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植物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學生學習了細胞、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以后,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多細胞植物體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進而形成器官組成一個協調的統一體。這部分知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植物的營養和生理基礎。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學過細胞以后學生有了一些關于組織、器官概念的基礎知識,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細胞分化的過程和組織、器官的概念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利用一些具體材料來講解組織和器官,最好利用投影、錄像及多媒體課件將細胞分化、組織和器官的形成過程生動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加深理解。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2課時,其中學生實驗占一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細胞的分化。
2.理解組織和器官的概念。
3.了解被子植物的構成。
(二)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果實和完整植物體的構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細胞分化與組織形成關系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植物的構成,認識事物的局部與整體的辯證統一關系,樹立生物體是統一整體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組織、器官的概念,植物體的構成。
2.教學難點:細胞分化。
三、教學準備
根尖結構、各種組織和細胞分化的掛圖;每四人一組準備一個番茄和一株完整植物體(最好六種器官都具備)。有條件的可把細胞的分化、組織和器官的形成過程做成課件等形式。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什么是細胞的分裂?什么是細胞的生長?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通過細胞分裂和生長后形成的許許多多細胞又是怎樣構成的植物體的呢?從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多細胞植物體都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經過無數次細胞分裂和生長后長成的,按這個道理,一個植物體內的`細胞應該是一模一樣的。事實是怎樣的呢?
讓學生觀察番茄果皮和果肉的區別,也可以叫學生品嘗一下,使他們感覺到果肉汁多,口感好;果皮無味,不易嚼爛。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構成果皮和果肉的是兩種不同細胞的結論。
出示表皮細胞和果肉細胞掛圖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討論:(1)表皮細胞之間有沒有相同之處?(2)果肉細胞之間有沒有相同之處?表皮細胞和果肉細胞有什么不同點?討論得出表皮細胞形態和結構都相似;果肉細胞的形態和結構也相似。表皮細胞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果肉細胞細胞壁薄,細胞間隙大。接著教師講述:象番茄表皮細胞這樣形態和結構相似,細胞排列緊密,起保護作用的一群細胞就是一種組織,叫保護組織。番茄果肉細胞也是一種組織,叫營養組織。然后教師出示各種植物組織的掛圖分別介紹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
接著問:這些組織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引出細胞分化這個概念。出示細胞分化的掛圖或投影片。教師講解細胞分化的過程:細胞分裂所產生的新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保持著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長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結果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可見,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的增加,而細胞的形態和結構都不發生變化。細胞分化則是在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基礎上,形成不同形態和結構的細胞群的過程。
有條件的學校這時可通過細胞分化過程的課件使學生加深理解。也可利用根尖縱切掛圖通過講述根尖分生組織分裂產生的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分別向不同方向發展,形成不同的組織,如保護組織(根冠)、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等。加深學生對細胞分化的理解。
再次出示番茄果實請同學說出有哪幾種組織?一般情況學生可以說出保護組織和營養組織,教師補充番茄果肉中除了大量的營養組織外,還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等。可見番茄果實是由多種組織組成的,這些組織不是雜亂地組合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分工負責保證果實內種子將來萌發長成新植物體的過程能順利完成。象這樣不同組織,按一定次序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結構,執行一定的功能的結構就構成器官。
讓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器官這部分的內容,對照完整植物體的實物思考:構成一棵綠色開花植物的器官有哪幾種?每種有什么主要作用?哪幾種屬營養器官?哪幾種屬生殖器官?學生回答后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即可。
(三)課堂小結
可對照板書由學生來小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五、板書設計
根
營養器官莖 植
停止 葉 物
分裂 組織 器官 花 體
具分 細胞 生殖器官果實
裂能分裂 種子
力的 保持分裂 繼續分裂
細胞 能力的細胞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植物體組織的形成是
(A)細胞分裂的結果 (B)細胞分化
(C)細胞吸收的結果 (D)細胞生長的結果
(2)水稻葉中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組織屬
(A)保護組織 (B)營養組織
(C)分生組織 (D)輸導組織
(3)保護組織的細胞特點是:細胞壁,細胞間排列,具有功能。
(4)下列植物器官中,與生殖后代有關的是
(A)根(B)莖(C)葉(D)果實
(5)下列植物中我們食用的部分不屬于營養器官的是
(A)番薯(B)甘蔗(C)黃瓜(D)白菜
2.課后作業
(6)下列結構屬于組織的是
(A)番茄的種子 (B)番茄的葉
(C)番茄的果實 (D)番茄的表皮
(7)下列關于細胞分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是在細胞分裂、生長的基礎上進行的
(B)能進行分化的細胞占分裂后形成的許多細胞中的大部分
(C)能進行分化的細胞只占分裂后形成的許多細胞中的小部分
(D)細胞分裂后形成不同形態、結構、功能細胞群的過程叫細胞分化
(8)一個萍果有哪幾種組織?
(9)完整的桃子可以存放較久的時間,而破失的桃子很快就會腐爛的原因是什么?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的根部吸水后傳遞給莖干和枝葉,促進植物生長。
2、觀察把芹菜放入裝有食用色素的水里,莖和葉子的變化。
活動概要
- 把芹菜放入裝有食用色素的水里,觀察芹菜莖和葉子的變化。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植物吃的東西(植物吃些什么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動畫片【植物吃的東西】,說一說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 我們吃什么長大呢?
- 我們吃下的食物會進入到身體的消化器官里,然后就會產生營養,營養供給到身體需要的地方就會使我們長高也可以保護我們身體健康。
- 那么植物吃什么長大呢?
- 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 植物的根部吸水后就會傳遞給莖干和枝葉,促進植物生長。
【展開】
2、觀看視頻【植物吃的'東西】,了解實驗目標,備品以及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放入食用色素水里的芹菜會有什么變化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在水杯里放入食用色素。
2)把芹菜斜著切開。
3)把切好的芹菜放入色素水里。
4)過一天之后觀察芹菜的變化。
【活動:觀察芹菜的變化】
3、把芹菜放入色素水中,推測芹菜的變化。
- 把芹菜放入色素水中會有什么變化呢?
- 過了一天之后就可以發現芹菜葉和莖的變化,明天再來觀察吧。
4、觀察放置一天的芹菜葉和莖。
- 用放大鏡觀察芹菜的葉,有什么變化?
- 分別橫著切開芹菜和豎著切開芹菜,用放大鏡觀察截面的不同。
- 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結束】
5.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植物吃的東西(芹菜的顏色發生變化)寫出實驗結果。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樂意接觸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事物。因此開展了本次活動。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大蒜作為活動的載體,貼近幼兒生活。激發幼兒對科學種植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參與生活實踐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適應年齡:
3-4歲
活動目標:
1.認識大蒜的形狀、構造。
2.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活動準備:
大蒜若干,廢舊杯子、小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大蒜
出示大蒜,認識大蒜的外形。
你認識它嗎?
大蒜是扁扁的球形的.,中間有一個尖尖的小柱子,摸起來還有一個一個的小槽,這樣的大蒜我們叫它大蒜頭。
大蒜頭把“衣服”脫掉,它會變成什么樣?
二、認識蒜瓣
1.分解大蒜頭成為蒜瓣。
大蒜頭有好幾個小寶寶,我們把小寶寶請出來。
用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了解分解的方法。(弟兄五六個,圍著圓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2.認識把蒜瓣剝皮。
蒜寶寶也有“衣服”,我們給蒜寶寶脫“衣服”。
邊剝邊用兒歌告訴幼兒剝的方法。
3.觀察蒜瓣。
近距離觀察、觸摸。
三、操作
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小朋友們知道嗎?大蒜寶寶也是有小寶寶的,但是它必須到一個新家里才能生出來,我們來送它到新家好嗎?
1.示范水培種大蒜。
大蒜寶寶的小腳朝下,尖尖的頭朝上,把大蒜外皮剝掉,底部放入水瓶中,水漫過底部。
2.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幼兒試一試把大蒜寶寶送到新家里去吧。
給幼兒提供事先準備好的蒜瓣、裝好水的紙杯,并且指導幼兒親手種植大蒜。
四、交流
讓幼兒再次觀察大蒜頭、蒜瓣,可以摸一摸、聞一聞,互相觀察自己種的大蒜,提高幼兒的感官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大蒜寶寶交朋友。
五、擴展
大家知道水培的方法嗎?請聽我一一道來!
胡蘿卜:
切開頭保留下來,把它養在瓶里,青蘿卜、胡蘿卜、白蘿卜等都可以水培。
洋蔥:
剝掉外皮養在水瓶中,記住洋蔥根部要朝下放入水中呦。待它的枝芽越竄越高,為幼兒園中增添活力。
紅薯:
將紅薯根須向下放在水中。水漫不超過腰身。
土豆:
選取健康飽滿的土豆,切取一塊有芽眼的部分(切口盡量要平,讓其能在盤子里穩定住)。在盤子里倒入0·5~1厘米的水,將土豆塊放在盤子里。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從認識大蒜頭、認識蒜瓣到用幼兒能力范圍內的“按”的方法種大蒜,始終讓幼兒以高漲的熱情參與活動,進行探究與操作,并且能用簡單但清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看法。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喜歡和老師互動,因此,引導幼兒模仿老師用“按”的方法種植自己的大蒜,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認知經驗,同時也增長了幼兒的種植能力,提高了手指的靈活性。給幼兒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幼兒調動多感官參與活動,在自己種大蒜的真實體驗中,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也真正地做到了讓幼兒在做中學、在玩中學。
水培植物區讓小朋友通過觀察,知道這些植物不用土壤,靠吸收瓶里的水分就可以生長。孩子在富有個性的植物角中,更加主動的觀察、記錄,親近自然。青蔥一角,氤氳開來,愿孩子們觀察探究、學習科學的精神也如這自然一樣,蓬勃生長。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觀察爬行植物,認識幾種常見的攀爬植物,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征。
2、借助提問的線索,學會有序的觀察觀賞植物和果蔬類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特性。
3、能認真的觀察植物,快樂的表演小手爬。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收集各種爬行植物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螃蟹歌》。
(二)教師模仿螃蟹爬。
1、師:小朋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在爬阿?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爬?
2、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啟發幼兒仿編兒歌。
(三)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師:除了動物會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爬的植物呢!你知道哪些植物會爬嗎?
(四)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幼兒自己看圖閱讀畫面,在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看到的爬行植物。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探索爬行植物攀巖爬墻的特征。
師: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它長在什么地方?
師:這種植物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生長的?
師:你覺得它爬的高嗎?如果沒有墻,沒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攀爬植物,說說: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
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這個卷須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師:小動物是用腳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須就是植物的小吸盤,它們不停生長并緊緊地吸住墻體和支架向上攀爬。
(五)啟發幼兒想一想。
西瓜,南瓜是爬行植物嗎為什么?如果給它一個支架它能爬上去嗎?為什么不讓它爬上去呢?鼓勵幼兒大膽的想一想: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
教師小結:爬行植物的.品種很多,它們都有長長的可以攀巖的藤。在爬行植物中有綠色葉片,紅色葉片的爬山虎和能開花的紫藤這些觀賞植物;有葡萄的藤,習慣的藤這些水果植物;還有葫蘆藤,絲瓜藤這些蔬菜植物。觀賞植物一般種植在墻邊和廊檐下,供人么觀賞乘涼;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讓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長長的藤上結出更多的果實,或者種植在農田里,讓長長的瓜藤滿地爬行,結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嘗。
(六)討論活動:你還知道哪些爬行植物,這些植物有什么用?
(七)音樂活動《小手爬》。
師:小動物會爬,植物會爬,我們小朋友的小手會爬是嗎?讓我們隨著音樂表演小手爬的動作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小手爬》,改變音樂的節奏,帶領幼兒進行小手慢慢爬和快快爬。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關心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
2、關注新技術在常見蔬菜培植中的運用。
二、活動準備。
幼兒種植實物、照片、記錄表、錄像。
三、活動過程。
(一)交流種植植物的方法:
1、前一段時間我們在自然角里種了大蒜和洋蔥,小朋友們都非常關心這些植物,為植物做了許多的事情,誰愿意來說說你是怎么種這些植物的?
2、幼兒自由交流介紹。
(1)容器的情況:大蒜和洋蔥需要適宜的容器(實物和照片結合)
①(幼)可以用可樂瓶種洋蔥,把洋蔥架起來再放入水,這樣洋蔥的根就能往下生長了。(可能追問:問什么要架起來,有什么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收養料了(動腦筋)
追問:洋蔥除了可以種在水里,還可能種在哪里呢?
②種在土里的容器,下面要打個洞,這樣澆水太多可以從洞里流出來,大蒜不會爛掉。
③小結:原來植物可以種在水里,也可以種在泥土里。你們是用什么工具來種的呢?
(2)使用工具情況,各種工具的名稱和不同用途(照片)
①(幼)我是用釘耙把土耙松種下大蒜的,我天天都去澆水現在大蒜都長高了。釘耙是用來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松,方便我們種植植物。
②(幼)我是用鏟子扒土種下大蒜的。(合作)追問:你是用大鏟子還是小鏟子,它們用起來有什么不一樣?(根據幼兒回答情況)
③(幼)大鏟子可以挖很多的土,小鏟子只能挖一點點的土。
④追問:你們覺得用大鏟子方便還是用小鏟子方便?(大的地方需要大鏟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鏟子方便。)
⑤小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適合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了工具的幫助讓我們種植更方便。
(二)交流分享植物生長的情況:
1、小朋友們這么關心我們的自然角中植物的生長,還做了記錄呢。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2、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用多種形式:幼兒介紹、問小朋友等)(照片、觀察記錄、實物)
a、(幼)我發現洋蔥先長根然后再長葉子。(觀察的真仔細)(圖畫式記錄)(也可請別的幼兒解讀)追問:還有什么植物也是這樣呢?
b、(幼)我發現洋蔥的根比大蒜的根長。(照片式記錄、幼兒的比較)洋蔥的根有長、大蒜的根有長。(多種記錄方法)(小棒、尺)
師:是嗎?我來比比看,真的,5厘米比2厘米長,有3厘米呢。(根據具體情況)
c、(幼)我發現種在土里的大蒜,澆水的長的很好,不澆水的就死掉了。(幼兒繪畫做品)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水。
d、放在水里的洋蔥生長比較快,但是沒有營養很快就會長得不好了。
師:那有什么辦法呢?(加營養液、怎么加的)(會用量杯,學會看刻度了)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
e、沒有陽光照射,洋蔥發芽后葉子是黃黃的。
提升:光合作用。(找資料)
小結:小朋友本領真大,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和營養,這樣這些植物才能生長的好。那么除了這些,你們發現植物的生長還有什么秘密?
f、(幼)我發現放在暖棚里的洋蔥和大蒜比放在陽臺上的長得快。
師:這是為什么呢?
(師):暖棚的溫度比外面高,我們天天都測量溫度,水里都結冰了很冷—1度,暖棚里溫度也能保持5度,這樣就能保持植物生長的溫度了,那你們在哪里還看到過暖棚?
(照片和觀察記錄)(堅持性)(合作搭暖棚?)
(三)觀看錄像:
(1)花匠伯伯是怎樣搭建暖棚的?(無聲、背景音樂錄像)師和幼兒邊看邊交流怎么搭的。
師:為什么要搭雙層暖棚?
師: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花匠伯伯是怎么說的?
(2)花匠介紹。
(3)師:我有個問題,到了晚上太陽下山了,天氣很冷,暖棚里的溫度就下降了。你想設計怎樣的暖棚可以一直保持暖棚里的溫度?
小朋友相互討論,簡單交流(搭雙層、放小電珠、加熱等)
(4)師:你們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在材料箱中投放了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我們自然角的植物在冬天也能生長得很好。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6
幼兒園海洋里的動植物教案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自然和人類是息息相關的,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大自然,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熱愛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小衛士。
2.通過各種直觀媒體的演示及操作,使學生懂得怎樣愛護公園里的動植物。
3.通過對電腦的操作,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和查找有關資料的能力。
[教學目標注重了從多角度、多層面綜合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特別把學科中人文內容作為教學的著重點,讓學生通過看圖、學文、上網等途徑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旅游?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旅游好嗎?首先,我們去瀏覽美麗的大公園,看看那里的風景怎樣?(放錄像:美麗的大自然的風光片,并配有主題曲“熱愛美麗的家園”。)
二、深入理解“愛護公園里的動植物”的重要性
1.說一說,你剛才看到的大公園怎樣?你們喜歡嗎?為什么?
2.我也很喜歡這美麗的公園。可惜有人不但不愛護這美麗的公園,而且隨意破壞它們。請看公園的另一角(放映被破壞了的`公園景象:草地上到處是垃圾、小樹被折斷、花被摘了、小鳥的鳥籠里有很多雜物、動物園區的各種雜物更多等),你們覺得人們這樣做對不對?應該怎樣保護公園里的動植物呢?(生:不摘花、不摘樹葉、不亂扔垃圾、不打鳥、不砍樹、不隨地吐痰、不爬樹等。小組討論并匯報。)看看哪個組的辦法最好?
[通過前后兩個畫面的比較,使學生在欣賞了第一組畫面中得到了美的體驗,豐富了審美經驗。這時,再拿第二組畫面做對比,學生自然就會產生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氣憤情感。然后,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使學生從認知和情感發展到行為。]
三、“實踐活動”――爭做五星級“環保小衛士”
1.剛才同學們的辦法很好。現在老師稱你們為“環保小衛士”。請戴上你們的小衛士帽,到“公園里”去吧,小衛士們!獻出你們的愛心,幫助公園里的動植物。(通過校園網絡學生用電腦操作完成。如:學生把折斷了的小樹扶起來并綁好;撿起草地上的垃圾;撿掉動物區的雜物等。)完成得好的同學可獲得一枚紅五星,最高可獲得五枚紅五星,成為“五星級環保小衛士”。
2.插上廣告牌,準備寫上廣告語(點擊進入公園的按鈕)。進行廣告語評比活動。同學們做得很好,你們真不愧為“環保小衛士”。現在我們就以“愛護公園里的動植物”為主題,來一個廣告語大賽好不好?誰的廣告語好,就可評為“最佳廣告語”獎,并獲得一枚紅五星。
3.插上廣告牌寫上廣告語,分小組討論把你們認為最好的廣告語寫到這三塊廣告牌上(用電腦完成)。完成最快的小組就可獲得一枚紅五星。
4.完成課本上的作業:把你認為最好的廣告語除了寫在電腦里的三塊廣告牌上,讓老師和同學欣賞外(師生互評),還要把你的廣告語寫在書本上的這三塊廣告牌上。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親自去嘗試。這個環節通過指導學生在模擬的真實情境中去實踐,在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環境意識和加深對大自然的情感。]
四、擴展活動
(由愛護公園里的動植物擴展到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1.學生上網查找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動物或植物受到破壞,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教師提供的資料庫:http:teacher11,被宰殺的各種動物、被砍伐的森林、工廠亂排廢物,以及由此造成的人類災難,如:烏云滾滾、傾盆大雨、山洪暴發、洪水奔騰、淹沒房屋、汽車被洪水沖走,受災群眾到處都是等等現象。)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使學生好像身臨其境,感受到人為破壞環境所帶來的嚴重災難,使學生從心底里反對那些破壞環境的人和事。
2.游戲活動:教師扮演成“國際環保協會中的大法官”,學生向“國際環保大法官”投訴那些破壞環境的人和事,并提出應該怎樣愛護環境的方法和建議。
3.你們作為“環保小衛士”,看到以上現象該怎么辦?請向大法官談一談你的感受。
4.小結:通過這節課,大家懂得了很多環保的知識,也付出了許多的行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環境將逐漸變得干凈美麗。第七單元 愿望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親情的教育,體會丁丁對奶奶的愛。
2.學習課文中的詞語,積累詞語。認字15個,寫字7個,寫好帶有“撇、捺”筆畫的字,注意足字旁的寫法。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大自然中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生活環境不同,它們的外表特質也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堂課是為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大自然,認識大自然中的植物而準備的一堂科學課,教會小朋友們對植物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教育目標。
通過給孩子們展示不同植物的樣子,以及講解它們的生活環境,讓小朋友對大自然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教育準備。
植物幻燈片。
教育過程。
1、課堂開始的時候,老師讓小朋友舉例子說說自己認識的植物都有哪些;
2、老師根據孩子的表述,開始引入今天的主題;
3、老師給孩子播放幻燈片;
4、老師根據幻燈片,給孩子們講解每種植物的相關信息;
5、老師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聽課,給大家帶來對這些植物的認識;
6、老師點評及總結。
通過上面的幼兒園教案,會讓孩子在課堂中間接認識更多的植物,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點)
活動準備
1、聯系園林師與社區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護植物”的標志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
師幼談話,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區,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么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了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這是什么?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為高大、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為一顆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大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二、基本部分
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
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么聯系?”(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區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社區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里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幫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幫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區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大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四、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為植物澆水并貼上保護植物的標志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區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后把保護植物的標志貼在上面,讓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區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象、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區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樹木與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了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9
活動背景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教孩子們對一個事物進行全面的認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認識事物,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們認識事物的能力,下面,就是為了讓幼兒認識胡蘿卜而準備的一個簡單的教案。
教育目標
通過讓孩子們對胡蘿卜各個方面的認識,讓他們對胡蘿卜有個全面的認識,同時,在這個認識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逐步鍛煉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教育準備
帶有葉子的胡蘿卜、胡蘿卜圖片、胡蘿卜汁
教育過程
1、老師引導孩子們講述下,孩子們自己對胡蘿卜的認識;
2、根據寶寶的講述,老師給孩子們展示胡蘿卜的圖片;
3、給寶寶展示完圖片之后,老師根據圖片,給寶寶講述胡蘿卜的葉子、果實的樣子;
4、再結合胡蘿卜的實物,讓寶寶們充分認識胡蘿卜的特點;
5、老師教給大家認識胡蘿卜的營養;
6、讓小朋友們一起品嘗美味的胡蘿卜汁。
活動結束
幼兒們回家后可以讓家長買一個胡蘿卜讓幼兒深入認識一下。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0
一、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么問題,于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并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二、環境創設。
1、利用季節的特征,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里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制作的樹,將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樹林;
3、開辟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并作些記錄;
4、布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墻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三、活動過程。
課程一:我的植物朋友。
(一)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伙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二)準備。
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三)過程。
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并布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么樹做你的好朋友,并說說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說,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征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課程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一)目標。
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了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
(二)準備。
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三)過程。
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么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么?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并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說出它的名字。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1
核心導讀:樹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植物。它給我們提供氧氣,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活場所。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樹木。 今天美術課就來學習一下樹簡筆畫的畫法。畫法很簡單,小朋友要細心學,仔細畫呦。 繪畫
樹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植物。它給我們提供氧氣,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活場所。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樹木。 今天美術課就來學習一下樹簡筆畫的畫法。畫法很簡單,小朋友要細心學,仔細畫呦。
繪畫意圖:
激發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繪畫植物簡介:
樹是具有木質樹干及樹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將喬木稱為樹,主干,植株一,分枝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形成樹冠。主要由根、干、枝、葉、花、果組成。
繪畫年齡:
幼兒啟蒙繪畫。
繪畫步驟圖:
小朋友是不是非常簡單!
你們學會了嗎?
網站溫馨提示:
用最簡單的線條畫出大樹的外形特征,要畫得簡而像。刪掉細節,突出主要特征,把復雜的形象簡單。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么問題,于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并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環境創設:
1、 利用季節的特征,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里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 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制作的樹,將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樹林;
3、 開辟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并作些記錄;
4、 布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墻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活動(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伙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準備: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過程:
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并布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么樹做你的好朋友,并說說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說,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征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活動(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目標: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了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
準備: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過程: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么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么?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并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說出它的名字。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3
活動目的:
1、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們最常見的植物一般為種子植物。而大多數的種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根、莖、葉、花、種子。
2、讓幼兒識別種子植物所具有的結構及其相應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畫。
活動準備:
1、室外活動時讓幼兒多觀察植物的樣子,對植物的身體有相應的認識。
2、準備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圖片及其生長過程的視頻(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為每個孩子準備繪畫工具;一張向日葵的擬人畫。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師:你們剛剛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沒有發現它們和夏天還有春天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呢?(讓幼兒起來發言回答)
師:對的,我們都看到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那我們小朋友有手、有腳丫、身體、還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人,你們說,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請幼兒起來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導其說出正確的名字:根、莖、葉、花、種子。)
2、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師:看來大家都還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組成的,今天老師也請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種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將事先準備好的向日葵畫拿出。)
師:我們小朋友吃了飯才能長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應該吃東西呢?有沒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飯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請小朋友回答,用根來吃飯,水、各種營養)
師: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請小朋友認真觀察老師接下來給你們看的圖片。(引導幼兒;葉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莖是輸送養分,是植物的手和身體;花能夠形成果實,果實里就有種子了)
師: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莖、葉、花、種子組成,有些植物還能結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樣變成現在的樣子,讓我們先看看視頻,記得要好好觀察,小小種子是怎么變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視頻,請幼兒回答)
3、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師:看來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體了,那就請大家根據自己對植物的了解,來畫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吧。然后再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紹自己的植物。(畫完后,請幼兒介紹指出畫上植物根莖葉等部分。)
4、拓展延伸
師:剛剛那棵生病的小樹,因為被壞人破壞了,還在掛點滴,你們掛鹽水的時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不單單能在烈日下給我們送來陰涼,還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葉子、花兒,用石頭扔他。我也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給你們認識。(拿出自己帶的植物給幼兒看,并輕輕觸摸)植物是老師的好朋友,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希望你們像老師一樣,要像對待我們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們,好嗎?
師:老師剛剛給你們家介紹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類,叫種子植物,其實還有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尋找吧!
幼兒園認識植物教案,這個世界就是由動物和植物一起組成的,尤其是植物的重要性對于所有的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植物的種類有很多,我們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植物。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奇特的植物葉片,初步認識貴州原生或引種的幾種神奇植物。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索自然奧秘的好奇心。
〔教學準備〕
銀杏、跳舞草、鵝掌楸、豬籠草的葉片實物及植株圖片若干。
〔教學形式〕
采取猜謎語、講故事,展示實物、師問幼答的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
一、銀杏
1、猜謎語:我知道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猜謎語、聽故事,今天我先出個謎語,如果猜中了,我就講個好聽的故事給你們聽,好不好?
像蝴蝶,像紙扇,秋天黃,真漂亮。(將銀杏葉分發給每個幼兒,近距離觀察它的獨特形狀)對!叫銀杏。真厲害!想不到這么難的謎語,小朋友一下子就猜著了!好,現在該我講故事了。
2、講故事:離都勻不遠處,有個地方叫福泉。很久以前,福泉有個好官白秀才,他辦事公道,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擁戴。白秀才家門前有棵銀杏樹,是他小時候同爺爺一道種下的,老百姓為了表示感謝,就把這棵樹叫做“白秀才”。千百年來,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護
下,“白秀才”終于長成世界上最大的銀杏樹。(向幼兒展示福泉古銀杏照片)
3、擴展知識(師問幼答,引導看圖):“白秀才”的腰有多粗?(胸徑6米。用幼兒教室的大小作比方,要13個叔叔阿姨手牽手才能圍一圈)它的個兒有多高?(50米高。比4座二幼教學樓疊起來還高)它有幾歲?(6000歲。比二幼幾百個小朋友的歲數加起來還大)銀杏樹不僅長得高大帥氣,而且葉子能做藥,木材能打家具,可以說,銀杏全身都是寶。在公園里、街道旁、高山上,到處都能見到銀杏樹,春天綠油油,秋天金燦燦,我們的家園真漂亮!
4、鞏固認識:再看看我們手里的小樹葉,它的模樣像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通過葉片的外形特征認識銀杏)
二、跳舞草
1、小小草,生三都,你唱歌,它跳舞。
2、古時候,三都有個美麗善良、喜愛唱歌跳舞的水族女孩,一天,狗腿子將姑娘強行搶去,威逼她為壞蛋土司表演。姑娘誓死不從,投江而亡。不久,江邊長出一株漂亮的小草,每當有人唱歌時,小草便跟隨歌聲,翩翩起舞。當地老百姓說,這株小草就是姑娘變的,還給它取了個非常好聽的名字:跳舞草。
3、跳舞草生長在三都縣瑤人山,是一種珍稀植物。它的葉柄上,長著一大兩小共3枚葉片,每當聽到美妙的歌聲時,它的小葉便會雙雙起立,翩翩起舞,非常神奇。跳舞草不僅會跳舞,還可以做藥治病。(展示跳舞草圖片)
4、師問幼答,讓幼兒通過葉片的功能特征認識跳舞草。
三、鵝掌楸
1、小馬褂,樹上長,沒袖子,真涼爽。
2、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攪得稀里嘩啦,一只天鵝掌,被孫悟空聞了聞順手拋下,不料落到花果山,變成了鵝掌楸。
3、200萬年前,地球經歷冰期浩劫、氣候變冷后僅存2種鵝掌楸,中國有1種,都勻螺絲殼大山里有一片原生種,青云湖公園也有種植。(展示圖片)花朵像郁金香,大而美麗,外國人稱 “中國郁金香樹”。樹有20多層樓高(60米)、三個大人合抱(胸徑3、4米),木材可做家具。環保樹種,抗二氧化硫(如火山爆發時噴出的氣體,煤炭燃燒時冒出的黑煙)等有毒氣體。它的根和皮都是治病的藥。
4、鵝掌楸的葉子像天鵝、又像鴨子的腳掌,到了秋天,更像一件件金黃色的馬褂。(觀察實物,師問幼答,通過葉片的外形特征認識鵝掌楸)
四、豬籠草
1、這種草,有點兇,嘴巴饞,愛吃蟲。
2、豬豬俠是個聰明愛搞怪的小豬豬。它在菜園里種了許多大羅卜,還栽了一圈圈的小花,每天澆水啊除草啊施肥啊,跑上跑下,忙個不停。看著又白又嫩的大羅卜,五顏六色的小花,豬豬俠心里美滋滋的。這天,豬豬俠又上菜園勞動,干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躺在石頭上休息,不知不覺睡著了。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把豬豬俠驚醒了!
“天哪!我的大羅卜呢,我的小花呢,什么也沒有啦!????”只見光突突的菜地上,留下超人強的大腳印!撲通!豬豬俠氣得發昏,重重地摔在地上。“絕不能饒了他!” 豬豬俠要報復超人強,要給他點厲害嘗嘗!
第二天早晨,豬豬俠喊著“超級拼裝!”拼出個神奇的籠子。他把籠子放在路旁,籠子里飄出一陣陣蜂蜜的香甜味。過一會兒,超人強得意地哼著歌,邁著大腳板“咚!咚!咚!”地走過來了。這香甜味太誘人啦!超人強吸拉著鼻子,嘴里淌著“哈拉子”(口水),什么也顧不上,一頭扎進籠子里!
誰知道,這籠子口小肚子大,籠壁又濕又滑,只能進不能出,籠底還有不少酸拉巴嘰的冷水。“撲通!撲通!”超人強掙扎了一整天,硬是沒爬出上來,直到超人強服輸認了錯,豬豬俠才把他放了出來。
3、豬籠草是一種食肉性植物,生長在海南、廣西等氣候炎熱地區,貴州一些公園也有引種。(展示圖片,形象比劃)豬籠草吃蟲,全靠它奇特的葉子(變態葉)。葉尖上長了個“奶瓶”,瓶口有個蓋,能開也能關,瓶里還有半瓶水液。瓶口內壁能分泌又甜又香的蜜汁,貪吃的昆蟲或小動物聞到香味就會爬過去吃蜜。也許就在它們吃得正得意的時候,腳下突然一滑,一頭栽到瓶中,被粘糊糊的水液粘住,再也無法脫身。于是,豬籠草得到了一頓美美的大餐。
4、師問幼答,通過變態葉的功能特征認識豬籠草。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一共認識了幾種植物?為什么說它們是神奇的植物?(師問幼答,讓幼兒通過葉片各自的特征,初步認識銀杏、跳舞草、鵝掌楸和豬籠草等植物)
[教學延伸]
家庭作業:讓幼兒按照樹葉的模樣,親自動手畫一畫(或讓幼兒做手工,將樹葉粘貼在紙片上)。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5
主題實施背景: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么問題,于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并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環境創設:
1、利用季節的特征,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里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制作的樹,將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樹林;
3、開辟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并作些記錄;
4、布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墻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主題一:幼兒園的小花園
活動(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伙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準備: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過程:
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并布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么樹做你的好朋友,并說說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說,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征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生成與反思:在帶領一大群的孩子到室外觀察時,總有一部分的孩子游離于集體之外,但是我也分身乏術,只能顧及到我身邊的一些孩子,有一半的孩子圍在我身邊,我們一起找樹,觀察各種植物,還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自己在尋找他們的朋友,所以在回到活動室,組織大家討論時,大部分的孩子能講出他所找到的植物朋友,在討論時,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發現有一棵樹上的葉子都掉光了,而有些樹上的葉子還是綠綠的,這是為什么呢?”由此引出了下一個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
活動(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目標:
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了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
準備: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過程:
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么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么?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并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說出它的名字。
生成與反思:
或許是我太低估孩子們的發現能力,孩子們在尋找兩種樹的特征時,輕而易舉的就發現:常綠樹的葉子小小的,而且比較硬,徐順成小朋友說:“因為它的葉子長的牢,所以不容易掉下來;”由于告訴孩子們:常綠樹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就有一個小朋友說:“不對,這棵常綠樹上也有黃的'葉子,為什么不叫它落葉樹呢?”于是我請孩子們圍到我身邊,請大家一起來說說這棵樹究竟是常綠還是落葉,結果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答案:“這棵是常綠樹,它黃的葉子掉了,新的葉子又長出來了,這樣它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其實,有好多的問題,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而且,通過這種途徑獲得的經驗,孩子們的記憶特別深刻,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