用色彩的對比、相間或重疊,創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來。
課堂中利用示范,導入了本課的要求:造型與色彩可以突破常規,進行大膽的夸張、變形、想像和創造;色彩搭配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這為學生的創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沒有過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覺得好看、有趣就行。
制作過程我提示如果能用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是不是更好。這樣的話,在制作過程中,既是個體又是小集體。因在討論的時候,可以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歡、最有趣的、準備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過程中可以相互借鑒,相互欣賞,在欣賞中自然會相互比較、評論。同時,也讓他們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種合作的意識,不但可以自己獨自創作出有趣的形狀來,在集體中也會感受到合作的樂趣。
在展示評述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或本組的作品放在投影儀下進行展示,對此學生很感興趣,也很興奮,做完的學生幾乎都想在臺上說一說,表現表現。我想,這可能就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吧。只要把自己的作品在投影儀下放一放,大屏幕上出現了自己的作品,心里就特別高興特別自豪。為此,要盡量讓學生的作品能在上面展示展示,使他們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最優秀的、最能干的,從而持續有效地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秋天的落葉》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符合"一"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2、學習5以內數的分合型減法和消去型減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圖卡;
2、雪花片5個(2個紅色、3個黃色)
活動過程:
一、雪花片
1、師:"今天老師發現我們大三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聽話,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漂亮的雪花片。"
2、師:"我們怎樣把這5個雪花片按顏色分成兩組?紅色雪花片有多少個?"
3、師:"5個雪花片去掉2個紅色雪花片,還剩幾個黃色雪花片?"(小結:將總數分為兩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去掉總數中的一部分用"一"來表示(出示符號卡)。)
二:排隊
1、師:"老師請5個小朋友來前面站成一排,請你們按順序報數。"
2、師:"現在站在前面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那老師請這3個小朋友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那么現在前面還剩下幾個小朋友?"
三:圖卡教學
1、師:"外面的樹上有很多漂亮的樹葉,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樹枝上原本有幾片葉子?掉了幾片?還剩下幾片?"3-1=2
2、師:"秋天到了,葉子都落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撿了一些漂亮的楓葉,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總共有多少片楓葉?黃色和綠色楓葉分別有幾片?全部的楓葉減掉綠色的楓葉,還剩下幾片黃色的楓葉?" 5-2=3
3、師:"請小朋友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課本上的作業。小朋友們再見!"數學《秋天的落葉》活動反思這節課我主要是以游戲為中心,以玩游戲的方式上的,在游戲中讓孩子了解去掉可以用"-"號表示。從孩子的特征和性別之分利用符號玩游戲,從而讓孩子學習分合型減法和掌握這符號的意思。整體來說自我感覺還算不錯,流程比較順;從孩子的操作上來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的減法。
雖說這一節課從傳統的方式上說,我的目標是達到了;但是我也有疑問,以游戲這種方式上5的減法會不會太簡單了,我是不是還沒跳出傳統的說教的方式?目的性太強呢?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這是我上完課之后的第一想法。后來我想,讓孩子從游戲中理解"去掉"的意思,按自己的意愿設計這個"去掉"的符號,可能會讓孩子對"-"這個符號的理解更深刻。
但在這個活動中有一點值得我反思的就是:活動中我雖然有與孩子一起實踐再操作,不過整個活動的過程都是我說的比較多,我牽著孩子的杯子一步一步解說為什么,如講解為什么要用減法。整個過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間。另外,因為活動中要完成算式的計算,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運用什么形式讓孩子探索會更好,讓孩子探索操作的過程理解分合型減法、消去型減法。不斷的反思能最快的提升我們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一件值得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