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教案幼兒園(精選15篇)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認識本課10個生字。
了解花果山的美麗與神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花果山景色的美麗與神奇。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景,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西游記》的故事吧,知道那里面最神通廣大的是誰嗎?(生答:孫悟空)。那你們一定知道孫悟空住過的花果山了。那兒的景色很美,確實是一個福地洞天。其實在我國真有一座花果山,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它在哪里,景色怎樣,與孫悟空有沒有關系?好,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五”,共同領略人間仙境《花果山》吧。ò鍟n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讀課文,邊讀邊想:文章主要寫了花果山的什么特點?
交流反饋,師生討論。(美麗、神奇)
三、細讀質疑,合作探究。
仔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不懂的地方。
同桌討論,共同探究。
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最能表現花果山美麗神奇的地方,認真讀一讀。
小組交流、匯報、。
從三方面寫了花果山的美麗和神奇:
花果山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風景優美;
花果山的名勝
花果山的洞穴和飛泉。
品讀感悟,讀中悟情
選你最喜歡的語句,和同桌互讀欣賞
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把你認為最美的地方讀出來,請大家欣賞。(指名讀)
師生共同,指導朗讀。
展開朗讀比賽,進一步領悟花果山的美麗和神奇。
四、認識生字,會讀會用。
學生自讀生字,同桌間互相說一說識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卡片,快速認讀生字。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加深對字的認知。
開火車認讀,并給你讀到的這個字組一個和文中不一樣的詞。
五、拓展延伸。
學當小導游,向你的游客介紹你所了解的花果山。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詩歌,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學會朗誦。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3、激發孩子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梳子一把;詩歌圖譜一張;優美的背景音樂;錄音機。
掛圖一張,上面畫有四幅小圖①媽媽給我梳頭我給媽媽梳頭②一棵枝葉在飄動的樹③輪船在海中航行。
活動過程:
一、教師直接出示梳子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梳子)
2、師:梳子有什么作用?
3、師:誰你梳過頭發?什么感覺?
4、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就叫《梳子》,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詩歌里面都說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詩歌,初步了解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畫面和意境。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傾聽。
2、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
詩歌中,說了些什么?
三、結合圖書,分兩部分欣賞詩歌,通過提問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朗誦第一部分:媽媽用梳子我也用梳子梳著媽媽的頭。
(1)詩歌中媽媽為什么要我梳頭發?
(2)我為什么也媽媽梳頭發呢?(啟發幼兒說出: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2、教師朗誦第二部分:風是樹的梳子梳著海的頭發。
(1)風是誰的梳子?梳著誰的頭發?詩歌中是怎么表達的'?風真的是梳子嗎?為什么說風是樹的梳子?
(2)船是誰的梳子?梳著誰的頭發?詩歌里面是怎么描述的?為什么詩歌中會這么說?
三、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結合圖譜,初步學習完整朗誦詩歌。
2、結合背景音樂,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3、幼兒分小組接念兒歌。
四、拓展想象:讓幼兒自由想象,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進行仿編。
1、師提問:風除了像樹的梳子之外,還像什么東西的梳子?除了風之外,還有什么東西像什么東西的梳子?
2、幼兒自由討論及嘗試仿編,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作適當的引導。
3、師幼共同梳理仿編內容。
五、延伸活動:
提供背景圖及小圖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繼續仿編。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與小樹葉游戲的樂趣。
2.讓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發展幼兒雙腳跳的能力。
3.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的'能力。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樹葉若干、錄音機、《小樹葉》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利用多媒體聽《走路》音樂帶幼兒活動身體。
2.出示課件導入活動。秋天到了,……小樹葉可開心啦!現在,小兔還想邀請我們小朋友和樹葉一起玩,你們愿意嗎?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與樹葉游戲,教師及時觀察幼兒游戲情況。
2.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和小樹葉玩得很愉快、很高興。聽,小兔子還有一個好主意呢,“可以把樹葉堆成小山,雙腳跳著玩呢”。瞧,像老師這樣,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可是跳的時候不能推擠、碰撞別的小朋友,大家記住了嗎?
3.幼兒游戲兩遍,第二遍時可將小山壘得更高些,讓幼兒跳進小山里,增強幼兒游戲興趣。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一起和樹葉寶寶做游戲,樹葉寶寶可開心啦!小樹葉還為我們大家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
2.聽歌曲《小樹葉》做放松活動。
【活動延伸】
小兔告訴老師樹葉寶寶玩累了,我們一起把樹葉寶寶送回家吧!(帶領幼兒整理活動場地)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4
目的
1、學習兒歌《數熊山》,嘗試1-5點數。
2、愿意參與游戲,體驗爬小山的愉悅心情。
準備
欣賞《大熊山》故事,兒歌《數熊山》,教學掛圖。
流程
一、導入:小老鼠爬熊山。
1、在《大熊山》的故事里小老鼠爬上熊山了嗎?
2、今天大熊又帶來了好幾個朋友來和我們玩“爬熊山”游戲,數數一共有幾只熊?
二、邊看教具邊學習兒歌《數熊山》。
1、出示一只熊,并念兒歌:一只熊一座山。
2、又來了幾只熊呢?出示兩只熊的粘紙:兩只熊兩座山。(以此類推至五只熊)注意突出數數,用手指點物數數。
3、一起看圖片,念兒歌。
三、游戲:數熊山。
1、“呀!你們看!那里有一座熊山(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另一個幼兒做“老鼠”來數“熊山”),一只熊一座山。(扮熊山的`幼兒彎腰,雙手撐地,雙腿伸直或跪在地上)。
2、“咦,幼兒園小班教案又來了一只熊1(再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兩只熊兩座山。(依次請出五只熊)。扮老鼠的幼兒邊念兒歌邊數山。念完兒歌后,即用雙手手指沿“熊山”的身體爬過,表示小老鼠爬過山了。
3、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熊山”可以一個人扮,也可以兩、三人合作一起扮),邊念兒歌邊玩,然后角色互換。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5
活動目標:
1.續編故事,發展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2.培養大膽嘗試、勇于表現的精神。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孫悟空的頭飾、圖片。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孫悟空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運用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能根據情節的需要,合理的、創造性的續編故事,并準確、流暢、大膽地表述出來。
活動過程:
1.出示孫悟空頭飾,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花果山的改變》。
3.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續編故事。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4.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續編的故事。
5.教師小結,表揚大膽發言的小朋友。
活動滲透:
各領域滲透 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幼兒把自己續編的故事情節畫下來。
健康領域的體育游戲:“孫悟空七十二變”。
環境中滲透 在活動區設置相關主題的內容,比如圖書區放置有關孫悟空的書籍等。
生活中滲透 教育幼兒注意保護環境。
家庭中滲透 讓家長在家給幼兒講《西游記》中的小故事。
花果山的改變
孫悟空從西天取經回來,天天無所事事,四處游玩。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好久沒回家了,就想回去看看他的花果山變得怎樣了。他一個筋斗就到了花果山。一看,花果山上的花沒了,樹也快死了,地上都是垃圾。他氣得大喝一聲:“是誰把我的花果山變成這樣的?孩兒們,快告訴我!”花果山的小猴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原來是有人把花果山開發成了旅游勝地?墒,游人們在游覽花果山時卻隨地亂丟垃圾,看到漂亮的花就摘,并折斷小樹的枝條……所以花果山就變成現在這樣了。孫悟空一聽,馬上叫小猴子把花果山的門關了,不讓別人進來。孫悟空把小猴子都集中起來,一起商量怎樣把花果山變回來……
活動拓展:
(1)制作電腦課件。教師制作電腦課件分別表現花果山環境被破壞前后的情景,用對比鮮明的圖片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并深入開展環;顒印
(2)舉辦“故事大王擂臺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自己續編的故事。
(3)閱讀活動。鼓勵幼兒閱讀《西游記》的連環畫,并在班級中開展閱讀競賽,激發幼兒閱讀名著的興趣。
注意事項:
1.在幼兒講述續編故事的環節,能照顧到能力較差和發言不積極的幼兒,請他們擔任l臨時評委,鼓勵他們用簡單的語言對主講幼兒的表現做出評價,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在內容創新方面,幼兒有趨同傾向,教師可以加以提示,防止續編的故事千篇一律。
活動反思 :
此活動選取幼兒喜聞樂見的孫悟空作為故事的中心人物,把環境保護教育和創新教育融合在不完整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這種將學習與參與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既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激情,又鍛煉了幼兒動腦筋的好習慣。在語言運用方面,啟發幼兒結合情節的發展趨勢大膽續編故事,并用清晰、合理的語言表達出來,既符合大班幼兒的以知水平,又能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6
1、同手同腳準備:繩子若干。
玩法:
。1)游戲者每人把左手和左腳用一根繩子連起來,右手和右腳用另一根繩子連起來,準備一條長lO米的路作為比賽場地。
(2)以接力賽形式進行。參加游戲的孩子和爸爸或媽媽為一組,需要兩組以上并排站在出發線上,裁判下令出發后,游戲者開始朝終點走,然后返回。最快全部返回的一組是優勝者。
注意事項:注意場地是否平整,避免摔倒時磕傷。拴綁繩子時要拴緊一點,避免游戲中滑落。
2、創意拼圖準備:舊報紙、剪刀。
玩法:
。1)把舊雜志或舊報紙上的人物圖片剪下來,例如:棒球選手、司機、警察等等,讓孩子說說他們是誰,都做什么事?
。2)媽媽把這些人物圖片的頭部和身體部分剪開。
(3)讓孩子重新任意組合,幫每一個身體配上頭部,并貼在白紙上。最后可能發生棒球選手戴警察帽,大頭小身體等情況,十分有趣。
3、小小雜貨店準備:想想看,家中是不是有些食品空罐或糖果、餅干的空盒子?利用這些空罐、空盒子,可以訓練孩子的辨認能力,還可以建立他對交易和金錢的概念。
玩法:
。1)將收集的食品、餅干的空盒整齊地排列在桌上或茶幾上。
。2)讓孩子當顧客,從桌上選擇他想買的東西,并從罐上的標簽或圖片,說出該項食品的名稱(例如:牛奶、餅干等)。
。3)引導孩子進一步說出這個食品的種類(是飲料?是水果?)以及味道(是酸?是甜)或顏色等。
。4)等孩子了解各種物品后,讓他充當老板,你來當客人,請他取出你所要的食品,并正確地說出名稱。
4、兜兜水果準備:圍裙、玩具水果(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場地上劃兩條線,線與線之間間隔2~3米。
玩法:孩子站在線后面向自己的父母的圍裙里扔水果,爸爸或媽媽系上圍裙,雙手拉起裙角站在另一條線后接水果。接得多的為優勝。
5、袋鼠運蛋準備:沙包三個個玩法:家長站在起點,幼兒站在終點。家長從起點用膝蓋夾住沙包跳至終點,把沙包交給在終點等候的幼兒,再由幼兒用膝蓋夾住沙包,跳回起點,先到者獲勝。
6、快樂水功準備:桶6個、雪碧瓶三個、舀子3個玩法:家長從起點手拎兩桶水至終點,幼兒在終點用舀子將桶里的水灌入雪碧瓶中,先灌滿的獲勝。
7、心心相印準備:嘩啦圈3個玩法:幼兒跳入自己前面的呼啦圈,然后將圈從腳下到頭上取出,再次放到前面跳入,再取出,以此類推直至終點,在終點等候的家長與幼兒一同鉆入圈中,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用身體的力量撐住呼啦圈,不準用手拿,跑至終點,先到者獲勝。
8、毛毛蟲鉆洞洞(小班幼兒及其父母)材料:頭飾(一組毛毛蟲3個,)、泡沫墊、圈3個、山洞、輪胎。
玩法:父母、幼兒頭戴毛毛蟲,聽到發令時排成一列縱隊行進,爬過墊子幼兒鉆過父母身體彎成的洞幼兒鉆出山洞大家跳圈(或父母立圈,幼兒鉆圈)繞過輪胎往回走,抬轎子跑回起點,先到起點者為勝。
9、營救袋鼠媽媽大行動(母子)材料:布袋、泡沫板、氣球、大飲料瓶。
玩法:小袋鼠行進跳爬過泡沫板取到氣球行進跳交給媽媽氣球,媽媽吹鼓氣球后,用腳踩破幼兒脫袋,媽媽用袋跳躍,幼兒拎水一起回起點,先到起點者為勝。
10、抬轎子玩法:
。1)準備繞有彩色皺紋紙的竹桿兩根,長約80cm。
。2)父母兩人兩手各抬一根竿于身體兩側,作轎子,幼兒站在其中"坐轎子",兩手抓好竹竿。游戲開始,三人協同一致地向前走,一邊走一邊喊“一、二、二”,以便協調動作。
。3)父母應該始終抬好竹竿,不能松手。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熟悉、理解古詩的內容。
2、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征。
3、體會詩中描繪的美景和作者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讓幼兒欣賞故事內容,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美景和作者抒發的感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教學方法:講解法教學準備:課件、字卡、鋼琴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復習古詩《楓橋夜泊》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欣賞老師《山行》一圖。
2、教師朗誦《山行》(配音樂)
3、組織幼兒來欣賞畫中的內容。結合古詩逐句的來欣賞有關詩句。
4、請幼兒從圖中找一找詩文所描述的景色。
提問:圖上畫了些什么?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5、引導幼兒學習古詩《山行》。
。1)引導幼兒感受古詩中的語句,知道古詩的名稱。
。2)古詩里說了些什么?說的是什么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6、總結全詩,體會感情這首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7、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8、引導幼兒逐句的來朗誦詩文,并向幼兒介紹我國故事的有關知識,從每句的詞、字中來了解古詩有五言、七言之分。
三、結束部分:
1、配樂朗誦《山行》
2、小結課情。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節奏
2、學會看圖譜,隨著節奏的變化做相應的動作。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看圖譜,隨著節奏的變化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圖譜4條,腳掌、腳尖、腳后跟圖片若干。鑼一面,凳子一個。
經驗準備:舞蹈欣賞;樂器帶來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復習節奏。
二、用腳跟著節奏做動作。
1、前奏
2、幼兒自由嘗試用腳跟著節奏做動作。
教師發現問題:
(1)、幼兒用腳掌做動作;(教師將腳掌圖片粘貼圖譜)
(2)、統一用一只腳做動作,幼兒一起決定用右腳來做動作。
。ㄓ變弘S節奏練習第一條圖譜前半部分。)
3、教師提問:我們的右腳上,除了用腳掌,還有其他地方能做動作嗎?
幼兒自由回答:腳后跟、腳尖。
(粘貼腳尖腳跟圖片在第一條圖譜后半部分)
4、幼兒按第一條圖譜順序隨節奏自己做動作。
5、教師帶領幼兒練習,注意腳尖腳跟的變換。
6、再一次跟節奏做第一條圖譜動作。
三、游戲:大王帶我們巡山嘍!
師幼談話,引出動物大王。
1、棕熊大王。
特點:身材胖,體重很重,走起路來速度慢,腳步重。
練兵:師:熊大王帶我們巡山嘍!幼:巡山嘍!
第二條圖譜與第一條圖譜動作相同。不帶伴奏練習一遍。
提醒幼兒:
1、要做一只自信的小熊。
2、熊的腳步重,要有氣勢。(練習一遍)
2、老虎大王。
特點:速度快,腳步輕。
出示第三第四條圖譜。
幼兒發現不同之處,教師找幼兒來做不同之處的動作。
。ǖ谒臈l圖譜最后拍手跺腳同時做。)
(1)巡山任務完成,用拍手舉過頭頂來表達高興的.情緒。
(2)圖一圖二是 O,圖三圖四是 O,節奏變快。
教師幼兒一起放圖片到圖譜上,幼兒自由嘗試做動作。
練兵:師:虎大王帶我們巡山嘍!幼:巡山嘍!
提醒幼兒:虎比熊快、腳步輕。
幼兒想辦法:腳可以抬的低一些。
練習:
(1)、找個別幼兒師范動作。
(2)、全體幼兒練習。
3、豹子大王。
特點:速度快,要求高。
圖譜一和圖譜三變換位置。
練兵:師:豹子大王帶我們巡山嘍!師:巡山嘍!
幼兒看圖譜,做動作。
幼兒起立練習一遍。
請小朋友們邀請客人老師來一起巡山。
巡山任務完成。
活動結束:教師帶幼兒巡山離開教室。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詩的意思。
2、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幅畫面,豎起小耳朵聽聽——(是什么聲音?)風呼呼地刮著,天上飄著鵝毛般的大雪,這時一條鋪滿白雪的山路上走著一個人,顯得十分疲憊,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他望望四周,隱隱約約看見離他不遠處有一戶人家,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詩中。詩的題目叫:全班齊讀課題。
1、理解課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學生回答完后,老師說:“那誰能說說課題是什么意思?”
例:哪個詞是遇到的意思?
。▽Γ瑥脑姷念}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出門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師:這首詩是誰寫?(唐劉長卿)過渡:同學們預習得真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詩人劉長卿。
2、(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背景劉長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兩次被皇帝發放到又貧窮又偏遠的地方,還曾經被人誣陷而進了監獄。他所寫的詩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斗暄┧捃饺厣街魅恕肪褪瞧渲械拇碜鳌_@首詩就是他當時心境的寫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好了,我們對詩人劉長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從他的詩中你們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請欣賞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聽的時候,注意詩中生字的讀音。
1、聽范讀。(出示課件)師:同學們剛才聽得可認真啦,現在請你們打開課本119頁,大聲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師巡視。(課件出示古詩)
3、同學們的讀書聲真好聽,看看大屏幕,紅色的字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詩當中,大家是否還認得的它,誰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指名讀,評議(主要是字音)預設1師:(點評:讀得字正腔圓,真好。┱l還想來讀?這兩位同學表現得真不錯,現在請全班像他們那樣讀一讀,能做得到嗎?齊讀古詩預設2師:誰來讀?(點評:讀得非常認真,但不知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她有一個字讀錯了,誰來幫他讀正確。)真不愧是個小老師。指名讀:誰再來讀一讀?
師:全班齊讀(參照預設1)第一層次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三、抓住詩眼“貧”“寒”,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圖)同學們讀得非常流利,F在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幅圖,想一想,你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1生:我覺得很冷—“寒”(詩中的哪個句子或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呢?)(師板書:寒請同學們看老師怎么寫“寒”字的)師:除了寒冷,你還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導:看看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預設2生:我覺得這戶人家很窮。—“貧(師:詩中的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師板書:貧)從哪兒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
。▽W生可能回答:從“白屋、柴門、風雪夜歸人”看出貧窮。)預設3:學生結合“白屋”“柴門”談自己的`理解。
、賻煟簽槭裁磸陌孜、柴門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引導想象:在我們的想象中“白屋”是什么樣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生:因為白屋是簡陋的屋子,柴門是用木頭做的門,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不好。
、趲煟簺]錯,在古時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圖,貧苦人家的門都是用樹枝做的門。(看圖理解“柴門”。樹枝做的門。)
③指名讀,齊讀“天寒白屋貧”。
師:可想而知,由于天氣的寒冷這間茅草屋顯得更加的貧窮,誰來讀讀這句詩?
生…..師點評:嗯,我感覺到了一些寒冷,誰再來?(師: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這種刺骨的寒冷,讀……)或:你真了解詩人的內心。
師:全班齊讀,帶上你的理解,讀出寒冷、貧窮的感覺。
2、借助注釋插圖理解第一句“日暮蒼山遠”
過渡:再看看插圖,詩人是什么時間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學生回答后接著問:“你是從哪句詩知道的?”你能讀讀這句嗎?
生:……師:真好,我仿佛已經感受到了這蒼山的遙遠,誰能向他一樣讀。(個別讀)師: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夜幕已經降臨,山路上只有詩人一個人,同學們,想想詩人劉長卿會覺得自己……(讓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師:現在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孤獨的情感再讀“日暮蒼山遠”(齊讀)過渡:這么寒冷的天氣里,詩人終于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經深了,周圍靜極了。突然,一聲接一聲的狗叫聲從柴門邊傳來,怎么回事?請同學們從詩中找找答案。
3、結合第四句“風雪夜歸人”理解貧窮!耙箽w人”是指誰?投宿的旅人,還是屋子的主人?
師引導:誰找到答案了?請你來告訴大家。(詩中哪句話提到了?)
、佟耙箽w人”這是指誰回來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來了。
師:為什么這么晚才回來?
生:打獵、砍柴賣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賺生活費/養家糊口,為生活奔波。
師:(為什么那么急著趕回來?家里還有誰在等著他?)生:他的孩子,妻子、年歲以高的父母。
師:此時此刻,假如你是詩人,當你遇到這樣的下雪天,當你看到這些貧苦的人民為生活而奔波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從同學們的話語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對貧苦人民生活的同情,這樣的情感也正是詩人劉長卿當時的情感,誰能帶著這樣的情感讀一讀最后兩句。
②指名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點評:讀得多好啊!誰還想再來讀讀?
、郏ㄈ嘧x)師:同學們,此時的你們就詩人劉長卿,現在請你們帶著詩人的情感,帶著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第二層次的朗讀
四、情感升華熟讀成誦
1、師范讀,學生想象是的畫面。
師:聽著同學們朗讀,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好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的畫面。師范讀。(課件出示)師: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怎么樣的情景?
2、分男女讀(課件出示古詩)師:同學們請想一想,當詩人出遠門,遇到這樣的下雪天時;當他一個人走在這上路上時,難道他的內心就不孤獨寂寞嗎?(老師指著屏幕說,請男生齊讀古詩。)師;當詩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貶,當他被誣陷時,難道只是身體上的寒冷嗎?不,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寒冷,更是“心寒”。(老師指著屏幕說,女生讀)師:當詩人看到這簡陋的茅屋,當他看到所有貧苦人民為生活而奔波時,難道不為他們而感到悲傷與同情嗎?全班讀過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知道,我們和詩人的心已經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重點圍繞“寒”“貧’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體會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對貧苦人們生活的同情。
3、配樂背誦古詩師:請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古詩,不能背誦的,沒關系,你可以看看投影,帶著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帶著你的情感,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古詩。
情感升華,進行第三次層次的朗讀
五、拓展導言:何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首有雪的詩,看看詩里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出示《絕句》,齊讀一遍。討論:作者是什么心情?(高興、開心)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2、同是一片白雪皚皚,詩人抒發的心情為什么不一樣?
。◣煟阂驗樯罱洑v不同,所以他們的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寫下的詩所表達的感情自然就不同。)六、課后探討師:最后,留給同學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其實一直以來,人們對“夜歸人”一直都有很多爭議,到底“夜歸人”指的是投宿的詩人還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課后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0
活動目標:
1、學念古詩《夜宿山寺》,了解古詩大意。
2、大膽對圖片內容進行描述,敢于在集體中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掌握基本的表演禮儀。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學會念古詩《夜宿山寺》,基本掌握大意。
根據圖片內容,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表述古詩內容。
活動準備:
古詩相關內容大圖、水果貼圖。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課堂開始前先進行一個簡單的小游戲,“看到了什么?”,讓孩子閉上小眼睛,然后一二三,看到了什么?剛開始會出現我們學過的秋天的水果圖片,最后展示的是圖片《夜宿山寺》,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認真觀察圖片內容
二、古詩大意
幼兒根據圖片,表達出來的內容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只有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夠把圖片中的個體聯系在一起,組成一首古詩的內容。
。ǹ梢宰尯⒆用丛俅螐褪龉旁妰热,加深理解)
三、學念古詩
逐句學念的同時,讓孩子們養成逐字看書的習慣,手指點著字跟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重復跟讀幾次,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加深記憶)
四、古詩表演
本環節的設定的目的.:
1、是鞏固練習,加深對古詩的記憶;
2、學習表演的基本禮儀,問好、自己介紹、謝幕等(表演是幼兒園活動乃至學校活動的常用形式,學會基本的表演禮儀,增強孩子的表現力);
3、提供自己表現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感受音樂節奏類型。
2、學習音樂律動手勢與同伴交流。
3、對律動活動感興趣,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音樂律動的舞蹈手勢已有一定基礎
物質準備:《大王叫我來巡山》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看過西游記嗎?西游記里有很多妖怪,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大王派小妖去巡山,小妖們學會了很多巡山的本領、
二、學習音樂律動,完整表演
1、復習律動手勢(看、聽、行動、)
2、音樂播放,師幼叉腰準備,共同聽音樂做律動、
第一個八拍做看的動作、第二個八拍做聽的動作、第三個八拍做跑的動作、第四個八拍做拍手準備好去訓練、音樂高潮部分做捶撓揉等按摩動作、
3、幼兒兩人一組聽音樂互動,相互做按摩的.律動動作、請做的好的幼兒做榜樣示范,教師引導,全體幼兒兩人一組再次聽音樂律動、
4、師示范新的律動玩法、石頭剪刀布
游戲規則:贏得令牌,做指自己的動作,提問幼兒律動的變化、
5、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指導律動手勢動作,全體幼兒示范、
6、師師示范新的律動玩法,換伙伴、教師知道律動手勢動作,全體幼兒示范、
三、結束部分
隨律動有秩序退場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2
活動目標:
1、練習滾、攀、爬的基本動作,提高幼兒四肢的協調性、靈活性。
2、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器械:地墊、攀登架、輪胎、竹梯(或平衡木)
2、金箍棒、水果卡片、籮筐若干,錄音機、磁帶
3、布置花果山場境:在場地的一端排列著4種器械,在場地的另一端有一棵樹,樹上掛著許多水果
活動過程:
一、 熱身運動——猴操
1、師:(戴面具,甩金箍棒)我是齊天大圣——孫悟空,孩兒們,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來練練功吧。◣熒龊锊伲
2、孩兒們,你還會什么功夫,快耍來給俺老孫看!(請幼兒個別示范)
3、幼兒自由練功。(練習爬、跳、跑的基本動作)
。ɑ顒拥拈_始以神氣十足的孫悟空練武開場,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緊接著的熱身運動又大大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另外在孩子的自由練習中,把以前學過的動作操練了一遍,為下面的嘗試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活動中,教師的語氣語調要夸張些,以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嘗試活動——花果山學藝
1、孩兒們真厲害,會這么多本領!想不想讓大圣我再教你們幾招?我一個筋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還能翻到山上去采好吃的桃子!那我就來教你們翻筋斗、翻高山吧!
2、教師示范動作:團身滾、翻高山。講解動作要領:團身滾時兩手撐地,身體要團緊,兩腳用力蹬;翻山時兩手抓緊,一腳向外跨出,找到支持點踩住,另一腳再踩出。
3、孩兒們,你們快來試試。ㄓ變壕毩晞幼,教師指導)
。ɡ蠋煹默F場示范,讓孩子在驚喜的同時,更增加了自我表現的欲望和信心)。
4、反饋幼兒練習情況,請個別幼兒示范
5、游戲活動——摘果子
(1) 孩兒們,本領學得不錯哦!呦,這些天,花果山上的果子該熟了,大圣我很想嘗一嘗,可是到花果山要翻過一座小山,還要攀到高高的山上呢,你們行嗎?
。2) 幼兒練習摘果子
提醒幼兒每人采一個果子,并把果子放到籮筐里,拍下一位幼兒的手,再排到隊尾。
。3) 競賽活動
比一比哪一隊采得快!
(這個游戲對于中班孩子來說是有一定挑戰的,它要求孩子先進行一個滾翻,再爬過草地、過平衡木、最后翻到高山上摘果子,而且在游戲中要遵守規則,以此來增強孩子的活動興趣。教師在活動中以孫悟空的身份及時給予鼓勵,增強孩子活動的信心。)
三、放松活動
大圣我今天真開心,孩兒們學會了這么高的本領,來,每人賞一根金箍棒,把果子抬到水簾洞去嘗嘗鮮吧。ㄔ凇逗锔琛返囊魳仿曋薪Y束活動)
(在緊張而激烈的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安排了富有特色的放松活動。孩子伴著熟悉的歌聲,在同伴的合作下抬著勝利的果子,滿栽而歸,達到了放松的目的'。)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要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北敬位顒,我選取了孩子非常喜歡的孫悟空形象作為活動的主線。在活動中,我注意了分層開展,這樣不僅在動作的難度上體現遞進,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對比賽規則的認識。孩子們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我利用小猴子學本領來貫穿整個活動,通過摘果子的游戲來鞏固滾、攀、爬的動作技能,結束時在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猴歌》的音樂聲中,請他們一起把勝利果實抬回家,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3
課程分析:
大班幼兒正處于對藝術活動有著極高的參與性和表現性的階段,在區域游戲時,經常會有幼兒在音樂律動區進行表演,也是因為部分孩子周末上興趣班的原因,架子鼓班和舞蹈幼兒領頭的作用很大。由于這部分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在進行游戲時,他們能自主選擇材料、音樂,各自了解自己的職責,分工明確,合作進行,有組合舞蹈、唱跳表演(演唱會)還有模特走秀表演;谟變旱倪@一興趣點,我們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與幼兒達成一直建議,兩次繪制網絡圖,生成相關主題活動,讓幼兒在一系列活動中進行創新游戲,在多種活動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在活動中,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出發點,自主地進行藝術表達和創造的活動;谝陨纤占降男畔ⅲA設相關活動,預設活動時長為三周。根據幼兒的興趣進行時間的調整。
課程目標:
綜合根據班級幼兒發展水平和能力,在主題活動中,預設主題目標并逐步達成:
1.感受自由做動作,進行音樂表演帶來的樂趣;
2.能較靈活地表現各種人物、動物地動態;
3.認識物體的整體結構和位置關系;
4.綜合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進行繪畫創作;
5.能有目的地安排畫面,表現一定的情節,并變化多種安排畫面的方法。
6.愿意與同伴合作進行相關游戲活動,感受合作帶來的快樂。
本次微課達成以下目標:
1. 能聽音樂做小妖干活、獻花、巡山等舞蹈動作。
2. 借助標記,設計換朋友進行巡山的路線,體驗和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樂趣。
本次微課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具有創新意識,大膽表現自己的音樂的理解,如小妖干活的樣子,鮮花時的造型,以及在巡山工作的動作,圍成圈狀,讓每個幼兒都能看到對方,既能欣賞到同伴的動作,也能為自己的創新動作給予借鑒和幫助。難點是設計換朋友進行巡山的路線,并能通過音樂游戲實現自己的設計圖。
課程準備1. 經驗準備:能聽懂簡單的指令,玩過交換位置進行音樂游戲的經驗。
2. 物質準備:交互式電子白板、《大王叫我來巡山》音樂、水彩筆若干、記錄表若干。
課程過程:
基于對音樂《大王叫我來巡山》的熟悉程度,以音樂律動《大王叫我來巡山》引出一系列活動。
。ㄒ唬┙處熤v述故事情節,引出游戲,激發興趣。
師:從前有座山,山里住著許多妖怪。紅顏色的叫紅妖,藍顏色的叫藍妖,他們的大王每天都叫他們去巡山。當紅妖出去巡山的時候,藍妖留下來守山,當藍妖出去巡山的時候,紅妖留下來守山。
師:既然你們已經來到了我的山頭,就要當我的小妖為我巡山。小妖巡山是要干活的,巡山需要做些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聽這個音樂,做做看!
【幼兒自主隨著音樂舞動身體,教師模仿幼兒動作,師幼一起做小妖巡山的動作。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逐漸引導幼兒走進即將開始的游戲場!
師:剛剛你做的這個動作是什么意思?(太陽眨眼睛、干活、巡山等動作)
【提煉幼兒與音樂相符的動作,激發巡山需要做什么的游戲意識。當幼兒主動介紹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時,耐心傾聽并給予回應和鼓勵。】
(二)教師講述巡山規則,引導幼兒探索舞蹈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在原地創編舞蹈動作。
師:好!大家站起來,找塊空地站好,我們再來聽著巡山音樂,練習巡山干活的的動作。
師:誰的動作做得好,我們可以跟他學!
【尊重幼兒在欣賞音樂時的手舞足蹈、即興表演等行為,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造!
師:(遇到“大王叫我來巡山”前,教師給出口令“開始巡山”)剛才我們巡了幾次山?(兩次)
【幼兒明確巡山的次數,為接下來巡山交換新朋友做準備。】
2.跟隨音樂完整做動作,紅妖藍妖輪流去巡山。
師:這一次我們要出去巡山了,你們誰先出去巡山呢?
師:敢接受挑戰嗎?紅妖藍妖派代表決定勝負(石頭剪刀布)。
師:紅妖勝!小妖們,準備開工啦~(音樂起)
【在跟隨音樂即興舞蹈的同時提出一定的要求,支持和引導幼兒的獨立思考!
師:你們現在已經是合格的小妖啦,本大王派你們去巡山,巡山的規則是每一次巡山都要交換一位新的妖朋友。當紅妖去巡山的時候交換的新朋友只能是紅妖。
【明確交代巡山規則,為接下來設計巡山路線做準備!
。ㄈ┙處熞龑в變航柚鷺擞浽O計巡山路線。
1.了解地面數字標記,探討巡山路線。
師:你們看,在地面上發現了什么?
【引導幼兒發現地面標記,方便幼兒更清晰地探討巡山路線!
師:你們說得沒錯,紅色代表紅妖,藍色代表藍妖。它們還有著相同的數字,紅①藍①、紅②藍②……。
師:接下來到這邊的巡山標記上,選擇一個數字小妖站站好。
師:請紅妖藍妖面對面站好,認識一下你們的妖朋友吧!
【借用數字,幫助幼兒明確自己和同伴所在的“數字山頭”以便于設計巡山路線。面對面站立以便接下來巡山時交換新朋友游戲!
2.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巡山路線(使用記錄表)。
師:今天我就要派你們去巡山,巡山的規則還記得嗎?紅妖巡山藍妖守山,藍妖巡山紅妖守山。
師:每次巡山時都要交換一個新的妖朋友,應該怎樣走呢?
【交代巡山規則,如:紅妖巡山時只能和紅妖交換,藍妖原地不動,以此類推。】
師:請紅妖和藍妖分別到這兩張桌子邊坐下來,桌上有路線圖,還有紅藍色筆,請紅妖設計紅妖巡山路線圖,藍妖設計藍妖巡山設計圖,計時。
【幼兒設計路線時,教師巡回觀察并進行個別指導。請設計好路線的幼兒將路線圖貼到展示板上!
3. 與同伴分享交流并介紹自己的設計圖
師:先請紅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
師:你們能明白他設計的路線應該怎么走嗎?我們來試一下怎么樣?小妖們,請到你們選好的山頭站好,大王要帶著你們去巡山啦!
【根據幼兒設計的路線圖,進行巡山游戲。巡山過程中不刻意關注是否整齊,讓幼兒發現自己在巡山時發現的問題,引導幼兒知道數字可以幫助我們找準正確的巡山路線,再通過同伴間的探討解決問題!
4.,教師繼續帶領幼兒隨樂在單圈雙圓上做動作(交換巡山角色再次游戲)。
師:紅色小妖巡山不錯,都回到原來的位置與你的藍妖朋友面對面站好。再請藍妖派一位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
師:你們能明白他設計的路線應該怎么走嗎?現在我們隨著音樂的信號從你現在的位置去巡山,藍色小妖你們敢嗎?紅色小妖要干嘛?(仍然守山,原地做動作)
師:本大王覺得這些都難不倒你們,還有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
師:我發現這個設計圖和其它設計圖不一樣,你們的路線是從里面走而它的路線是從外面交換朋友,而且是像轉圈一樣。小妖們這次你們敢接受挑戰嗎?回到你們的山頭,準備開工!
【教師引導幼兒嘗試不一樣的巡山路線,使游戲變得更加有挑戰性。有難度的路線第一次嘗試會有點不順利,此時征求幼兒意見,先解決問題,再進行一次巡山!
師:還有很多巡山路線我們還沒有嘗試,帶著設計圖回到教室再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玩。
活動延伸:
1.帶著自己的設計圖和其他小伙伴玩一玩巡山游戲。
2.和同伴商討、設計好玩的巡山設計圖,可在周三外出活動(金牛公園)中實現,感受戶外游戲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
3.尋找更多好玩的音樂游戲,加入到我們的課程中來。在游戲分享過程中進行集體交流。
4.在閱讀區中收集相關繪本進閱讀,可進行繪本制作、繪本表演加入舞蹈表演。
5.在美工區中進行,相關杯偶、棒偶、面具、頭飾等制作活動,綜合運用各種材料,以自己的喜歡的形式進行創作。
6.建構類活動,在室內與戶外建構區,運用積木和相關輔材進行游戲設計、故事場景布置等活動。
7.角色表演類活動,根據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進行角色表演。
8.益智類活動,制作迷宮游戲,設計不同路線的游戲,利用特色數學活動達成更高水平的目標。
課程反思:
《大王叫我來巡山》活動是主題《快樂的舞會》下的活動。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隨著音樂做小妖干活、獻花、巡山等舞蹈動作,自主進行創編,感受舞蹈帶來的快樂。難點是通過熟悉標記,設計交換朋友進行巡山的路線。在這一個環節,需要教師在觀察游戲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幼兒,激發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積極性。通過熟悉標記,設計交換朋友進行巡山的路線。在這一個環節,需要教師在觀察游戲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幼兒,激發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積極性。在教學設計方面,選用記錄表讓幼兒對自己的想法加以記錄并努力實現自己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運用自己動手操作再實踐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的方案,激發幼兒對創新活動的參與性。發散幼兒的思維,大膽進行表征。在教學組織方面,打破原有貼小紅花的模式,采用軟件積分的模式,方便、便捷,實現幼兒的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的最后環節,對于第一次的參與游戲的幼兒稍有難度。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急著去“巡山”并有過多去思考前后的方位,導致游戲兩次失敗。這將放在下一個課時繼續進行,我們將解決最后的路線問題。活動所延伸的區域活動也在慢慢推進當中。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4
課程分析:
大班幼兒正處于對藝術活動有著極高的參與性和表現性的階段,在區域游戲時,經常會有幼兒在音樂律動區進行表演,也是因為部分孩子周末上興趣班的原因,架子鼓班和舞蹈幼兒領頭的作用很大。由于這部分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在進行游戲時,他們能自主選擇材料、音樂,各自了解自己的職責,分工明確,合作進行,有組合舞蹈、唱跳表演(演唱會)還有模特走秀表演。基于幼兒的這一興趣點,我們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與幼兒達成一直建議,兩次繪制網絡圖,生成相關主題活動,讓幼兒在一系列活動中進行創新游戲,在多種活動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在活動中,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出發點,自主地進行藝術表達和創造的活動。基于以上所收集到的信息,預設相關活動,預設活動時長為三周。根據幼兒的興趣進行時間的調整。
課程目標:
綜合根據班級幼兒發展水平和能力,在主題活動中,預設主題目標并逐步達成:
1.感受自由做動作,進行音樂表演帶來的樂趣;
2.能較靈活地表現各種人物、動物地動態;
3.認識物體的整體結構和位置關系;
4.綜合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進行繪畫創作;
5.能有目的地安排畫面,表現一定的情節,并變化多種安排畫面的方法。
6.愿意與同伴合作進行相關游戲活動,感受合作帶來的快樂。
本次微課達成以下目標:
1. 能聽音樂做小妖干活、獻花、巡山等舞蹈動作。
2. 借助標記,設計換朋友進行巡山的路線,體驗和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樂趣。
本次微課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具有創新意識,大膽表現自己的音樂的理解,如小妖干活的樣子,鮮花時的造型,以及在巡山工作的動作,圍成圈狀,讓每個幼兒都能看到對方,既能欣賞到同伴的動作,也能為自己的創新動作給予借鑒和幫助。難點是設計換朋友進行巡山的路線,并能通過音樂游戲實現自己的設計圖。
課程準備
1. 經驗準備:能聽懂簡單的指令,玩過交換位置進行音樂游戲的經驗。
2. 物質準備:交互式電子白板、《大王叫我來巡山》音樂、水彩筆若干、記錄表若干。
課程過程:
基于對音樂《大王叫我來巡山》的熟悉程度,以音樂律動《大王叫我來巡山》引出一系列活動。
(一)教師講述故事情節,引出游戲,激發興趣。
師:從前有座山,山里住著許多妖怪。紅顏色的叫紅妖,藍顏色的叫藍妖,他們的大王每天都叫他們去巡山。當紅妖出去巡山的時候,藍妖留下來守山,當藍妖出去巡山的時候,紅妖留下來守山。
師:既然你們已經來到了我的山頭,就要當我的小妖為我巡山。小妖巡山是要干活的,巡山需要做些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聽這個音樂,做做看!
幼兒自主隨著音樂舞動身體,教師模仿幼兒動作,師幼一起做小妖巡山的動作。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逐漸引導幼兒走進即將開始的游戲場。
師:剛剛你做的這個動作是什么意思?(太陽眨眼睛、干活、巡山等動作)
提煉幼兒與音樂相符的動作,激發巡山需要做什么的游戲意識。當幼兒主動介紹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時,耐心傾聽并給予回應和鼓勵。
。ǘ┙處熤v述巡山規則,引導幼兒探索舞蹈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在原地創編舞蹈動作。
師:好!大家站起來,找塊空地站好,我們再來聽著巡山音樂,練習巡山干活的的動作。
師:誰的動作做得好,我們可以跟他學!
尊重幼兒在欣賞音樂時的手舞足蹈、即興表演等行為,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造。
師:(遇到“大王叫我來巡山”前,教師給出口令“開始巡山”)剛才我們巡了幾次山?(兩次)
幼兒明確巡山的次數,為接下來巡山交換新朋友做準備。
2.跟隨音樂完整做動作,紅妖藍妖輪流去巡山。
師:這一次我們要出去巡山了,你們誰先出去巡山呢?
師:敢接受挑戰嗎?紅妖藍妖派代表決定勝負(石頭剪刀布)。
師:紅妖勝!小妖們,準備開工啦~(音樂起)
在跟隨音樂即興舞蹈的同時提出一定的要求,支持和引導幼兒的獨立思考。
師:你們現在已經是合格的小妖啦,本大王派你們去巡山,巡山的`規則是每一次巡山都要交換一位新的妖朋友。當紅妖去巡山的時候交換的新朋友只能是紅妖。
明確交代巡山規則,為接下來設計巡山路線做準備。
。ㄈ┙處熞龑в變航柚鷺擞浽O計巡山路線。
1.了解地面數字標記,探討巡山路線。
師:你們看,在地面上發現了什么?
引導幼兒發現地面標記,方便幼兒更清晰地探討巡山路線。
師:你們說得沒錯,紅色代表紅妖,藍色代表藍妖。它們還有著相同的數字,紅①藍①、紅②藍②……。
師:接下來到這邊的巡山標記上,選擇一個數字小妖站站好。
師:請紅妖藍妖面對面站好,認識一下你們的妖朋友吧!
借用數字,幫助幼兒明確自己和同伴所在的“數字山頭”以便于設計巡山路線。面對面站立以便接下來巡山時交換新朋友游戲。
2.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巡山路線(使用記錄表)。
師:今天我就要派你們去巡山,巡山的規則還記得嗎?紅妖巡山藍妖守山,藍妖巡山紅妖守山。
師:每次巡山時都要交換一個新的妖朋友,應該怎樣走呢?
交代巡山規則,如:紅妖巡山時只能和紅妖交換,藍妖原地不動,以此類推。
師:請紅妖和藍妖分別到這兩張桌子邊坐下來,桌上有路線圖,還有紅藍色筆,請紅妖設計紅妖巡山路線圖,藍妖設計藍妖巡山設計圖,計時。
幼兒設計路線時,教師巡回觀察并進行個別指導。請設計好路線的幼兒將路線圖貼到展示板上。
3. 與同伴分享交流并介紹自己的設計圖
師:先請紅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
師:你們能明白他設計的路線應該怎么走嗎?我們來試一下怎么樣?小妖們,請到你們選好的山頭站好,大王要帶著你們去巡山啦!
根據幼兒設計的路線圖,進行巡山游戲。巡山過程中不刻意關注是否整齊,讓幼兒發現自己在巡山時發現的問題,引導幼兒知道數字可以幫助我們找準正確的巡山路線,再通過同伴間的探討解決問題。
4.,教師繼續帶領幼兒隨樂在單圈雙圓上做動作(交換巡山角色再次游戲)。
師:紅色小妖巡山不錯,都回到原來的位置與你的藍妖朋友面對面站好。再請藍妖派一位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
師:你們能明白他設計的路線應該怎么走嗎?現在我們隨著音樂的信號從你現在的位置去巡山,藍色小妖你們敢嗎?紅色小妖要干嘛?(仍然守山,原地做動作)
師:本大王覺得這些都難不倒你們,還有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
師:我發現這個設計圖和其它設計圖不一樣,你們的路線是從里面走而它的路線是從外面交換朋友,而且是像轉圈一樣。小妖們這次你們敢接受挑戰嗎?回到你們的山頭,準備開工!
教師引導幼兒嘗試不一樣的巡山路線,使游戲變得更加有挑戰性。有難度的路線第一次嘗試會有點不順利,此時征求幼兒意見,先解決問題,再進行一次巡山。
師:還有很多巡山路線我們還沒有嘗試,帶著設計圖回到教室再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玩。
山的教案幼兒園 篇15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和默寫。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杰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么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
1、 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范)齊讀
3、 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后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范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仿佛看見了什么?(鳥飛 云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于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云去 孤獨)
理解“盡”,說“眾鳥高飛盡”詩意;理解“孤”“閑”,說“孤云獨去閑”詩意
二、 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云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云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三、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里,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四、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办o”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