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上床睡覺》教案(精選4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上床睡覺》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上床睡覺》這個故事情節詼諧、幽默,動物形象鮮明突出,幼兒及易接受并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分享閱讀中一本非常經典的讀本,很受幼兒喜歡,它主要講述了很多小動物上一張吊床去睡覺,直到吊床掉下來,動物都住院了。幼兒從視覺的角度很直觀地了解到動物一個比一個大,體會它們之間的個體差異,并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身體動作,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基本句式“上床去……”。
2、有序觀察圖畫,能根據圖畫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發展。
3、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大書,事先把要上床的小動物遮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們是在哪睡覺呢?(床上)那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是在哪睡覺嗎?”(幼兒討論回答)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故事書,這本故事書也是講小動物上床睡覺的事,可是它們的床跟小朋友睡覺的床有什么不一樣呢?”(出示書的封面讓幼兒觀察)
3、介紹吊床,提問“床上有幾個枕頭?這小蛇想要做什么呢?”(幼兒回答)
二、逐頁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P1頁,小蛇要上床睡覺,它會睡在床的哪個位置?為什么?(幼兒回答)我們看第二頁就知道了
P2頁,小蛇睡在就靠邊的這個位置,接下來會有誰來睡覺呢?(出示獅子)獅子會睡在哪個位置?為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獅子衣服的花紋)我們來看第三頁是怎么說的?
P3頁,原來獅子睡在小蛇旁邊,它選擇了跟它衣服花紋一樣的枕頭的位置睡覺,接下來會有誰來呢?(出示斑馬)斑馬會睡在哪個位置?為什么?
P4頁,斑馬睡在獅子旁邊,它選擇了跟它衣服花紋一樣的枕頭,現在還剩幾個枕頭?為什么小蛇沒枕頭?還會有小動物上床睡覺嗎?它可能是誰?你為什么這么猜的?(幼兒討論后,回答)
P5頁,大象也要上床睡覺,為什么吊床和椰子樹發生了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吊床,椰子樹的變化,并緩慢翻閱第1—5頁與其之間的對比)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幼兒討論,猜測并回答)
P6頁,你猜對了嗎?結果怎么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幼兒討論,回答)
P7頁,發生什么事情?小動物們哪里受傷了?(幼兒回答)
三、回顧故事內容,知道故事的名稱。
1、“這個故事講的是小動物們上床睡覺的事,第一個是誰呢?第二,三,四,五呢?最后發生什么事了?結果怎么了?”
2、讓幼兒根據以上這些問題回顧故事的內容。
3、介紹故事名字,“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上床睡覺》。”
四、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小朋友回家去講給爸爸媽媽聽哦!”
【 教學反思】
睡覺是幼兒都很熟悉的生活經驗。我們教研組選這個讀本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情節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動物都睡在一張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動物們全都住院了。圖畫信息非常的豐富,有很強的敘事性,我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畫面信息,預測和推斷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的推理能力,同時讓幼兒意識到有效觀察的方法。足以讓孩子充分體會閱讀之樂。并巧妙的融入了數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系等。
幼兒園小班語言《上床睡覺》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有序觀察圖畫,能根據圖畫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發展。
2、能感知量的輕重,理解一一對應。
3、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
經驗準備:
1、知道常見動物的體態特點。
2、知道吊床和普通床的區別。
3、能初步感知輕重。
材料準備:
吊床大書小書故事內容圖片
教學過程:
一、經驗聯接
1、出示吊床,和孩子討論吊床的名稱和特點,引出故事。
2、出示大書,觀察封面,封面上有一張吊床,床上有什么?有幾個枕頭?這是誰?它想要做什么?
二、意義建構
第1頁:小蛇想要做什么?它會睡在床的哪個位置?為什么?
第2頁:小蛇睡在了哪個位置?誰來了?它會睡在床的哪個位置?為什么?
第3頁:獅子睡在了哪個位置?現在誰來了?它會睡在哪個位置?
第4頁:誰來了?它會睡在床的哪個位置?現在還剩下幾個枕頭?為什么小蛇沒有枕頭?還會有小動物上床睡覺嗎?他可能是誰?你為什么這么猜?
第5頁:誰來了?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前面的內容,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吊床和椰子樹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第6頁:你猜對了嗎?結果怎么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第7頁:發生了什么事情?小動物們哪里受傷了?
三、總結分享
梳理回顧讀本的主要情節。
四、閱讀文本
1、在老師的引導下,逐頁閱讀文本。
2、請幼兒自由閱讀2—3分鐘,引導幼兒仔細閱讀畫面,尋找書中有趣的細節。
五、小結結束
幼兒園小班語言《上床睡覺》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看這本書,積極投入閱讀活動,體會閱讀的樂趣。
2、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圖畫合理推測故事發展,大膽表達對圖畫的理解。
[活動準備]
《小動物模仿操》音樂、動物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動物模仿操》的音樂讓幼兒學學小動物的動作。今天我們的大書上也講了關于動物的故事,我們看看是誰來了?
二、閱讀圖畫
封面:誰來了,它想做什么?這本書的名字就是《上床睡覺》,你覺得有幾個小動物要來,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頁: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是在哪?為什么?(幼兒可能說不出吊床,教師講解一下)小蛇想干嗎?表情怎樣?你覺得它上去后會去哪睡呢?為什么,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得一樣?
第二頁:小蛇睡在哪了?又來了一個小動物,它的表情怎么樣?它上去后會睡在哪兒?為什么?
第三頁:小獅子去哪睡了?小朋友發現床有什么變化?小斑馬表情怎樣?怎么上床呢?你能不能學一學?你覺得它會去哪睡覺?為什么?小獅子和小蛇的表情呢?他們可能想什么?接下來你覺得還會有小動物來嗎?會是誰?為什么?
第四頁:誰來了,它有什么表情,為什么?上床之后會去哪睡覺?我們來看看床上的'小動物,小斑馬在干什么?表情怎樣?心里可能想什么?小獅子呢?再看看小蛇,學一學他們的表情。它們表情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接下來呢,會發生什么?河馬會上去嗎?還會有動物來嗎?為什么?
第五頁:誰來了?學一學他的表情。他在想什么呢?來看床上,河馬上去了嗎?床有什么變化?為什么?那三個小動物呢?學一學他們的表情,和剛才一樣嗎?可能心里在想什么?小蛇為什么會這樣?如果你是小蛇,可能會對大象說什么?你覺得大象上去了嗎?下面會怎么樣呢?
第六頁:你猜對了嗎?結果怎么樣了?你覺得小動物摔得厲害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接下來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幫他們?
第七頁:發生什么了?你怎么知道這里是醫院?從那看出來的?你覺得醫生都做了什么?你發現小動物都摔到哪里了?小朋友能不能給小動物想個好辦法,讓它們能安全的睡覺?
三、總結分享:
1、“這個故事有趣嗎?讓我們再看一遍,都有誰來睡覺了,它們睡好了嗎?結果怎么樣?”播放故事光碟,回顧內容,體會故事的趣味。
2、故事表演。動物們都出院了,它們要來咱們班呢,小朋友歡迎它們好嗎!請教師扮演小動物睡覺,在每一個小動物去睡覺的時候,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說上床去睡覺,最后老師扮演鱷魚大夫:“啊!今天沒有小動物摔傷了,我可以去睡個好覺了”。
四、結束活動
小動物們快起床了,森林里要開一個盛大的音樂會,我們一起來唱歌跳舞吧!
幼兒園小班語言《上床睡覺》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次嘗試閱讀活動,能感受閱讀的樂趣。
2、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圖畫合理推測故事發展,大膽表達對圖畫的理解。
3、了解書本的一些簡單的結構。
教學準備:
大書一本、對話框、報紙、娃娃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帶幼兒以坐交通工具的形式進入。
二、閱讀大書1、動物園到了,老師還發現了一樣奇怪的東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封面一張吊床)這里怎么會有一張吊床呢,干什么用的?忽然聽到"砰"的一聲,發生什么事了?(出示封底床倒塌了)到底發生什么事了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2、介紹書本:封面、題目、封底。
3、這個秘密就藏在這本書里,小動物們看到這張吊床都想去睡覺,哪個小動物會先看到呢?(幼兒猜測)4、第一頁:看看誰來了,(小蛇)小蛇是怎么上去的,(扭啊扭)介紹對話框:"哈哈睡在這里真舒服"。下面還會有哪個小動物來呢?
5、第二頁:看看誰來了,(小猴)小猴是怎么上去的,(爬上去)出示對話框:"哈哈睡在這里真舒服",小猴睡上去后吊床有什么變化?(吊床有點塌下去了)下面還會有誰來呢?(獅子)6、第三頁:獅子是怎么上去的?(竄上去)出示對話框:"哈哈睡在這里真舒服",獅子睡上去后吊床又有什么變化呢?(吊床又塌下去了)下面還會有誰來呢?(大象)7、第四頁:大象來了,小動物們是什么樣的表情啊?(驚訝)如果你是小動物會怎么跟大象說呢?(幼兒自由發揮),大象最終有沒有上去呢?
8、第五頁:發生什么事了?(吊床倒塌了)是啊,大象還是沒有聽小動物們的勸告,一腳踏上去了。
三、總結分享1、"這個故事有趣嗎?讓我們再來看一遍,體會故事的趣味。平時小朋友也要注意安全,不要很多人擠在一起,這樣很危險。"2、"給小動物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讓每個小動物都睡好覺。"四、結束活動兩個小朋友一組拿吊床讓小動物睡在吊床上,唱搖啊搖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