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誰來了》(通用3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篇1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蛋糕圖片,提問: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一般在什么時候吃?
(2)那么你們都和誰一起過生日呢?
2、出示達達圖片,教師講述:
今天也有一位朋友要過生日,我們一起把她請出來吧?(出示圖片)他會邀請誰和它一起過生日呢?
(二)結合圖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動物特征猜出動物。
1、出示小兔子耳朵的圖片。
師:“看,第一個來的是誰?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評價幼兒的回答你真聰明、你觀察的真仔細……
2、出示小猴子尾巴的圖片。
師:“你猜猜誰又來?
教師小結:這么快你就看出來,真能干,對呀,小猴子的尾巴長長地。
3、出示長頸鹿脖子的圖片。
師:“再來猜猜誰又來?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就是長頸鹿?
教師小結:你太厲害,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
4、出示小象鼻子的圖片。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最后來的是誰?
教師小結:你太厲害,小象有長長的鼻子。
師:“來了這么多小動物給達達慶祝生日,它的心情是怎么樣?”小朋友來猜猜(快樂,幸福、高興、開心、愉快……)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能用故事的語言來表述。
1、幼兒欣賞故事,提問:
(1)達達長長地朋友都有誰?它們身體上哪里是長長的?
(2)達達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請進、請進)
教師小結:達達真有禮貌。
2、引導幼兒互相猜猜,說說達達會請好朋友吃哪些長長的東西?
3、游戲:分食物
師:“誰愿意幫助達達把這些食物分給好朋友?
胡蘿卜——小兔;樹葉——長頸鹿;香蕉——猴子、大象。
4、幼兒了解過生日吃“長壽面”的習俗
師:達達請小朋友吃了長長的食物,也為自己準備了一份長長的食物,猜猜會是什么?讓幼兒互相討論
師:過生日時要吃長長的長壽面。
(四)體驗和好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情感。
1、“如果達達邀請你去參加生日會,你會對達達說些什么祝福的話?
2、邊唱生日歌邊給達達過生日,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家長帶領幼兒在生活中進一步發現哪些動物身上有長長的東西?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過生日時要吃“長壽面”,會說常見的禮貌用語。
2、能根據動物的特征猜出動物,并能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描述。
3、體驗朋友多真開心的情感。
【活動準備】生日蛋糕、小動物圖片、胡蘿卜、香蕉、樹葉圖片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篇2
活動目標:1、 了解小白兔、獅子、大象的主要特征。2、 根據音樂能用動作表演出相應的動物角色。3、 樂于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 多媒體、三張小動物圖片;活動過程: 1、 導入: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我們回過頭向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客人老師說了今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表現的最棒!今天森林里面也來了三位神密的小客人,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2、咱們先請出第一位神密的小客人:出示圖片1 (小白兔) 師:這是什么?長長的耳朵是誰來了?咱們來看看究竟是誰來了?(唱:長長的耳朵,長長的耳朵,誰來了,誰來了?) 引:咱們來看看第二位小客人是誰!出示圖片2(獅子) 師:蓬蓬的棕發是誰來了? 咱們來看看究竟是誰來了? 唱:(蓬蓬的棕發,蓬蓬的棕發,誰來了,誰來了?) 引:咱們來看看第三位小客人是誰!出示:第3 張圖片(大象)師:長長的鼻子是誰來了?唱:(長長的鼻子,長長的鼻子,誰來了,誰來了?)咱們來看看究竟是不是在大象呢? 3、今天小白兔、大獅子、大象給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舞蹈,我們一起來仔細的看一看。(邊看老師邊做動作)師:你們想不想學一學? 師: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學一學。獅子是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學一學。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學一學。(指導幼兒排成一縱隊,師生一起學習小動物走路) 4、咱們聽著音樂一起學一學。 5、師:王老師、孔老師也想學一學他們的樣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怎么做。 師:小朋友想做不想? 我們也來學一學。分角色游戲。結束語:今天小朋友玩的開心嗎?我們一起進教師的小朋友一起玩吧!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篇3
第二課
上海市閔行區虹橋中心小學蔣毛毛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誰來了》,讓學生感受音樂是怎樣表現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形態等特點的。
2.學生能用整齊、輕快的聲音歌唱《走路》;并學會用合適的動作表現兔子、烏龜、鴨子和貓的形態和特點。
3.認識四分音符;學會用兒歌及拍手、跺腳動作表現四分音符。
[課時安排]
本課用3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聽賞《誰來了》;學唱《走路》。
第二教時: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第三教時:聆聽并即興表演《誰來了》;學習歌表演《走路》。
一、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2. 難點:用拍手、跺腳動作表現四分音符。
二、突破口
用兒歌導入,建立一拍概念;用拍手、跺腳律動作為感受掌握一拍的突破口。
認識一拍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是要讓學生感受和正確掌握一拍時值,并在律動中不是越來越快,這就要精心培養學生內心聽覺,要求就高了。所以在啟蒙教學時,要讓學生從說話、兒歌、拍手、跺腳到律動,一步一步進行一拍時值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四分音符。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1.聽賞:《誰來了》
2.學唱:〈走路〉
3.練練:u
教學過程:
1.學生聽音樂飛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
⑵練練u 要求:發音自然、口型正確、聲音長而穩定。
①教師進行范唱。
②師生對唱,并讓學生用拍手表示火車“咔嚓”聲。
4.欣賞:欣賞由6首樂曲片斷組合而成的《誰來了》。
⑴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聽賞音樂,從音樂中感受不同動物的音樂形象。
⑵看著插圖或動物圖片,啟發學生想象并講出各種動物的體態、動作、叫聲的特點。
⑶邊聽邊討論,樂曲表現的是哪一種動物?用什么動作來表現?
⑷復聽時,可讓學生自選動物形象,扮演小動物,邊聽邊即興表演。
教學隨筆:
抓住學生樂于參與,樂于表現自我的心理特點,將“聽”、“想”、“動”緊緊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的聽賞過程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而且能做到“點”、“面”結合,大幅度調動學生參與,真正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
5.學唱歌曲《走路》。
⑴聽賞〈誰來了〉進行談話,導入新歌。
師:小朋友,剛才火車開來了誰呀?
⑵教師范唱第一遍〈走路〉
提問:①你聽到那些小動物來了?②它們走路有什么特點?
⑶教師第三遍范唱 (請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⑷學打節奏
⑸用聽唱法教唱〈走路〉
6.復習歌曲及歌表演〈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1.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2.復習歌曲〈〈上學〉〉
教學重點:
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教學過程:
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
⑵練一練:u
4.從玩中認識四分音符。
⑴ 先從直觀著手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教師走步,學生跟著節奏拍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覺到四分音符似走步節奏。
⑵出示四分音符:
提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
⑶用兒歌作為學習四分音符的突破口。看著卡片認識四分音符。
⑷師生對讀兒歌,邊讀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⑸學會認識節奏譜,并跟著音樂拍手、跺腳。
教學反思:
拍手、跺腳的節奏練習,目的是鞏固一拍概念,培養韻律感。拍手時,教師可用卡片放在左、右、上、下方讓學生看著拍,這種用直觀教具提示方向的教法可減少學生辨別方位的難度。跺腳時要看懂符干往上表示右腳跺,符干往下是左腳跺,符千上下都有的表示雙腳跺地。樂曲單數小節都是插腰坐正動作,要求學生初步建立二拍休止感,培養學生內心控制能力。開始訓練時手、腳不宜同時操作,并在活動中養成學生看節奏譜的習慣。
⑹采用多種游戲,如語言節奏、詞語接龍游戲等活動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一拍概念。如:
學習,你好,新年快樂,鍛煉身體等。
5.復習:歌曲〈走路〉
6.復習:歌表演〈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
1.聆聽并即興表演:〈誰來了〉
2.學習歌表演:〈走路〉
教學準備:頭飾、木偶
教學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練一練:u
⑵
4.聆聽并表演〈誰來了〉
⑴出示木偶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看:誰來了?(音樂)木偶隨著音樂依次出場。
⑵表演:〈誰來了〉
⑶講評:表揚動作優美,創編動作的小朋友。并請能力強的學生上臺表演。
5.學習歌表演〈走路〉
⑴引導學生創作動作。
⑵請能力強的學生表演。
⑶全體學生與老師一起歌表演。
6.復習歌曲:〈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