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精選6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 篇1
一、活動目標
1、用圈涂法畫出一個個大小不同、五顏六色的泡泡,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練習。
2、對繪畫的興趣。
3、感受色彩的美麗。
二、活動難重點
1、活動重點:學習用各種顏色畫圓。
2、活動難點:掌握用圈涂法畫圓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蠟筆、畫紙、玩具小熊一個、范畫一幅。
四、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1)我們玩過了吹泡泡的游戲,每個人吹出了大大小小、很多很多的泡泡,在太陽下五顏六色,真漂亮,風一吹,還會輕輕飄起來。你們看,小熊也吹起了泡泡,它鼓足氣一吹,圓溜溜的一串,再一吹,又是圓溜溜的一串,大的、小的、紅的、黃的,小熊吹了許多許多的泡泡。
(2)每個小朋友的畫紙上都有一只小熊,我們大家來比一比,哪只小熊吹出來的泡泡又圓又多,顏色最漂亮。
2、交代要求,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大膽下筆,畫出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泡泡。
(2)糾正個別幼兒的握筆作畫姿勢。
(3)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
3、說一說:《我的多彩泡泡》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 篇2
活動準備
布置《豐收的果園》、多色顏料、抹布、美術用紙
活動目標
1.萌發參與手指點畫活動的興趣。
2.學習手指點畫的方法,能用不同的顏色表現不同的水果。
3.能獨立作畫,保持畫面整潔。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參觀"豐收果園"的場景,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說說果樹上結了什么水果、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2)出示"水果輪廓圖",創設游戲情境,引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提問:小熊聽說水果豐收了,要到園子里摘果子。可是他的果樹上什么水果也沒有怎么辦?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掌握手指點畫的方法。
(1)各種顏料,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嘗試提問:怎樣用手指點畫水果?
(2)運用兒歌示范講解手指點畫的方法:小手指,蘸一蘸,點一點,點完這里點那里
(3)提示幼兒點畫完后要擦手
3.引導幼兒運用美術用紙第5頁進行創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1)提醒幼兒選擇合適的顏色表現不同的水果
(2)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手指點畫的方法:用手指輕輕蘸顏料,用力點,注意手指在畫紙上點一下馬上離開 ,要點在果樹上,保持作品干凈整潔。
4.布置"豐收的果園"引導幼兒交流分享,提升經驗。
請幼兒將作品粘貼到"果園"中,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畫的是什么水果,用了什么顏色。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 篇3
設計意圖
甘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彩陶最發達的地區。奔騰不息的黃河、雄厚肥沃的黃土高原、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彩陶文化。為了讓幼兒認識彩陶,感受、體驗彩陶的美,我們設計了系列活動“輝煌燦爛的甘肅彩陶”,在活動中幫助幼兒構建和獲取有關彩陶的知識,感受并喜歡本土文化,萌發愛家鄉的情感。小班幼兒對彩陶藝術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次活動的內容富有兒童情趣,與他們的年齡和生活經驗相符。通過簡單的捏塑活動能給他們的創作提供廣泛的空間,讓他們更直接地參與藝術活動,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為中、大班系列活動的深入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陶碗的造型特征,并嘗試捏制小陶碗。
2.樂意向別人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彩陶的.知識和簡單的泥工技巧。
2.教師制作的陶碗實物與圖片、陶泥、泥工板。
活動重點:掌握用團、捏的技巧捏制小陶碗的方法。
活動難點:能獨立捏制出不同造型的小陶碗。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陶碗,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
(1)自由欣賞各式各樣的陶碗實物,觀察陶碗的色彩及外形特征,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提問:你們看到的是什么?(小泥碗)
這些漂亮的泥碗上有哪些你認識的圖案和顏色?(有各種線條、花紋圖案,有紅色、黑色、棕色等)
它們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這些都是用陶泥捏成的小泥碗,再畫上圖案就成了美麗的小陶碗。
(2)請幼兒用手摸摸泥碗,說說觸摸的感覺。
提問:摸摸這些小陶碗有什么感覺?
激發幼兒制作的愿望:“我們一起來制作美麗的小陶碗吧!”
2.教師示范,幼兒嘗試捏泥碗。
(1)示范步驟。
①選泥、分泥:選擇適當的陶泥,并將泥塊分為適合捏制的大小。
②團泥、捏泥:用團的方法將泥塊團圓,然后將團好的泥團放在泥工板中間,用手掌將泥團中部壓扁,兩手配合捏出碗邊,并轉動泥工板將泥碗捏圓成型。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指導要點:
①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制作泥碗;
② 制作時大拇指要放在泥團的中間,盡量將泥碗捏圓;
③注意用泥衛生,知道將散落的泥團收拾起來。
3.欣賞作品,相互交流。
積極鼓勵幼兒向同伴和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談談制作的感受,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1.在區域活動時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各種不同形狀的陶碗。
2.將捏制好的小陶碗上色,感受在泥上著色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園《甘肅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的開發與運用》課題組在小班進行彩陶主題活動實踐的一次嘗試。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彩陶形象直觀的外部特征,我們讓孩子們通過看、摸、捏的過程慢慢走近彩陶。
活動中,教師首先用直觀、有趣的方式讓幼兒對彩陶有個初步的了解。孩子們邊看邊說:“老師,這個彩陶像個葫蘆。”“老師,這個大碗是怎么做的?”產生了強烈的制作欲望。于是,我們運用小班幼兒已經掌握的團、捏等基本捏制技巧的經驗,選擇了最簡單的陶碗讓他們嘗試。在捏泥碗時,孩子們既興奮又小心翼翼,每個孩子都專注地投入活動。由于小班幼兒手部動作還不是特別靈敏和協調,有個別孩子對轉動泥工板將泥碗捏圓感到有些困難,而且陶泥的粘性較大,又沒有橡皮泥柔軟,較易干裂,因此捏制的過程對小班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孩子們基本都能獨立完成泥碗的制作。同時,我們也鼓勵個別能力較強的孩子在捏好泥碗后進行裝飾,還捏了圓點、樹葉等小造型,有規律地粘在碗邊,使小陶碗有了特別的造型。孩子們捏出的小陶碗大大小小、圓圓扁扁,各有特色,他們對自己的作品都十分喜愛,為下個活動“畫畫小陶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 篇4
活動目標
能跟隨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樹葉飄落的樣子。
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并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秋葉”圖片;《秋天》歌曲音頻及圖譜;“秋天”圖片。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秋葉”,引導幼兒回憶與秋天有關的經驗。
——圖片上都有什么?
——猜一猜這是哪個季節?
——為什么?
小結:秋天到了,樹葉寶寶換上了黃色的新衣服,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一片一片的飄落下來,告訴大家秋天來了。
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秋天》,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并學唱。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
——秋天來了,樹葉寶寶從樹上飄落下來,聽,樹葉寶寶還唱起了歌。
——你從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樹葉寶寶唱的歌你聽著有什么感覺?(柔柔的、慢慢的)
2、出示圖譜,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播放歌曲音頻《秋天》,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樹葉飄落的樣子。
——小朋友們,我們可以用哪些動作表示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雙手手指抖動)
——樹葉到處飛呀飛,我們又可以用哪些動作表示?(雙手在身體兩側上下擺動或者兩個小朋友一只手手拉手另一只手上下擺動。)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幼兒園內走走,撿一些落葉,讓幼兒進一步感受
秋天的美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繪圖的技巧。
2、培養幼兒正確的坐姿,注意手眼距離。
3、能大膽有力地畫線條。
教學重點:
教幼兒會有里向外順著一個方向均勻的畫。
教學難點:
幼兒畫線團時能用紅、黃、綠比例適當地畫線團。
教學準備:
示范畫一張、實物線團一個。
教學過程:
一、老師出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圖中有誰,她在干什么?
小結:媽媽在給孩子織毛衣,可是毛線沒有了,我們幫媽媽繞線團好嗎?那、線團怎么繞呢?
二、老師出示小線團演示繞線團變大的過程。由里向外,逐漸增大。
三、演示畫線團。老師在黑板前演示畫法由里向外,逐漸增大。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小朋友幫媽媽畫上線團。”老師巡回指導。
五、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圣誕樹上有各種圓形的裝飾品,感知圣誕樹裝飾的形狀及色彩。
2、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圖形或線條裝飾圣誕樹。
3、體驗圣誕節濃濃的節日的氣息,喜歡動手制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圣誕節和認識圣誕樹。
環境準備:裝飾教室,具有濃濃的圣誕節氣息。
物質準備:音樂《鈴兒響叮當》、已經定好的圣誕樹、蠟筆、貼紙,各種圖形色紙
活動流程:
1、觀察圣誕樹,激發興趣。
(2)根據幼兒回答,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的形狀。
(3)小結:圣誕樹真漂亮,上面有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裝飾品,有圓形,有三角形,還有五顏六色的彩條。
2、示范裝飾圣誕樹,學習裝飾。
3、幼兒個別操作,教師巡視。
4、幼兒作品展示。
(1)教師引導幼兒評價作品。教師:你喜歡那一棵圣誕樹,為什么?
(2)小結:今天我們在圣誕樹上把自己的想要的禮物畫了下來,我們把這棵圣誕樹帶回家,看看今天晚上圣誕老公公是不是真的就給你送來了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