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抬轎子》教案(精選2篇)
幼兒園《抬轎子》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生活中很少見到“轎子”這一傳統物件,進行民間游戲“抬轎子”能加深幼兒對傳統事物的理解,滿足幼兒喜愛玩民間游戲的心理。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大班孩子在與同伴交往和合作方面有積極的愿望,目前大多數孩子手臂肌肉發展較弱,由此設計“抬轎子”戶外游戲活動,增強幼兒團結協作和競爭意識,發展幼兒平地橫向快走、手臂肌肉力量、身體平衡、動作協調等能力,體驗民間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知道遵守游戲規則,與同伴間能相互信任。
2、能夠三人動作靈活協調地合作抬轎子,練習在平地橫向快走、手臂力量、身體平衡等技能。
3、體驗民間體育游戲的快樂,感悟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動作靈活協調的完成“搭轎子”,手臂力量得到鍛煉。
難點:堅持“抬轎子”完成比賽。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游戲音樂《蘑菇轎子》,放松音樂《天鵝湖》;兩個大籃子,每個籃子內放置皮球若干;小凳子兩個;地面引導線若干。
經驗準備:學習了語言活動《小狗抬花轎》,了解過傳統轎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兒歌音樂《蘑菇轎子》:嘿喲嘿喲,抬轎子咯……一起做四肢熱身運動,進行踏步,肩部、膝蓋、腳尖環繞,肌肉拉伸等練習。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合作探索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之前了解過的轎子長什么樣嗎?今天我們就要玩一個爸爸媽媽小時候都愛玩兒的有趣的`游戲“抬轎子”,小朋友們想想怎么用我們的身體搭一個轎子。幼兒自行嘗試進行探索。
2、小結、示范講解玩法
請3名幼兒上前示范:兩個人搭轎子,一個人坐轎子。搭轎子的兩位小朋友面對面站立,自己右手抓住左手腕,左手抓住對面小朋友右手腕,乘轎的小朋友分別將兩只腳跨入兩轎夫的雙臂間。
游戲開始前提醒幼兒:轎子搭好后手要用力抓緊,不能放松,起轎時要站穩避免摔倒,乘轎人要雙手扶穩兩位轎夫的肩,避免前傾后仰。
3、集體練習、聽口令做動作
師:轎夫起轎前可以問一問乘客“你要去哪兒呀?”,乘客坐好后轎夫要齊喊“起轎咯”然后出發送往目的地。幼兒自行組隊練習。
每組幼兒搭好轎子聽教師口令做動作:誰的轎子最穩—向前走—向后退—向左走—向右走—轉個圈等。
4、游戲:抬轎子我最行
師: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有車子、船、飛機等,可以用來載人、拉貨物。可是很久以前人們出行就是坐轎子,新娘子還會坐漂亮的花轎出嫁。現在我們來比比,看看誰的轎子載人載物最厲害。
(1)帶領小朋友了解場地布置
(2)教師講解玩法: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闖關接力比賽,搭好的轎子帶人從賽道起點出發,沿S線前進經過一個凳子從旁邊繞過,直線前進到達裝滿“西瓜”的大籃子,乘客下轎并放一個“西瓜”在轎子中間,轎夫抬著“西瓜”直線到達終點并從旁邊返回原點,下一組幼兒繼續。最先完成載人載物的一組獲勝,闖關期間轎子散了或者西瓜掉落,原地搭好后繼續出發。
(3)請一組小朋友進行示范后跟隨音樂《蘑菇轎子》開始比賽
(4)頒發獎勵,教師小結
三、結束部分
1、我們的轎夫能載人、還能運東西,真是厲害!完成了比賽是不是有點累了呢?跟著老師隨音樂一起拉伸放松身體的各個部位吧。
2、師幼共同整理游戲場地。
活動總結:
結合民間游戲設計的此次大班體育活動--《抬轎子》,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活動過程中強調了安全性、體現了趣味性,通過本次教育活動提高了幼兒身體動作的靈活協調性,增強了手臂力量,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孩子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積極參與、與同伴遵守游戲規則并合作完成,始終保持著愉悅的情緒。
幼兒園《抬轎子》教案 篇2
執教者 班級中四日期 活動內容音樂活動《抬轎子》整合策略體現活動目標1.熟悉音樂,感知aba結構特點。
2.嘗試創編抬轎子、躲雨等動作。 活動具有一定的情節性,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生動展現故事情節,以及抬轎子時一頓一頓的感覺。活動
重難點感受樂曲aba的結構,創編抬轎子、躲雨的動作活動準備1. 多媒體課件,電腦;電視機。
2. 幼兒嘗試過兩人合作玩游戲。活動過程設計整合策略體現1.復習歌曲《誰唱歌》。
(1)教師:春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出來了,誰會出來呢?她是怎么唱歌的?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我唱第一句,那你們就唱?
(2)師幼演唱歌曲。
2.出示課件,配樂講故事。
(1)春天真是個好季節,瞧,誰來了?(小豬)
(2)哦,小豬呀要出去旅游,他坐了一樣很特別的交通工具去,猜猜是什么呀?(3)(放課件)哦,原來是(轎子)。
(4)(放課件)誰在抬啊?小豬坐著轎子一顫一顫的,晃晃悠悠的,心里樂滋滋的。坐在轎子里真舒服,外面的風景真美,有參天的大樹,有香香的花朵,還有五顏六色的蘑菇。哎呀,天色變了,突然刮起風、下起雨來了,大家可真著急,趕緊找地方躲起來(師動作)。問:躲在哪里呀?(山洞里、大樹下、花叢中……)恩,說得真好。雨停啦,大家又開開心心地往前走,轎子一顫一顫,晃晃悠悠的。
2.完整欣賞。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講的就是這個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什么地方好象在抬轎子,什么地方好象下雨了,大家著急地找地方躲起來,什么地方好象雨停了,大家繼續往前走。
(2)(放課件,無圖象)師邊聽音樂邊輕微地做動作引導。
3.分段欣賞。
(1)聽出來了嗎?剛開始在干嘛呀?(小豬坐轎子或大家抬轎子)為什么呀?(聽上去一頓一頓的)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課件聽音樂)
(2)接著呢?為什么呀?(聽上去很著急的,快快的)是嗎?一起來看看。(看課件聽音樂)
(3)最后還是在?(抬轎子)(看課件聽音樂)
4.學動作。
(1)那我們一起聽聽音樂,坐在小椅子上來學學做做,怎么樣?(完整欣賞,師幼一同做動作)
(2)誰愿意到前面來學學抬轎子的動作?(請2—3名,師唱)你們想不想試試?那一起來吧。(放課件)
(3)下雨了,大家著急地找地方躲起來,怎么躲呀?(請2-3名,師提示要著急地躲)你剛剛躲在哪里了?(……)我們一起躲躲看。(放課件)
5.完整聽音樂做動作。
我們一起聽音樂做一做,注意聽清楚音樂哦,什么地方是抬轎子,什么地方是刮風下雨。(放音樂)
6.三人一組游戲。
(1)我們一起來玩玩這個坐轎子的游戲吧!誰愿意來做小豬?誰愿意來做抬轎子的?你在前那你就在后面吧,聽好音樂節奏哦。(老師哼唱旋律)
(2)你們想不想玩啊?那誰愿意來做小豬?那這樣吧,額頭上貼著小紅點小朋友做小豬,其他小朋友兩個兩個去找1只小豬,開始吧。找到了嗎?好,準備,聽好音樂節奏。
(3)交換角色游戲。
配樂講故事時出示生動的小豬形象,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而轎子的出現更是激起了幼兒活動的熱情,通過邊講故事邊欣賞課件,孩子們能很直觀的感受故事的情節,孩子們都被流動式的畫面所深深吸引。
此環節通過無畫面的、純音樂的欣賞,讓孩子能更集中注意力還欣賞音樂,此時通過不同音
樂時畫面出現的不同顏色,可以適當化解活動的難度,孩子可以根據顏色的不同來區分音樂的不同。當孩子回答上來時,通過畫面的欣賞來驗證回答是否正確。
聽音樂創編動作是活動的重難點,孩子們通過大膽想象與創編結合音樂,很直觀的展現了抬轎子、躲雨的情節。
完整欣賞音樂做動作,是把前幾個步驟連起來進行,給幼兒一個整體的概念。活動后感活動的內容深受幼兒喜歡,抬轎子的游戲形式是幼兒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孩子們覺得很新奇。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巧妙的環節的教學的重、難點,它的設計能按照活動的過程一步步進行,每一步都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生動地展示了抬轎子、躲雨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對抬轎子的一頓頓的感覺有了直觀的了解。課件出現的畫面是流動式的,象放動畫面一樣,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由于幼兒人數的關系,在活動的最后環節,三個三個合作游戲中,活動場地稍顯擁擠,這樣不大方便孩子尋找合作伙伴,如果活動場地更大些或幼兒人數少一些,活動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