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三個和尚》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中班《三個和尚》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在相互交往中,中班的孩子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三個和尚》這個故事材料的寓意比較深,而且它跟所有其他的傳統故事一樣,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遠。尤其是"和尚是什么人"、"他們住在哪"、"他們每天干些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孩子有可能遇到的。關于這些問題,我們在前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孩子們已經知道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識。但故事中,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很難理解。不過,作為中班下學期的孩子,他們已經能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系,教師可以協助他們分析故事的內涵,故事中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值得讓幼兒細細體會。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故事情景中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觀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感受到齊心協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明白合作的道理。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嘗試在故事情景中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觀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感受到齊心協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動準備:
1、孩子們已經有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識經驗。
2、豐富幼兒看圖說話的經驗。
3、《三個和尚》故事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三張圖片,請你們欣賞。看了這三張圖片,你覺得圖片中說了些什么,請你說出來我們一起來分享。"
二、呈現故事
1、"這三副圖片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個和尚'。"出示故事名稱,幼兒一起說。
2、教師講故事。
討論:故事中有哪三個和尚?
3、"三個和尚在一起是怎么喝水的?我們再來聽一遍。"(分段理解)三、分析、解決問題
4、"有一首歌曲,它也是講三個和尚喝水。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討論:"對呀,這是為什么呀?為什么三個和尚就沒水喝了呢?"
5、請你們幫這三個和尚來想想辦法,你可以自己想,或者你可以跟旁邊你的朋友一起想辦法,也可以找后面的客人老師跟你一起想辦法?
6、教師小結:我們要團結合作、齊心協力,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
四、小游戲——搶板凳
1、每個小朋友都有板凳,老師發布命令,讓幼兒圍成圈繞著凳子走,音樂結束找一個凳子坐下。
2、拿掉兩個凳子,老師發布命令,讓幼兒圍成圈繞著凳子走,音樂結束找一個凳子坐下。游戲繼續拿掉凳子,最后剩余適當的凳子。
3、師:現在只有這幾條凳子,老師加幾條凳子,小朋友們重復剛剛的游戲,可是,不能有小朋友沒有凳子坐。(逐漸再次縮減凳子,但是幼兒要想辦法每個人都有凳子坐。教師可以幫助幼兒一起想辦法,引導幼兒體會團結合作帶來的`快樂)
4、幼兒總結,教師總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通過幼兒聽故事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領會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活動環節緊扣目標,在傳統的小故事中讓幼兒理解在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敢于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游戲能讓幼兒在快樂游戲的同時將所學知識進行理解,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和認知。同時活動中出現問題主要是我在引導的時候,重點有偏差,對合作的部分講解較少,因此幼兒有可能注意力在故事中而達不到所列目標。
幼兒園中班《三個和尚》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內容,學唱歌曲,唱準附點音符。
2、幼兒能夠積極的根據歌詞編創動作。
3、讓幼兒體會團結勞動以及勤勞的意義。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三個和尚》的故事。
2、多媒體課件、音樂。
3、小和尚頭飾。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入活動室。
教師帶領戴著幼兒唱著《聰明的一休》中“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部分雙手合攏做和尚作揖狀進入活動室,并盤腿坐下。
師:小朋友們,剛剛我們聽到的音樂好不好聽啊!那下面我們就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再念一念。
2、引起幼兒興趣:
師:咦!今天,我們這里怎么來了這么多美女老師呀?小朋友轉過身,向我們的美女老師們問聲好。
今天既然來了那么多美女老師,那王老師也請來了幾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邊聽故事邊看看他們是誰?”
背景音樂幕后講故事,情景表演,引出活動。
從前有座大山,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高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大桶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口渴的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高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三個和尚就這樣一直口渴著。
師:小朋友們聽了故事看了之后知道他們是誰嗎?對了,是和尚,有幾位和尚呢?(出示歌名《三個和尚》)
“對了,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三個和尚”的歌曲。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這首歌里面唱的三個和尚的故事。
3、初步欣賞歌曲《三個和尚》。
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個和尚》音樂視頻,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情緒及風格。
師:聽了之后,小朋友知道一個和尚干嘛呀?
(課件出示一個和尚挑水吃的畫面)
兩個和尚呢?
(課件出示兩個和尚抬水吃的畫面)
那三個和尚呢?
(課件出示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畫面)
3、教學兒歌,領悟歌詞。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這首《三個和尚》的兒歌好不好啊?
根據歌曲節奏,逐句教授歌詞,并讓幼兒能夠記住。
一個和.尚挑水喝,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沒水喝。
4、熟悉歌曲《三個和尚》,學唱歌曲。
師:小朋友們學的真棒,那接下來讓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是怎么唱的。
(課件播放《三個和尚》,幼兒再次聆聽歌曲)
師:好不好聽啊!那下面就讓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學學這首歌。(教師彈鋼琴引導幼兒跟著教師慢速學唱,并跟唱2-3遍。)
師:看來小朋友們不但兒歌學得好,連這首歌也學的那么好,那小朋友可以跟著我們的歌曲伴奏來唱一遍嗎?(1-3遍)
下面我們加上點動作來演演我們的這三個小和尚好嗎?(把準備好的和尚冒給幼兒帶上,鼓勵幼兒自由編創動作,用動作來表現歌曲,課件播放三個和尚的音樂。)
7、表演唱(播放《三個和尚》音樂)
師:小朋友們表演的真好,老師也在這里編了一些三個小和尚的動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唱起來好不好?(課件播放三個和尚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一邊唱,一邊表演自己創作的動作,教師引導:歌曲部分第一節出示“1個”手指,第二、三節雙手斜伸直雙手作挑水狀,第四節出示“2個”手指,五、六節雙手半握拳,在肩膀做抬水狀,七節出示“3個”手指,八節雙手掌心向外做交叉拒絕狀,九節出示“3個”手指,十、十一節雙手掌心向外做交叉拒絕狀。)。
8,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三個和尚的故事,還學會了這首歌,那誰能告訴老師,三個和尚最后為什么沒有水喝呀?
師:那我們能不能學習他們呀?
對,我們要做一個不但愛勞動,而且和其他小朋友相處要團結的好孩子。
師:好啦!現在讓我們一起再來表演一遍三個小和尚的故事吧。(播放甘萍版本《三個和尚》幼兒一邊表演一邊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三個和尚》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相互交往中,中班的孩子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三個和尚》這個故事材料的寓意比較深,而且它跟所有其他的傳統故事一樣,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遠。尤其是"和尚是什么人"、"他們住在哪"、"他們每天干些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孩子有可能遇到的。關于這些問題,我們在前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孩子們已經知道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識。但故事中,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很難理解。不過,作為中班下學期的孩子,他們已經能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系,教師可以協助他們分析故事的內涵,故事中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值得讓幼兒細細體會。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故事情景中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觀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感受到齊心協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明白合作的道理。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嘗試在故事情景中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觀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感受到齊心協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動準備:
1、孩子們已經有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識經驗。
2、豐富幼兒看圖說話的經驗。
3、《三個和尚》故事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三張圖片,請你們欣賞。看了這三張圖片,你覺得圖片中說了些什么,請你說出來我們一起來分享。"
二、呈現故事
1、"這三副圖片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個和尚。"出示故事名稱,幼兒一起說。
2、教師講故事。
討論:故事中有哪三個和尚?
3、"三個和尚在一起是怎么喝水的?我們再來聽一遍。"(分段理解)三、分析、解決問題
4、"有一首歌曲,它也是講三個和尚喝水。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討論:"對呀,這是為什么呀?為什么三個和尚就沒水喝了呢?"
5、請你們幫這三個和尚來想想辦法,你可以自己想,或者你可以跟旁邊你的朋友一起想辦法,也可以找后面的客人老師跟你一起想辦法?
6、教師小結:我們要團結合作、齊心協力,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
四、小游戲——搶板凳
1、每個小朋友都有板凳,老師發布命令,讓幼兒圍成圈繞著凳子走,音樂結束找一個凳子坐下。
2、拿掉兩個凳子,老師發布命令,讓幼兒圍成圈繞著凳子走,音樂結束找一個凳子坐下。游戲繼續拿掉凳子,最后剩余適當的凳子。
3、師:現在只有這幾條凳子,老師加幾條凳子,小朋友們重復剛剛的游戲,可是,不能有小朋友沒有凳子坐。(逐漸再次縮減凳子,但是幼兒要想辦法每個人都有凳子坐。教師可以幫助幼兒一起想辦法,引導幼兒體會團結合作帶來的快樂)
4、幼兒總結,教師總結。
幼兒園中班《三個和尚》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三個和尚》的故事,明白與同伴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道理。 2、學習兒歌,嘗試用說唱結合的方式表演兒歌。 3、體驗說唱表演及與同伴合作的樂趣。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幼兒有認識漢字的經驗物質準備:動畫片《三個和尚》、教學圖片、“扁擔”若干活動過程:一、動畫片導入,引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好看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幼兒欣賞) 師:“動畫片里有誰?”“他們長什么樣子?”“發生了什么事?”(幼兒) 二、學習兒歌《三個和尚》。 1、幼兒學習兒歌第一段。(1)、師示范朗誦兒歌第一段,分別出示圖片(1、2、3、4),引導幼兒觀察。(2)、幼兒學習用動作表示“挑水”和“抬水”的動作。(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句式特點。(重點指導幼兒學習句式特點) 2、幼兒學習兒歌第二段。(1)、師:“為什么三個和尚沒水喝?”(幼兒) (2)、師示范朗誦兒歌第二段,出示圖片(5、6、7、8),(3)、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引導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學習兒歌第三段。 (1)、師:“三個和尚誰都不愿去挑水,都快被渴死啦,怎么辦呢?”(師小結,引出第三段) (2)、師出示圖片(9、10),示范朗誦第三段前兩句,師:“三個和尚應該怎么做呢?”(幼兒) (3)、師出示圖片(11、12)示范朗誦后兩句,幼兒學習。 4、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三、學習說唱的方法表演兒歌。 1、教師示范說唱法,引導幼兒觀察。(幼兒明確說的部分和唱的部分以及圓舞板的使用方法) 2、幼兒學習完整的說唱兒歌。 3、幼兒加入動作進行說唱表演。 4、師幼合作說唱兒歌。 5、幼兒分組合作表演。(出示圖片13、14、15、16) 四、幼兒游戲,結束活動。 1、教師總結。 2、師:我們一起來玩“小和尚挑水”的游戲吧!(師幼隨樂表演一個和尚挑水,兩個和尚抬水等動作。) 3、結束活動。 附兒歌:《三個和尚》一個和尚挑水喝呀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呀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呀沒水喝;你說這是為什么呀為什么? 矮和尚說:我年齡是最小;高和尚說:我挑水是最多;胖和尚說:新來的少干活;誰都不愿去挑水,這種日子怎么過?(哎!) 小朋友們想一想;三個和尚怎么做;團結友愛齊動手;快快樂樂過生活。
幼兒園中班《三個和尚》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會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懂得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逐步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重、難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懂得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走進童話的世界,學習一篇故事《三個和尚》。
2、指導讀課題。
(1)認讀生字尚。
(2)指名讀課題。
(3)全班齊讀課題。
3、導入新課:三個和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它頭上的拼音小帽,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再讀通課文。
2、學生互讀、互評,看是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全班跟老師一起讀課文。
5、這篇文章講了三個和尚之間的什么事兒呢?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說一說。
三、質疑、釋疑,自主識字
1、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遇到困難?比如,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把困難說出來,讓大家幫助解決吧。
2、這篇課文的生字中,你覺得哪些字自己讀得最準,記得最牢,就當小老師教教大家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并給生字找朋友(組詞)。注意后鼻韻凈、瓶和翹舌音尚、瘦、爭、商的讀音。
4、在小組內認讀生字,并交流識字方法。
5、這么多生字都認識了,真了不起!相信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得通順。分組按段落賽讀課文。
四、多媒體激趣,圖文結合,理解課文
1、學習1~3段。
(1)播放三個和尚的動畫故事,同時,配上詼諧的音樂,教師旁白,給動畫配畫外音。
(2)看了動畫,你覺得第一個小和尚是個怎樣的人?他的辛勤勞動,換來了怎樣的結果呢?并聯系課文第1段,理解生意盎然。
(3)抽生讀第2、3段。寺廟的人增多了,為什么還會造成水缸露底,柳枝枯萎的結果呢?(三個和尚都怕吃虧,不團結,不合作。)
2、學習第4段。
(1)悲劇終于發生了。播放寺廟著火,三個和尚撲火的場面,同時,配上課文第4段的解說內容。
(2)在著火的危急關頭,三個和尚是怎么做的?默讀課文第4段,勾出有關句子,結合課文理解爭先恐后的意思。
(3)結合圖畫內容,自讀第4段,想象大火熊熊燃燒時的危急和三人齊心協力撲火的情景。
(4)抽三名學生上臺表演撲火時的情景。
(5)猜猜在撲火時和撲滅火后,三個和尚會想些什么。
3、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最后一段。思考:三個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
(2)三個和尚團結合作的結果怎樣?
(3)和第1段對比,這一段中的亭亭玉立與第1段中的哪個詞語意思相近。
五、細細體會,明白道理
1、播放《三個和尚》歌曲。
2、學了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獲呢?
3、在日常生活中,你會怎樣與人合作呢?
六、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字,先讀一讀,再引導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集體交流,說說自己最有信心寫好哪個字,這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師示范指導,生練寫。注意左窄右寬生字的寫法,以及喝字的筆順。
4、引導學生欣賞漢字的形體美,圈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字。
5、作業展示,互相評議。
七、課后延伸
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