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幼兒園教案(精選4篇)
測量幼兒園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并能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問題。
2.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
3.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測量記錄用紙、木棍、鉛筆、吸管等、A4紙人手一份、班級幼兒用的桌子八張、ppt課件
三、活動重難點
1.能用多種工具進行測量
2.學習并掌握簡單的測量方法并能記錄測量結果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看看,我們班級有好多桌子,我們學習吃飯都要用到它,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桌子有多長嗎?你們想不想量一下他們的長度?
(二)探索用多種工具和多種方式測量桌子的`長度
提問:
1.你剛才使用什么工具測量的桌子?你是怎么測量的?請你來給大家示范一下。
2.你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沒請一個幼兒示范后,讓其他幼兒說一說)
3.師幼共同總結,從而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開始測量,如果長度不夠,做好標記,再從標記處接著往下測量。
(三)再次測量桌子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果
師:請你用和剛才不一樣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長度,然后把你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幼兒進行測量,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
1.你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測量的?(請幼兒出示測量記錄表)
2.請你對比兩次測量結果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同一張桌子兩次測量結果會不一樣?)
3.雖然測量工具不同,但是測量出來的桌子長度都是一樣的。
(四)介紹常用測量工具直尺和卷尺
師:剛才小朋友都用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去測量了一些物品,那些都是非測量工具,正常的標準測量工具都是有精確的刻度線,像直尺和卷尺(教師出示直尺和卷尺實物讓幼兒分享觀察)
1.幼兒使用自由測量嘗試測量教室里的任何物品,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2.幼兒之間相互介紹測量的過程,體驗測量活的樂趣。
五、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后測量家里的東西,并記錄測量結果,回園后和幼兒一起分享。
2.在家長的幫助下使用常用測量工具測量物品,加深幼兒對測量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測量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活動,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于生活并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而大班幼兒在思維邏輯方面也有了很好的發展,相對于空間、時間甚至數都有一定的基礎,本班幼兒最近迷上了長度測量,尤其是對自己和同伴身高是特別感興趣的,在開展了用刻度尺測量活動后,經常看到幼兒用班級刻度尺量量這,量量那,但班級刻度尺數量有限,一些幼兒就沒有刻度尺于是教師產生了自然測量的想法……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學習自然測量的方法并嘗試記錄結果。
2.通過記錄結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系。
3.在自主操作中感受數學的樂趣以及對生活的影響。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用自己選擇的測量工具進行直線測量并簡單記錄結果。
活動難點: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用一種工具進行同等長度測量的前期經驗。
2.物質準備:
教具:情景導入PPT圖片、桌子、椅子、玩具柜、測量結果表
學具:筆、紙條、書、牛奶盒等各種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播放PPT
1.師:小朋友們從圖上看到什么了?(老師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師在搬玩具柜等)
師:這些物品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那小朋友們知道我們平時吃飯的桌子、現在坐著的小椅子、包括放玩具的柜子他們有多長多高嗎?
2.集體討論可以用什么工具測量以上物品。
二、出示各種測量工具,幼兒分組
1.出示各種測量工具討論如何進行測量
師: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這些物品,想讓大家用這些物品為我們的桌子椅子進行下測量。
2.師:怎樣測量才能使結果是準確的呢?
每次測量時能不能與上一次結束處有空隙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記住上一次的結束處在哪里?
教師小結:每一次測量時候要將前一次測量的結尾處當作下一次測量的起點,而且要在每一次測量的結尾處做好標記,整體測量完要及時記錄。
3.幼兒自由分6組,(每兩組測量同一樣物品)選擇本組測量工具并領取測量結果表。
三、幼兒操作,為物品進行測量并簡單記錄結果。
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用“首尾相連”的方法,提示幼兒進行結果的簡單記錄。
四、分享交流
分享各小組的記錄結果,集體驗證(教師肯定所有符合要求的測量方式,不給予好壞評價)
教師提問引導幼兒體會測量工具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系。
師:小朋友們,張老師覺得你們都好厲害呀,突然我發現了個現象,每兩個組測量的.物品是一樣的,可是因為他們測量工具長短不一樣,我們來看看結果,哪個用的多哪個用的少呢?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幫助幼兒體會測量工具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系)
五、教師總結
師:今天我們有趣的測量就結束了,運用測量我們知道了桌子、椅子和玩具柜的長度、為我們棒棒的自己鼓鼓掌吧!這樣的方式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你想知道的長度測量中,小朋友感興趣的話,可以每天都測量一種物品哦!再見!
活動總結
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特別愿意自己動手操作去發現結果記錄結果,但是在結果表上記錄結果時教師觀察到有些幼兒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記錄,還有些幼兒在測量時用了很多工具,導致結果不準確。但是整體來看幼兒在活動中還是學習到了自然測量的方式,理解了測量工具和使用數量的關系。教師下一步要重視幼兒填寫結果表或者操作單的能力,多開展類似活動。
測量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樂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體驗測量在生活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及判斷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長短不一的學具如:尺子、繩子、小棒、積塑 、紙條等;筆、測量記錄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動場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白雪公主》故事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測量興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二、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地磚,探索正確測量的方法。
1、引導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家里鋪上地磚,怎樣清楚的告訴瓷磚廠的工人地磚的大小?
2、幼兒嘗試用相同的工具測量。
3、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的結果,探討發現測量的正確方法。
討論:選擇相同的工具測量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筆(拇指)畫個記號,首尾相連。
三、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床,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寬度和長度?
2、教師介紹測量記錄表。
3、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
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4、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并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積累測量經驗。
討論:量相同的位置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活動延伸:引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種測量工具給周圍生活中的物品測量,積累測量經驗。
測量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自然測量是學前班幼兒很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什么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這個有趣的問題會激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地去探索、去發現。結合我班幼兒對測量的特點:尚不能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我設計了活動流程:猜測討論——嘗試和學習、分組操作——集中討論歸納。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愿意運用自然測量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嘗試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討論、發現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具:直尺、小棒、粉筆。
2、學具:直尺、彩筆、記錄紙等若干、測量用的繩子、小棒、鉛筆、易拉罐等若干。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做游戲(開火車)邊走邊數自己的步數,提高幼兒的興趣。
2、集體活動:
(1)以故事的方式導入:植物王國在進行比高矮活動。
(2)引導幼兒猜測、討論,啟發幼兒說出可以用尺子來測量樹的高、矮。
(3)發散幼兒的思維:還有什么當測量工具?
(4)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一些測量工具、如小棒、尺等。請個別幼兒上來任意選一種工具來測量黑板上兩棵樹的高矮。
(5)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上來演示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師幼討論哪種方法出的結果更精確。
(6)教師分別講解并演示用小棒、直尺測量樹的高矮的正確方法和記錄方法。強調測量時要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第一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測量工具要首尾相接。
(7)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測量時,樹越高測量的次數就越多,樹越矮測量的次數就越少。
3、分組活動:
(1)教師介紹分組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第一組:用手或手臂來測量桌子、門、窗的長度和寬度,說說測量的結果并記錄下來。
第二組:用繩子、腳步量教室、黑板的長度和寬度,說說測量的結果并記錄下來。
第三組:用易拉罐、小棒、鉛筆、直尺等工具測量桌子、椅子、玩具柜的長度、寬度和高度,說出測量和結果并做好記錄。
教師重點幫助幼兒掌握測量的方法。
4、交流小結:
(1)你測量了什么?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3)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作為測量工具?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這間的關系。
在整個活動當中,
1、幼兒的興趣很高,。在分組活動中,有個別幼兒還不是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緊挨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 經過教師的一再教導才掌握方法。我應該分兩個課時上。
2、基本能達到我預設的教學大綱,在動手操作中不僅能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學習方法和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