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通用13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想象,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愿望。
2、激發(fā)幼兒的愛心,增強幼兒關(guān)心幫助周圍人和事物的情感。
3、能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愿望。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大膽想象,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愿望。
難點:激發(fā)幼兒的愛心,增強幼兒關(guān)心幫助周圍人和事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魔法口袋1個,各種小物品若干、心愿卡每人1張、雞蛋2個、白水鹽水各1杯。
活動過程
一、 情景表演,興趣激發(fā)。
師幼模仿模仿魔術(shù)師,出示魔法口袋,引起幼兒興趣。
二、魔法口袋,啟動思維,語言講述。
1、教師運用魔法口袋,變出各種各樣的小物品,如:小飛機,餅干等,提出問題:
A、假如你有魔法口袋,你想變出什么來?(表達一句完整的話)
B、為什么想變出這種東西呢?
2、教師邊表演邊講述:“魔法口袋變變變,我想變一輛灑水車,把灰灰的馬路,變得干干凈凈。”
3、啟發(fā)幼兒講述:“魔法口袋變變變,我想……….”
三、開拓思維,激發(fā)愛心。
1、分別扮演盲人、饑餓的孩子、發(fā)生火災……….
“你能變出什么來幫助他們?”提問拓展思維,激發(fā)愛心。
2、總結(jié)講述,提問:“我們?nèi)绻嫦雽崿F(xiàn)這些愿望,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好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
四、繪畫心愿,放飛愛心。
1、教師示范,在心愿卡上畫出的愿望。
2、請幼兒動手畫出自己的心愿。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以直觀演示為主,設問引導為輔的教學方法,所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這次活動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調(diào)整和改進的。
小百科:放懷里的口袋是縫在衣服的里面的.口袋貼著身體,從外邊看不到,比較美觀,也比較安全點。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廢舊材料進行蜻蜓的制作,表現(xiàn)其外形特征。
2、大膽嘗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制作,養(yǎng)成耐心細致的習慣。
重點:用廢舊材料進行蜻蜓的制作,表現(xiàn)出其外形特征。
難點:用對稱的方法制作蜻蜓眼睛和翅膀。
活動準備
1、舊牙刷、卡紙、剪刀、鉛筆、橡皮、雙面膠。
2、課件《蜻蜓,停一停》,音樂《紅蜻蜓》。
3、蜻蜓范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朗誦兒歌《紅蜻蜓》。
2、師:剛剛這首兒歌里面講到了一種什么昆蟲?你們見過蜻蜓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察蜻蜓圖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1、師:老師這里正好有一些蜻蜓圖片,我們一一看,是不是和我們小朋友形容的是一樣的呢。
2、出示課件,師幼共同觀察、欣賞。
(1)師(出示圖一):你們看,這是什么?(紅蜻蜓)和我們剛剛兒歌里聽到的是一樣的。它的眼睛在哪里?看上去怎么樣?(大)它的身體又是怎樣的?(細細長長的)它的背上有兩對翅膀,是什么形狀的?
(2)繼續(xù)欣賞其他蜻蜓圖片。
(3)師:剛剛我們欣賞了很多蜻蜓圖片,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蜻蜓的顏色有不同,大小有不同,但它們都有共同的外形特征,誰來說說看?
(4)師:蜻蜓有一對大大的眼睛,身體細長,還有兩對薄薄的翅膀。
三、學習制作蜻蜓。
1、出示蜻蜓范例。
2、觀察蜻蜓范例,了解其制作方法。
(1)師:請你仔細觀察一下,老師的蜻蜓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是怎么做的?
(2)講解制作方法與步驟:可以先將紙對折后再畫出一個半圓(折痕為圓的直徑),然后剪下來,這樣剪出來的圓就比較對稱,最后在牙刷頭上粘貼好。用同樣對稱的方法,做好翅膀,這樣一個蜻蜓就完成了。注意:蜻蜓的翅膀一對大一對小。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給能力弱的'幼兒幫助。提醒幼兒安全用剪刀。
四、跟著音樂進行蜻蜓表演。
師:小朋友們的蜻蜓都完成啦,它們都迫不及待想起飛了,下面,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飛起來吧。
附兒歌:《紅蜻蜓》
紅蜻蜓,
輕輕停,
石上輕輕停,
水上輕輕停,
風里輕輕停。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3
活動目標
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反應的靈敏性。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們感受室外活動的樂趣,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難點:逆向思維 。
活動準備
好天氣就可以了
活動過程
一、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走成圓形隊,然后老師站在圓心位置,大家面向老師站好。
二、游戲開始,老師說“高人”,全體孩子立即提起腳跟,同時兩臂上舉;老師說“矮人”,全體孩子立即蹲下,同時兩手抱膝。 老師未說“高人” 或“矮人”時,不能做動作。
三、逆向思維,即老師說“高人”時,孩子做蹲下的動作;老師說“矮人”時,孩子們提起腳跟,兩臂上舉。
四、在孩子們掌握了游戲的玩法后,我讓一個孩子擔任發(fā)指令者。
教學反思
孩子們玩得興致勃勃,他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動作的敏捷性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師生、生生互動得很好。但從游戲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逆向思維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應該多加強鍛煉和提高。還有哪個孩子反應慢了,動作做錯了,其他孩子們會起哄,看著他大笑,我及時地引導孩子們:不能嘲笑別人的錯誤,應該友好地提醒和幫助別人;我們不僅要長身體,長個子,我們心靈也要成長,成長為一個有禮貌、受歡迎的孩子!
小百科:高度首先是個物理空間的概念,作為物理空間概念的“高度”含意比較簡單,是指從地面或基準面向上到某處的距離;從物體的底部到頂端的距離。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4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都愛下象棋,那你們下過旅行棋嗎?我們一起來下棋,來比賽,好嗎?
二、講解示范行走規(guī)則
幼兒分組,為COCO隊和DUDU隊。
擲骰子,按點子數(shù)前行。每過一個關(guān)口,必須答出其中的題目,答對了繼續(xù)前進,答錯了則后退。
兩隊輪流進行,依次闖過各個關(guān)口。看哪一隊先到目的地。
三、幼兒闖關(guān)
A填空――在空格中填入相應的數(shù)字、點數(shù)
B虛擬購物――8元錢可以買哪2樣東西?花9元錢,你可以買到哪幾樣東西?
C趣味換算-- 幫助幼兒看懂圖意,學習簡單的換算
D看圖列式――學習連加、連減
E看圖列式――看示意圖列出加法或減法題并計算。
同隊的幼兒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題目。
(同組幼兒合作完成各關(guān)的題目,大家共同作檢查,教師作適當?shù)奶崾?
到達終點,城堡主人遇到難題了:他把房間的.鑰匙混在一起了,讓我們幫他找出來。
四、幼兒找鑰匙配對
1、 明確找鑰匙的規(guī)則:如何配對、涂色、做標記
2、 幼兒按規(guī)則配對,看看誰找得快又對。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班幼兒對故事有較強的體驗愿望,但在觀察畫面、思考畫面與文字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我們注重了幼兒的拓展體驗活動,希望幼兒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體驗故事中的情節(jié)。
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會非常投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以實踐、操作、體驗的活動形式,創(chuàng)設與讀本中的動詞相關(guān)的游戲場景,引導幼兒在騎車的游戲活動中,理解、感悟動詞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騎自行車(三輪自行車)的體驗活動,理解“騎”“越”“趟”“沖”等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完整敘事要素,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一件事。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學會騎自行車。
2、物質(zhì)準備:大書及幼兒用書、適宜幼兒騎車游戲的場地、自行車越過的障礙物。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騎車游戲,理解故事中動詞的意思。
難點:體會動詞的含義并能正確使用。
活動過程:
1、大書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都喜歡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有什么感受?為什么?(幼兒回答問題時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2、大書圖畫閱讀。
教師出示已被遮住文字的大書,引導幼兒逐頁猜想畫面內(nèi)容。
教師:畫面上的小朋友騎自行車都經(jīng)過了哪里?每到一個地方,他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l:書上的小朋友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大樹、小橋、小水坑、山坡。
幼兒2:這個小朋友繞過大樹;趟過小水坑;騎上山坡。
教師:小朋友們在騎自行車時做過這些動作嗎?
幼兒1:我也騎著車繞過大樹,繞就是車把向一個方向圍著大樹轉(zhuǎn)一個圈。
幼兒2:我騎車時,遇到小水坑就會加速趟過去。
幼兒3:我騎車經(jīng)過小橋時是越過去的。
3、大書文字閱讀。
(1)教師指讀文字,每指讀一頁,可以先請幼兒傾聽,然后再請幼兒跟讀。
(2)結(jié)合文字,引導幼兒說一說:書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時間去騎自行車的?
(3)重點強調(diào)書中的動詞:“騎”“繞”“越”“趟”“沖”,每講到一個字請幼兒模仿,加深印象。
(4)請幼兒觀察、思考書中每一頁的句型有什么聯(lián)系,并發(fā)現(xiàn):每一頁的句型都會重復前一頁的地點并到達一個新的地點。
(5)請幼兒仿照書中的句型創(chuàng)編出自己在一周之中都做了些什么事。例如,星期一,我……星期二,我……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
幼兒1:五一假期時,我和爸爸去旅游。星期一,我們?nèi)チ吮焙9珗@;星期二,我們?nèi)チ颂彀查T廣場;星期三,我們?nèi)チ擞螛穲@;星期四,我們?nèi)チ碎L城;星期五,我們?nèi)チ藙游飯@;星期六,我們?nèi)チ嘶佚堄^公園;星期日,假期快結(jié)束了,我們在家休息,準備第二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幼兒2:我?guī)蛬寢屪黾覄眨瞧谝唬覓叩兀恍瞧诙也磷雷樱盒瞧谌覟榛菜恍瞧谒模蚁赐耄恍瞧谖澹易约合匆m子;星期六我發(fā)碗筷;星期日,媽媽夸我是乖孩子。
(6)引導幼兒指讀小書,找出反復出現(xiàn)的文字:星期、我、騎自行車。
4、拓展學習。
(1)引導幼兒來到戶外活動場地,觀察場地上已布置好的各種障礙物,猜測活動內(nèi)容。
(2)一名幼兒騎著自行車出現(xiàn)在幼兒面前,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幼兒分成四隊,分別騎自行車用書中提到的各種動詞穿越地上的障礙物。在通過后,大聲說出:“我……過了障礙,我勝利了!”引導幼兒通過實踐進一步感受詞匯所表達的含義。
幼兒l:我騎著自行車繞過飲料瓶。
幼兒2:我趟過皺紋紙做成的小水坑。
幼兒3:我沖過大門。
(4)幼兒創(chuàng)新活動:創(chuàng)新騎自行車越過障礙的方法,并用語言表述。
幼兒1:我越過了地板塊做成的小橋!
幼兒2:我繞過了椅子做成的樹樁!
幼兒3:我沖過了柱子門1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6
活動背景
為了使孩子們關(guān)注周圍的世界,我們在午睡之前或在游戲活動與體育活動的間隙,會和孩子一起議論議論昨天發(fā)生的新奇的事情。
但是,孩子們往往會遺忘一些精彩有趣的事情。由此想起古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于是就有了這次活動。
內(nèi)容與要求
1、嘗試用圖像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愿意和同伴交流,大膽地表達和表現(xiàn)。
活動準備
1、一段時事新聞。
2、每張桌子放有:范例美工紙、彩色手工紙和彩色即時貼若干,雙面膠各一卷、糨糊一瓶、彩色蠟筆和水筆若干。
過程與指導
看新聞(理解新聞)——做新聞(記錄)——交流記錄——嘗試新的方法
一、看新聞、理解新聞
1、看新聞,引導理解:
老師:今天,我請大家看一段錄像。(幼兒看)老師:這是一條新聞,什么是新聞?
幼兒:新聞就是新的文章……新聞就是新的事情……新聞就是新奇的事情。
老師:這條新聞說了一件什么新奇的事情呢?
(再看一遍新聞,邊說邊議論。)
老師:這條新聞說了一件什么事?
幼兒:說的是人們要吃孔雀的事。
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記憶,積極講述。其中,老師針對幼兒的講述,加以引導。如,幼兒:“我聽見說,孔雀有藥用價值。”老師:“什么是藥用價值?”幼兒:“要用錢去買的…一不對,是可以做藥的價值。"又如:“孔雀成了人們的盤中餐。"老師:“什么是盤中餐?"幼兒:“一只盤子里的食物"等等。
老師(小結(jié)):哦,我們看到酒店門口有一只孔雀被關(guān)在籠子里。(老師把線索理一遍)唔,這是一條說孔雀被人們吃的新聞。
2、討論:關(guān)于這條新聞,誰有問題和想法?
——活動中孩子們爭論得很激烈:孔雀是不能吃的……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養(yǎng)殖場里的孔雀就能吃……養(yǎng)殖場的也不能吃,因為,養(yǎng)殖場的第一只孔雀也是野生的……養(yǎng)殖場的孔雀是能吃的,因為養(yǎng)殖場的孔雀太多了,就要吃掉些……
老師(小結(jié)):這是一條讓我們有不一樣想法的新聞,我想,其他人知道這件事也會有想法的。
二、記錄新聞
1、引導記錄:
老師:怎么讓你身邊的人知道這件事呢?
幼兒:記錄下來……
老師:記下來有什么好處?
幼兒:不會忘記。
2、了解記錄的方式。
老師:怎么來記錄呢?記錄和畫畫一樣嗎?
——孩子自由講述。
老師:現(xiàn)在,就請你或者你和朋友一起,把這條新聞中主要的事記錄下來,然后記下你的想法,看誰記得又快又讓人看得明白?
——老師指導孩子的合作情況和選題情況。
三、交流記錄
1、把你記錄的事情和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
——由于集體活動的時間有限,只能請兩組幼兒進行交流:要么是制作上有代表性的,要么是主題上有代表性的。
2、現(xiàn)在,把你的記錄說給身邊的朋友聽聽。請你看看,別人哪里記得好的,把你認為記得好的地方告訴大家。
——引導孩子欣賞同伴的長處。
3、將記錄貼在板上,請孩子們看看別人的作品。
四、延伸新方法
1、今天,我們用寫字、畫圖來記錄一件事,用寫字、畫圖來表示你的想法。
2、其實,表示我們知道的事、表示我們想法的方法還很多,除了記錄,還有什么方法呢?(可以剪圖案、折紙、泥工、用身體動作表示)
3、好。現(xiàn)在請你用動作來表示孔雀被關(guān)在籠子里和被網(wǎng)套住的事。
4、今天回家,把你記錄的新聞向爸爸媽媽和鄰居說說,然后你把大家的想法記下來,我們再來研究“孔雀能不能吃"的問題。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7
【教學目標】
1、以旅游的形勢再次熟悉虎丘的主要景點,能夠講述虎丘景點的故事。
2、在活動中,使幼兒產(chǎn)生對蘇州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導游旗、導游證、小話筒;
2、課件;
3、茉莉花茶、茶杯、熱水;
4、方向盤,排好汽車座位;
5、3名小導游準備好導游詞。
【教學過程】
一、歡迎詞
1、[在汽車上、喇叭聲]歡迎大儒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到虎丘。今天由我和三個小導游來帶著大家游覽虎丘。
2、早在900年前,我國的大詩人蘇軾就說過:“到姑蘇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意思是說到蘇州一定要到虎丘來游玩。
3、小朋友有沒有誰來過虎丘的?
4、我們的車子馬上就要到景區(qū)了,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們要下車啦![下車]
二、游虎丘
1、[走得離圖片遠一點][出示虎丘遠景圖片]
我們前面就是虎丘了。可能有小朋友要問了,虎丘為什么起這個名字呢?
2、講述故事{附1}
3、[出示虎丘塔近景圖片][走近][播錄像]
幼:老師,虎丘塔怎么斜了?它快倒了!
虎丘塔不會倒,但是它的斜還有一個故事呢!我們先請1號小導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4、講述故事。{附2}
謝謝1號小導游。大家剛才聽到的只是故事。其實,虎丘塔它是建造在松軟的土石上的。由于時間長了,它受力不均勻,所以產(chǎn)生了一定的傾斜。但大家請放心,早在20多年前,我們聰明的建筑師已經(jīng)對塔進行了加固,它不會倒下來的。
5、[播音樂][繞教室一圈]
我們要去下一個景點了,大家跟緊不要掉隊了。注意腳下臺階,我們一起去看石頭。
6、[出示試劍石圖片]
這是一塊有趣的石頭,大家看,它的中間有什么?(有一條裂縫)
這條裂縫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來聽聽2號小導游的介紹吧!
7、講述故事。{附3}
謝謝2號小導游。其實,我們知道再鋒利的寶劍也不可能把石頭劈開,這也只是一個傳說故事。這是大自然的力量把石頭分開的。
8、[播音樂][繞教室一圈]
后面的小朋友跟緊啦!我們又要去新的景點了。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山路就像老虎的身體。接下來我們要去老虎臀部的位置,繼續(xù)去看石頭,這可是塊大石頭,上面可以坐一千個人呢!
9、[出示千人石圖片]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這個景點叫千人石。大家看看,這塊石頭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我們平時看到的石頭不是青的,就是白的或黃色的,這石頭怎么是紅色的呢?請3號小導游給大家來講一講原因。
10、講述故事。{附4}
11、[播廟會錄像]千人石上好熱鬧啊!原來在進行虎丘廟會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2、觀賞節(jié)目。
13、[播音樂][繞教室一圈]
請小朋友繼續(xù)跟著我走。除了我們剛才已經(jīng)游覽的幾個景點,你們還知道虎丘有什么景點嗎?
14[出示真娘墓圖片]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古真娘墓。這里埋葬了一名美麗、善良的姑娘。正好有人在講真娘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故事]{附5}
三、品嘗虎丘特產(chǎn)
1、是的,所以茉莉花茶就成了虎丘的特產(chǎn)。看,前面就有一個茉莉花茶的攤點,我們一起去品嘗一下由茉莉花泡制的香魂茶吧!
2、幼兒品嘗茉莉花茶。
3、你覺得它的味道怎樣?
四、感情升華
1、小朋友,我們今天一起游覽了虎丘哪幾個景點?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呢?[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圖片]
五、結(jié)束游覽
1、我們今天虎丘的游覽就結(jié)束了,請大家回到汽車上,我們將去下一個景點了。
2、幼兒上車,開著汽車走出活動室。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8
活動目標:
1.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diào)嘗試在地面做橫躺滾。
2.利用綢帶的合作性游戲,從多種角度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新技能。
3.培養(yǎng)合作互助的精神。
4.鍛煉幼兒堅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
5.培養(yǎng)幼兒團結(jié)合作的觀念。
活動準備:
1.廢舊橫幅五條,圓形筒一只。
2.隊形標志圓點、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以參與奧運會團體操表演的情景,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二、熱身準備活動“我是小小運動員”
1.教師領跑,帶領孩子們繞綢帶蛇形跑和繞場慢跑進入場地。
2.幼兒成散點式隊形自由站在教師周邊合適位置。
3.教師領操、幼兒隨口令動作到位。
三、幼兒嘗試在綢帶上做各種不同的滾動
1.教師:孩子們,我們的身體本領可大了,你們會用身體表現(xiàn)什么動作?(幼兒嘗試表現(xiàn))
2.梳理孩子展示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嘗試不用的滾動:除了走、跑、跳,我們的身體還可以像球一樣滾動,你們還有不一樣的滾動方法嗎?(幼兒自由分散嘗試、探索)
3.教師啟發(fā),并有目的的觀察和指導
4.幼兒展示多種滾動的方式
四、教師幼兒一起探索新的滾動動作“橫躺滾”
1.教師出示直筒狀滾筒,滾動滾筒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直筒它是怎么在綢帶上滾動的,仔細看哦!”
2.幼兒嘗試模仿直筒狀滾筒的滾動方式。
3.教師與個別幼兒共同嘗試和展示自己模仿后的表現(xiàn)動作,其余幼兒觀察評價
4.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橫躺滾的動作要領
5.幼兒自由嘗試練習橫躺滾,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我是快樂小滾筒”的競賽
6.團體操部分展示“花樣滾”
五、快樂游戲時間
1.游戲一:“舞龍”教師與幼兒合作將各小組綢帶連接(各綢帶上有鏈接扣)成“長龍”,幼兒與教師集體將綢帶舉過頭頂,舞動“長龍”。
2.游戲二:“蛟龍戲洞”,幼兒部分舉綢帶,部分鉆洞;輪流進行。
六、放松活動“劃龍舟”
教師帶領幼兒一手持綢帶成“龍舟狀”,隨樂邊做劃船動作,邊慢慢放松腳部、手部離場。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目標制定切實可行。
大班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發(fā)展較好,在動作上更加靈敏、平穩(wěn),有較強的自控能力,體力和合作意識都有所發(fā)展,并且有一定的責任感和集體觀念。所以,在選擇和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滾動”時,設計者者不失時機地考慮到動作增多、難度增大、內(nèi)容豐富、運動量大、競賽性強、腦體結(jié)合、規(guī)則稍復雜等因素,以保證所選擇組織的活動讓大班幼兒喜歡,同時又有效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活動中,教師還根據(jù)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給予不同目標要求。
二、在情境中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期主要的思維方式。幼兒對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對于抽象的概念卻不太感興趣。體育活動中單純的動作練習不能引起幼兒興趣,就是因為在他們現(xiàn)有的頭腦中沒有具體的形象。本活動中帶有角色和情節(jié)的游戲活動,使幼兒隨著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深入游戲,并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也更容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三、在音樂中烘托幼兒活動的氛圍。
音樂是以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shù),它以其特有的藝術(shù)形象吸引、感染著我們。優(yōu)美生動、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會讓人們感到精力充沛、情緒愉快;舒緩輕柔的音樂會讓人們身心放松。本活動在組織進行體育活動時,充分運用了音樂的效果,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音樂的烘托下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活動當中去。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對面包和糕點的認識,了解面包蛋糕簡單的制作方法。
2、知道糕點有營養(yǎng),激發(fā)幼兒喜歡吃糕點的情感。
3、實現(xiàn)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合作和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交往、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事先與面包坊聯(lián)系好參觀事宜。
2、了解各種蛋的外形和用途,已初步學會打蛋。
物質(zhì)準備:
1、在活動室懸掛各種面包、蛋糕廣告吊飾。
2、在區(qū)角投放相關(guān)蛋糕圖片。
3、制作蛋糕的幻燈片流程圖。
4、雞蛋人手兩個,面粉、糖、攪蛋器若干;碗、蛋糕盒若干
5、微波爐一個。
6、水果、餅干、奶油、蔬菜、黃豆、綠豆、紅豆、切板、小刀等。
資源利用: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有關(guān)糕點的圖片資料和制作糕點的調(diào)配秘方。
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的:了解各種面包、蛋糕的名稱、做法。
二、活動過程:
1、出示蛋糕激發(fā)幼兒興趣。
2、與幼兒共同討論面包店里的秘密:你想知道面包店里的秘密嗎?
幼兒的問題:(1)蛋糕上的奶油是怎么做出來的?
(2)蛋糕上的水果是怎么放上去的?
(3)奶油動物怎么做出來的?
(4)面包、蛋糕是怎么做出來的?
(5)面包除了甜的還有什么其他味道?
咸的、酸的、牛奶、奶油、草莓、香腸......
(孩子共同討論不需要采訪糕點師傅這個問題)
(6)面包是怎么做的?(漢堡、熱狗、小沙拉包)
(7)面包、蛋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8)蛋糕、面包的奶油是怎么夾進去的?
3、交代參觀要求,要求幼兒不隨便離開隊伍,并禮貌待人。
4、幼兒參觀面包店。
請糕點師傅介紹糕點并演示制作蛋糕、面包。(生日蛋糕、熱狗)
5、談話:面包店的秘密解開了嗎?你知道了哪些秘密?
請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你吃過嗎?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做的,你最喜歡吃什么?
6、小結(jié):知道蛋糕和面包是由雞蛋與面粉的攪和、發(fā)酵、通過蒸、炸、烤等方法制作出來的。
活動反思:
在此次主題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由外到內(nèi)地認識各種蛋糕和面包。通過充分的觀察和感受,孩子們認識到了蛋糕的品種很多,有奶油,巧克力、有鮮果,等,感受糕點的色、香、味的美。并發(fā)現(xiàn)了面團中的糖在一定的溫度下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由小變大的膨脹的發(fā)酵原理、對面包、蛋糕有了更多的認識。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雞蛋越攪拌泡沫越多,知道蛋糕、面包營養(yǎng)豐富。在活動中我們注意滲透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合作、分享的快樂。活動中利用“幼兒想知道的秘密”來解決問題,既符合幼兒年齡的特點,又達到教育目標。但由于制作蛋糕的設備欠缺、加上幼兒的手腕力氣不足使雞蛋和面粉和在一起攪拌的力氣不夠,至使幼兒攪拌的時間較長,蛋糕發(fā)酵不起來,建議可提供一些半成品(已蒸好的糕點)供耐心較差、力氣不足的幼兒進行裝飾糕點。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10
設計意圖:
《龜兔賽跑》是一個傳統(tǒng)精典故事,大人孩子都比較熟悉,烏龜和兔子本是兩種奔跑速度反差極大的動物,它主要通過慢者取勝的故事情節(ji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不要驕傲自滿,同時肯定了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在這個故事原型基礎上我提出“烏龜和兔子假如進行第二次賽跑,它們的結(jié)果會怎樣呢?”引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的興趣,目的在于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編編、講講,從而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發(fā)展其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情境和交流中合理想象,學習創(chuàng)編故事。
2、 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尾得出不同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幼兒。
活動準備:
《龜兔賽跑》課件;每個幼兒桌面學具烏龜和兔子各一個,不同的故事背景圖每人一套供幼兒自由選擇;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利用電腦課件師生共同欣賞故事《龜兔賽跑》。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有趣的動畫片,名字叫《龜兔賽跑》。
2、看后討論:“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嘗試著創(chuàng)編故事。
1、師“今天,烏龜和兔子要進行第二次賽跑,你們想想結(jié)果會怎樣?”引導幼兒討論有幾種可能性(依然是烏龜贏;兔子贏;它倆并列第一名)。
2、出示幾個不同情境,讓
幼兒自由選擇并嘗試著創(chuàng)編故事《新龜兔賽跑》。
情境:A、兔子在半路上又貪睡了;
B、途中有一條小河;
C、比賽一路是下坡。
引導幼兒:你想編一個什么結(jié)果的故事,什么原因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呢?要求幼兒想想,然后選擇其中一個合適的故事情境,也可以自己想出其它的情境,操作學具編出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巡回傾聽,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從而發(fā)展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
三、請幼兒把編好的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
逐一到展示臺前邊操作邊講述,鼓勵幼兒自然大方,并用上一些好聽的詞語。每個故事講完后讓大家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果有不同的教育意義)。
活動延伸:
教師將幼兒創(chuàng)編的故事制作成動畫片,編成系列《新龜兔賽跑》播放,讓小朋友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同時鼓勵幼兒在語言活動區(qū)繼續(xù)創(chuàng)編。
創(chuàng)編的故事參介:(僅提供幾種)
選擇情境A:(1)兔子跑到半路又覺得困了,心想今天我只休息一小會兒,沒想到等醒兔子又早已沒了影,結(jié)果又是烏龜?shù)昧说谝幻?(2)、兔子跑到半路又睡著了,當烏龜趕上它時大聲喊:“兔子快醒醒。”兔子不好意思紅著臉說:“我又貪睡了。”它和烏龜手拉手一起跑到了終點。
選擇情境B:(1)它倆跑著跑著,前面出現(xiàn)了一條河,烏龜游過河先到達了終點,而兔子始終過不了河。 (2)烏龜和兔子跑著跑著,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烏龜說:“我馱你過河吧。”過了河兔子說:“我拉著你,這樣能快一點。”結(jié)果它倆一同到達了終點。
選擇情境C:(1)、它們一路下坡,兔子前腿短,后腿長,不適合走下坡路,因此跑的很慢。而烏龜把四肢縮進硬殼里,骨碌骨碌滾了下去,先到了終點。 (2)、兔子前腿短,走下坡路很不方便,它動腦筋想出個好辦法,它讓烏龜把四肢縮進殼里,它把前腿搭在硬殼上,后腿用力一蹬,推著烏龜向前跑去,結(jié)果它倆一同到達了終點。
點評:創(chuàng)編故事對幼兒來講有一定難度,教師能根據(jù)傳統(tǒng)故事《龜兔賽跑》提出“假如烏龜和兔子進行第二次賽跑結(jié)果會怎樣?”引起幼兒創(chuàng)編的興趣,并根
據(jù)幼兒想象力豐富,但無目的性的特點,提供了幾個情境,引導幼兒去合理想象。同時能讓幼兒在操作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創(chuàng)編出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和得出的不同道理對幼兒進行教育。整個活動設計能遵循《綱要》精神,為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幼兒講述,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了想象力。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11
臨近畢業(yè),小朋友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心里有好多話要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在這首歌曲《老師再見了》中,充分體現(xiàn)了小朋友和老師依依惜別的心情和情感。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后,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
在開展歌唱活動《老師再見了》中,我通過相片和錄像等多種形式幫助孩子們回想三年以來的幼兒園生活,想想馬上就要離開老師上小學了,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感想,想一想自己的進步以及說說自己最想感謝的人等等活動。孩子們在啟發(fā)下,有的說:“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說:“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想流淚。”還有的小朋友說:“老師我們非常想你們,以后我們一定會來看你們的。”或許這群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但從歌曲中,他們所表達的是對老師的戀戀不舍。藝術(shù)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盡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加上一些動作表演作為輔助,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
幼兒園雖小,但世界很大。我們的工作也許瑣碎,但絕不是模仿和重復。我選擇了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yè)便無怨無悔,每天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一起生活,同呼吸,共快樂,幾乎每天都有令人開懷大笑的童稚趣事,在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的心情下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每天也在不斷品嘗和體味著這種幸福!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12
設計意圖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繼承并發(fā)揚這種傳統(tǒng)美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而當今的“獨苗苗”沉浸在祖輩們的關(guān)愛中,習慣接受愛,不懂得付出愛。怎樣引導孩子關(guān)心老人、做老人的“開心果”,是我園教師長期探索的教育問題。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榜樣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繪本《第一次》生動地講述了小鼴鼠關(guān)心熊爺爺,幫助孤獨老人重新獲得快樂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鼴鼠不就是孩子們的好榜樣嗎大班備課組的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好教材后,經(jīng)過多次研討,精心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賞析繪本故事,感受幫助老人的快樂,知道周圍的老人需要自己的關(guān)愛。
2.通過討論、歌唱等活動,尋找讓老人快樂的好辦法。
3.在生活中努力做老人們的“開心果”。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故事《第一次》PPT(故事內(nèi)容附后)、歌曲《好娃娃》的音樂。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會唱歌曲《好娃娃》。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jīng)驗,導入故事
1.回憶自己的“第一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車……你記得哪些第一次你第一次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jié):原來第一次會有各種不同的感覺,有的害怕,有的快樂,有的緊張,有的難過……
2.導入小鼴鼠的“第一次”。
出示PPTl,故事封面:有一只可愛的小鼴鼠,它的名字叫阿土,阿土的第一次跟你們都不一樣,它的第一次是要幫助別人。
出示PFl2,熊爺爺圖像:小鼴鼠要幫助誰仔細看一看,認真想一想,熊爺爺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呢(幼兒討論后講述)
阿土會怎樣幫助熊爺爺呢讓我們走進故事去看一看吧!
二、賞析故事,表演、討論
1.教師講述故事(PPT3-6)。
在森林樂園的盡頭,住著一位熊爺爺,他什么都做不動了,……板著臉說:“因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①熊爺爺聽到敲門聲,是什么態(tài)度(不耐煩)這樣的態(tài)度會用什么聲音說話,誰來學一學(個別幼兒表演)
②小鼴鼠用什么聲音回答的,你們能學一學小鼴鼠的回答嗎(幼兒集體表演)
③熊爺爺聽了這樣的回答心情怎樣他的聲音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學一學熊爺爺?shù)膯栐挕?/p>
④分角色表演。老師和一部分幼兒扮演熊爺爺,其余幼兒扮演阿土,表演“阿土請求散步”的對話。
⑤熊爺爺答應阿土去散步時,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表情
2.幼兒觀察圖片(PPT7)。
①阿土和熊爺爺?shù)搅四睦锼鼈儠吹绞裁础⒙牭绞裁磿鲂┦裁?/p>
②現(xiàn)在熊爺爺?shù)谋砬樵鯓有那橛秩绾文?/p>
③阿土的“第一次”心情怎樣為什么會快樂(理解成語:助人為樂)
3.教師講述故事(PPT8)。
第二天下了一陣小雨,雨后……小路上留下了他們一大一小兩串腳印。
②
三天阿土會怎么做呢
②出示PPT9: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和同伴說一說,這些是什么特別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小溪邊散步、第一次打傘散步、第一次穿紅鞋子散步)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 篇13
設計思路
提起水,就會讓人想到潺潺的小溪,想到美麗的大海。散文詩《浣熊和小溪》讓幼兒知道“泉水叮叮咚咚流向小溪,小溪水又嘩啦嘩啦流向大河,大河水空通空通流向大江,大江水嘩嘩嘩嘩流向大海……”,散文詩還能讓幼兒傾聽、發(fā)現(xiàn)、了解水的聲音,尋找替代“樂器”表現(xiàn)不同的水聲,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區(qū)角游戲時,幼兒用“銀筷敲小碗”表現(xiàn)泉水的聲音,用“銀筷敲玻璃瓶”表現(xiàn)小溪流水的聲音,在鐵罐內(nèi)裝入花生米、米或豆子搖動發(fā)出聲音表現(xiàn)大河、大江的聲音,用鼓棒撥動“洗衣板”發(fā)出大海的海浪聲……這些替代物成為幼兒表現(xiàn)水聲的樂器,幼兒的創(chuàng)意讓我們驚喜不已,也拓展了我們的教學思路,由此,我想到了設計此次活動。
大班的節(jié)奏活動應該更關(guān)注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怎樣為歌曲伴奏?我思考著不能再停留在教師的“教”,而是要在活動中激發(fā)幼兒自主嘗試的愿望,讓幼兒在任務的驅(qū)動下,積極尋找有效的表現(xiàn)方式,提供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對節(jié)奏有新的感受。
我將本次活動的任務設計成:讓幼兒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在任務驅(qū)動下自主探索學習。當幼兒依據(jù)已有經(jīng)驗敲打“樂器”伴奏時,尤其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合奏產(chǎn)生問題時,我便通過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這樣合奏好聽嗎”“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的合奏更動聽”等,鼓勵幼兒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目標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的樂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為歌曲伴奏,體驗合奏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可以表現(xiàn)不同水聲的替代樂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裝著沙、米、豆的鐵罐,洗衣板等),并學會表現(xiàn)。
2.歌曲《泉水叮咚》的錄音。
3.樂句圖示及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節(jié)奏樂器”,說說它們分別能表現(xiàn)什么水聲
(最近我們聽了許多水的聲音,還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許多節(jié)奏樂器來表現(xiàn)聽到的水聲,請大家來介紹一下。)
1.你帶來了什么?它能表現(xiàn)什么水聲?
2.它敲擊出的聲音聽上去像什么聲音(泉水聲、小溪聲、大江聲、大海聲)?
3.怎樣才能使這些物品發(fā)出的聲音更好聽?
【設計意圖:節(jié)奏源于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所以在活動之前創(chuàng)設機會讓幼兒去尋找聲音并用替代物表現(xiàn),能讓幼兒在模仿、再現(xiàn)中獲得觀察力與表現(xiàn)力的'提高。此外,讓幼兒在生活中自主收集“樂器”,能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的愿望,同時樹立自信心。互動交流的過程能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樂器表現(xiàn)方法的機會。】
二、使用“樂器”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復習歌曲《泉水叮咚》
提問:用什么辦法可以讓這首歌唱得更動聽?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及情感設計演唱方法,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
2.嘗試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1)提問:要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準備?
(2)小結(jié):需要有節(jié)奏,才能表現(xiàn)得更好。
(3)出示幼兒所選節(jié)奏的卡片:
|||×—|
×—| ×— | ×— | ×— |
| | |—|
3.幼兒嘗試一起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問: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2)伴奏后提問:你們覺得自己的伴奏好聽嗎?有問題需要解決嗎?
[設計意圖: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幼兒演奏的方法,要鼓勵幼兒自主表達,在聆聽與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讓幼兒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4.師生互動解決伴奏的問題。
(1)提問:這么多樂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辦法讓它們表現(xiàn)得都很好聽呢?
(鼓勵幼兒運用輪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現(xiàn)。)
(2)小結(jié):這么多樂器共同表現(xiàn)時,要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與特點,用不同的辦法合奏,這樣效果會更好。
[設計意圖:活動中教師打破“教”的痕跡,讓幼兒在嘗試中展現(xiàn)矛盾、發(fā)現(xiàn)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主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幼兒運用音樂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節(jié)奏技能,增加了節(jié)奏活動的教育價值,還懂得了如何與同伴合作。]
三、合作表現(xiàn)體現(xiàn)成功的快樂
1.教師指揮,引導幼兒合奏,為歌曲伴奏。
2.請幼兒做指揮,集體為歌曲伴奏。
3.小結(jié):其實為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種方法更動聽。
[設計意圖:在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一起合作,不僅能讓幼兒體驗音韻的美,還能讓幼兒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愉悅,此活動不僅落實了音樂領域的目標,也融入了情感發(fā)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