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蒜頭發芽了》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蒜頭發芽了》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前些日子發生在我們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讓幼兒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布置我們的自然角,幼兒興致特別高,第二天紛紛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綠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飯的時候,幾個小朋友卻在爭論不休,我走過去詢問才知道,他們在爭論一個問題:豆芽是不是豆子變來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長出牙來呢?當時吃完飯后,幼兒也曾就這個問題討論過,而且還爭得面紅耳赤。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能力不斷提高,他們不僅僅滿足老師所告訴的,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目前,我們班幼兒有植物種子發芽的經驗,我打算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豆芽作為探索的對象,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通過開展活動“生豆芽”,讓幼兒更直觀、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發芽,他們的生長與水、陽光存在什么關系,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豆子生根發芽生長狀況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豆子生根、發芽、生長狀況的探索興趣。
2.幫助幼兒學習簡單的植物實驗的方法和技能。
3.激發幼兒探索豆子生根、發芽與水、陽光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蠶豆若干;盆、棉線若干。
四、活動過程:
1、對比試驗:用棉線分別將三顆蠶豆綁在三根筷子的下端、中端和上端。將綁好蠶豆的三根筷子分別放入三個放有水的小罐子里.(其中一根上的蠶豆完全淹沒在水中,一根筷子上的蠶豆一半淹沒在水中,另一根筷子上的蠶豆不接觸到水)。
2、對比試驗:兩個杯子里分別放幾粒豆子,其中一個杯子放水沒過豆子,另一個杯子不放水,2天后請幼兒觀察,從而得出結論:豆子生根發芽需要水。
3、對比實驗:兩個杯子里分別放上豆芽,其中一個杯子在黑洞洞的紙盒里,另一個杯子放在陽臺上,1天后觀察,從而得出結論:豆子生根發芽后繼續生長需要陽光。
幼兒園《蒜頭發芽了》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幼兒通過看、摸、聞和掰等方法,感知蒜頭的主要特征,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
2、知道蒜頭會在春天發芽,對種子發芽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蒜頭、紙杯、紙盒、小刀。
2、一個已經發芽的蒜頭
教學過程:
1、老師出示蒜頭,請幼兒猜猜它的名字是什么?
請幼兒觀看蒜頭,說一說蒜頭是什么形狀的,向什么?
2、幼兒每人一個蒜頭,仔細觀察、探索。
(1)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2)聞一聞,蒜頭是什么味道?蒜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蒜頭用來殺菌、除腥味和驅蟲。
(3)剝一剝、掰一掰,發現了什么?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樣的?
(4)數數掰開的蒜頭共有幾個蒜瓣,給小蒜瓣排隊,并想一想蒜瓣排隊像什么。
3、交流討論:
(1)請幼兒說一說蒜頭的小秘密?
(2)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3)為什么蒜瓣的頭頂上都有小綠芽?
4、教師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幼兒對探索、發現產生興趣。
(1)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呀?
(2)這個和我們剛剛看到的蒜瓣一樣嗎?
5、幼兒動手種蒜瓣并觀察種子發芽的現象。
(1)春天來了,我們一起種蒜瓣吧!
(2)幼兒在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里面,鼓勵幼兒堅持觀察,給蒜瓣澆水。
6、教學延伸:
我們來瞧一瞧春天還有哪些種子發芽了?
幼兒園《蒜頭發芽了》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的內容,并鼓勵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2、初步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家長帶領幼兒去踏青。
2、在活動室設口種植角,幼兒可以跟蹤觀察種子發芽的整個過程。
【活動過程】
1、老師組織幼兒觀察種植角種子的發芽情況。
小朋友,我們的種子發芽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老師引導幼兒討論看到的情況。
老師重點引導幼兒說H;剛發芽的葉子像什么,。讓幼兒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
3、老師有感情地示范朗誦散文《發芽兒》。
4、老師朗誦散文,請幼兒扮演種子,自編情景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種子發芽的動作。
5、老師根據幼兒自編動作的情況,引導幼兒表演種子發芽的過程。
活動建議:
1、在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隨時組織幼兒一邊朗誦散文,一邊進行情景表演,以鞏同教。
2、老師組織幼兒精心照顧種子,讓班級的種植角充滿生機。
附散文:發芽兒
春天到了,春雨落在大地上,有粒種子悄悄地鉆進了地面。
種子發芽了,兩片新新的葉子真讓人喜歡。
看。這芽兒多像兩只眼睛!兩只眼睛看啊看,啊,這世界多美麗!
瞧,這芽兒多像兩只耳朵!兩只耳朵聽啊聽,啊,這世界多美妙!
芽兒越看越高興,越聽越開心,一高興就蹦起來,一蹦,就變成小苗苗了!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蒜頭發芽了》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大膽質疑。
2、注意傾聽對方的講話,在相互交流中,恰當、靈活地使用語言。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同幼兒一起調查、查閱此方面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山楂樹、蘋果樹、石榴樹的爭吵”。
3、了解辯論會的基本形式,商量辯論會內容及表達方式。
4、邀請園長、其他班的老師及小朋友做嘉賓。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辨題。
1、播放多媒體課件“山楂附、蘋果樹、石榴樹的爭吵”,提問:片中發生了什么事?你認為誰先發芽?(幼兒各抒己見)
2、師:小朋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看法,那我們就來開個辯論會吧,辯題就是山楂樹、蘋果樹、石榴樹誰先發芽呀?
二、確立觀點,展開辯論。
1、師:你認為什么樹先發芽?(幼兒陳述自己的觀點,選擇同―觀點的幼兒組成小組)
2、師:現在,辯論雙方陳述觀點,說明依據。(幼兒根據查找、調查的資料,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
3、辯論三方分別討論,為自由辯論做準備。
4、師:接下來進入自由辯論,辯論三方可以自由發言,就對方的觀點提出疑問和不同的看法。為了讓大家都聽清楚,每次只能一位小朋友發言。
幼兒園《蒜頭發芽了》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征,體驗發現的樂趣;
2、了解蒜頭在春天會發芽,激發對種子發芽的探索興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種植用紙杯每組兩個、紙盒每組一個;
2、已經發芽的蒜頭一個、小刀一把。
過程:
1、出示蒜頭,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幼兒人手一個蒜頭,有序地觀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發現了什么?
聞一聞,發現了什么?這種氣味你喜歡嗎?它有什么用處?(殺菌、除腥味、驅蟲)
剝一剝、掰一掰,發現了什么?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樣的?
數一數一個掰開的蒜頭有幾個“小寶寶”(蒜瓣),給它們排排隊;想一想你給蒜瓣寶寶排的隊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發現了蒜頭的什么秘密?請你來說說
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為什么有的蒜瓣寶寶的頭上有綠綠的小芽?
4、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看這個是什么?(出示發芽的蒜瓣)
為什么和我們剛才看的蒜瓣寶寶不一樣呢?
5、分組種植蒜瓣,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發芽現象
春天到了蒜瓣寶寶發芽了,我們也來種植蒜瓣寶寶吧!
請幼兒在自己的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紙杯中,鼓勵他們繼續觀察,并給蒜瓣澆水。
6、延伸
讓我們去看看春天到了還有哪些種子也發芽了!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