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幼兒園教案(精選7篇)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朋友的臉
活動目標:
1、嘗試用連點繪圖的方式畫出另一半小朋友的臉。
2、懂得對稱的概念,在左半臉的提示下畫出右半臉。
活動準備:
臉譜材料、小朋友的臉(紙面上只印有一半,另一半有描點)、筆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出示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T:請看,這是什么?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T:半張小朋友的臉,旁邊一半還有點點。
T:原來這些小朋友長的優點奇怪,只有半張臉。他們想找朋友玩,可是覺得自己長的太難看了。我們該怎么幫幫他們呢?
C:幫他們畫出另外一半臉。
T:我們怎么幫他們畫出另外一半臉?
C:根據點點連起來畫。
T:可是這么多點點怎么連啊?是隨便連起來的嗎?
C:不是,看著另外一半臉連起來。
T:哦,原來我們小朋友的臉兩邊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根據一半臉畫出小朋友另外一半臉。
老師根據幼兒的指示連線畫另一半臉。
T:那現在,請小朋友當老師,告訴老師怎么連點點好嗎?
二、幼兒繪畫
1、幼兒自己動手連點畫臉。
2、教師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三、點評
T:小朋友都把好朋友的半邊臉完成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C:兩邊臉是一樣的,看左邊的臉畫右邊的臉。
T:是啊,那些只有半邊臉的好朋友也想一起游戲,他們沒有點點,是要我們小朋友自己幫他們畫上去。
T: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剛剛已經學會了一個大本領了,就是根據左邊的臉沿著點點連出右邊的臉。剛剛我們是根據點點畫臉,現在沒有點點了,小朋友來畫畫右邊的臉,請這些好朋友也一起來玩好不好啊?
四、幼兒操作
1、幼兒畫畫自己的好朋友。
T:小朋友本領真大,能把半張臉的小朋友畫成一個完整的小朋友,他們很高興,都要去找自己的好朋友玩了。
T:那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啊?
T:那請你們仔細看看自己的好朋友長什么樣,我們一起畫畫自己的好朋友。
2、指導重點:
1、學會根據半張臉正確配對出整張臉。
2、幼兒能抓住好朋友的特點,畫出自己的好朋友。
五、交流介紹
1、 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T:今天你畫的好朋友是誰?(引導幼兒從人物的外形特點進行介紹)
2、點評幼兒的繪畫。
四、角色游戲
活動內容:
圖門燒烤等
活動目標:
1、進入角色扮演,學會角色分配,明確自己的角色任務。
2、遇到問題學會自己協商解決。
活動準備:
自制燒烤食品(羊肉串、雞翅……)、價目表等。
活動過程:
1、重點指導:
(1)觀察重點:幼兒是如何進行角色分配的,是怎么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的
(2)指導重點:
指導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任務,做到合理的角色分配。
當幼兒與他人進行交往出現問題時,引導幼兒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交流:
預設:今天我們有哪些小客人去了圖門燒烤店啊?那里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
反思與調整
記錄:幼兒對于連點畫臉的方式很感興趣,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對于實際操作時,約75%的幼兒能有意識的參照提示連點畫對稱臉。15%的幼兒顯得有些困難,他們對于簡單的眉毛嘴巴能夠按照提示畫出來,可是碰到需要拐彎的地方如頭發與耳朵時,則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連點,因此并未能理解人臉是對稱的這一含義。剩余10%的幼兒則是隨便胡亂連線,沒有規律。再到后來沒有點了完全讓孩子自己畫的時候,只有40%的孩子能較完整對稱的畫出另外半張臉的輪廓。30%畫出部分,其余的不知從何下手。
分析: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讓他們連線繪畫應該是十分容易的,再后來根據對稱這一概念繪圖還是有點難度的,有部分幼兒并未意識到人臉是對稱的,所以畫的時候不知道從何著手。有的意識到了但是自己在作畫的時候控制不住手的細節表現。
調整:可以最先增加一個環節,讓幼兒認識自己的臉兩邊是一樣的,是對稱的。然后進行連點繪圖,這樣可以減少幼兒的方向性錯誤,能讓幼兒有意識的根據所提供的半邊臉繪出另外一半臉。對于后半部分能力提升的環節可放到第二課時再上,先鞏固了基礎后再以第二課時進行后半個活動效果或許會比較好。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分辯頭部不同的特征,畫各種動物。
2. 有了解動物的愿望。
二、 重點與難點
能用頭部不同的特征,(主要是耳朵的位置)表現各種動物。
三、 材料環境創設
1. 彩色水筆、蠟筆、綠色水粉。
2. 長毛絨布偶:象、猴、熊、虎、獅、狗、兔等。
四、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已從籠統轉向具體化。但觀察仍不夠仔細,常會用一些隨意的圖形來表現物體的特征。在圖形組合的方位上也還存在隨意性。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動物頭部特征,學會用不同圖形組合,正確表現動物的基本部分,并學習分辯動物耳朵的方位,區別表示不同動物的明顯特征,提高觀察和表現力。
五、 活動流程
談話引起興趣——欣賞討論——討論作畫方法——幼兒創作——引導講評
1.語言引導,引起活動興趣。
建議可讓幼兒談談野生動物園。知道野生動物園又要來一批新朋友,激發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及參加活動的愿望。
2.欣賞討論。
建議讓幼兒觀察動物頭部的輪廊線,猜猜動物園新來的朋友是誰?
可設問:耳朵長在頭頂的是誰?
耳朵長在頭頂兩邊的是誰?
耳朵長在頭的兩側的是誰?
說明
幼兒的回答不可能是統一的,要允許幼兒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耳朵在頭的兩側的有大象、狗、猴等,形狀的不同可放到示范中去分辯。
3. 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讓幼兒在已畫好的圖形上添畫動物耳朵,集體分辯是否對。如:大象、狗、猴耳朵都在兩側,可大象耳朵大,小猴耳朵,狗的耳朵可畫橢圓形往下垂等,動物的眼、鼻、嘴可由老師示范。
設問:熊、虎、猴耳朵的形狀,位置差不多,有什么辦法區別?建議在觀察布袋偶的基礎上,讓幼兒自來發現。(獅子加鬃毛、虎額上加“王”)等。
4. 幼兒創作
建議教師可提示:(1)把動物的頭畫得大些,畫出各種動物的重要特征。(2)把動物梳洗得整整齊齊迎接游客(涂色要涂滿,涂濃)(3)準備好的動物可去草地上與游客見面。(用水粉色點劃小草。)
5. 引導評價
野生動物園來了這么多新朋友,看看有誰呀?(除了以上講過的動物,還有誰也來了?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大膽作畫。)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聽聽、想想、議議、做做的過程中,感受樹木與動物、人類的密切關系。
2.能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建立關心、愛護樹木和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觀察畫面:茂盛的森林、被砍伐的樹。
2.各種樹的功用的照片、小紙片、記號筆。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1)觀察畫面一:這是一片怎樣的樹林,誰生活在這里?
(2)聽散文:《樹林和動物》,說說散文的內容。
(3)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天,小鹿、小猴、小鳥以及其他的動物都要搬遷到其他森林去生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4)幼兒聯想、思考,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相互討論。
2.討論樹木與動物及人類生存的相互關系。
(1)觀察圖二:樹木都被人們砍掉了,動物們離開森林。
(2)討論:人們為什么要砍掉樹木呢?
(3)為什么樹木砍掉以后,動物們就要離開森林呢?
3.了解樹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小組討論:樹木可以幫助我們些什么?并用簡單的圖畫表示。
(2)小組用自己的圖交流介紹。
(3)教師出示各種樹的功能的照片給幼兒觀賞,發現哪些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哪些是我們現在發現的。
4.延伸:思考怎樣保護樹木讓小動物重新回到森林,設計《樹木是我們的好朋友》宣傳畫。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鳥是害蟲的天敵。近些年,由于環境遭到破壞,人們的亂捕亂殺,我們周圍的鳥越來越少,至使森林和糧食遭受嚴重的蟲害。盡管人們每年花費很多錢買藥殺蟲,可是收效不大。因此,保護鳥類,珍愛害蟲的天敵,成為我們當務之急。本次活動,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幾種鳥的外形特征、習性和本領, 初步了解鳥和人類的關系,懂得怎樣保護小鳥,從而激發幼兒愛鳥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鳥的名稱、生活習性以及和人類的關系。
2.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懂得保護小鳥的各種辦法。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樹立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發動幼兒和家長搜集關于鳥的資料和圖片,了解關于鳥的知識。
2.鳥叫的錄音,籠養小鳥;啄木鳥、信鴿、貓頭鷹等幾種鳥的圖片。
3.課件:群鳥飛舞、唱歌,啄木鳥、信鴿、貓頭鷹幾種鳥活動習性和本領的動畫。
活動建議:
1.播放鳥叫的聲音,聽聲音猜一猜說一說,引起幼兒的興趣。播放小鳥叫聲的錄音。
提問:有許多客人要來和我們做朋友,聽一聽它的聲音,猜猜它是誰? 幼兒猜出后,請幼兒說一說都見過那些鳥。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把客人請出來。
2.教師出示幾種鳥的標本,做鳥飛動作把鳥標本分別放到各組中間,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了解鳥的外形特征。
提問:你認識這些鳥嗎?它叫什么名字?它們長什么樣子?身上長了什么?
小結:凡是生長有羽毛的動物就是鳥類,只有鳥才有羽毛,羽毛有保持體溫、保護皮膚和減少飛行阻力的作用。鳥長有翅膀,有角質喙,沒有牙齒。
3.利用課件,了解幾種鳥的習性和本領。
當孩子們談論到某種鳥時,在幼兒講述自己了解到的知識后,利用課件, 向幼兒展示鳥的習性和本領。必要時,反復播放幾次。
小結:除了羽毛,鳥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特征,所有的鳥類都是卵生,雛鳥需要借助父母的體溫,在恒溫下才能發育。他們不僅能在地上活潑地跳躍和行走,還能在天空中展翅飛翔,在樹叢中竄飛自如,有很強的飛逃本領。
4.分組討論,怎樣保護鳥類。
提問:現在鳥類成為人們捕殺的對象,很多名貴鳥兒成為飯桌上的食物,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小鳥呢?
教師到各組聽取幼兒的討論結果,對幼兒想出的保護鳥的辦法給予肯定并進行必要的指導。
小結:鳥的益處相當大,一對啄木鳥可以保護十多畝森林,一只山雀一天可以捕捉 200 多只害蟲……當我們看到有人捕捉小鳥,應該制止;看到受傷的小鳥,應該出手相救;不給鳥兒吃打過農藥的蟲子,不買打鳥的槍;保護森林和自然環境就是保護鳥類的家園。
5.體驗快樂,結束活動。
出示裝有小鳥的籠子,請幼兒說說小鳥的感受,猜猜小鳥在想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幼兒討論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到窗邊放飛小鳥,體驗保護小鳥的快樂。播放群鳥飛舞、唱歌的動畫和鳥叫的音樂,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在活動室內,自由地飛翔。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5
目標
1、理解故事,懂得讓身邊的用品成為自己的朋友。
2、學習有條理地整理、保管物品。
準備
1、設置娃娃家場景:衣物放在床底下、柜子后、椅子下,屋子里一片狼藉。
2、掛圖。
3、故事磁帶。
過程
1、認識拉拉的家。
這是拉拉的家,拉拉總是找不到他的衣服朋友。你們能幫他找到嗎?
引導幼兒幫拉拉想出整理衣服的辦法。
啟發幼兒在布置好的場景中幫拉拉找衣物,并說“(物品)在(地方)”,如“衣服在床上”。
2、聽聽拉拉的故事。
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拉拉有什么煩惱?
媽媽幫拉拉想了什么辦法,讓衣服朋友聽話了?
這個辦法有用嗎?拉拉是怎么做的.?
3、好好對待我們的“朋友”。
活動室里有沒有不聽話的朋友?你能做它們的小司令嗎?
帶領幼兒整理活動室并學講“放進xx里”,如“玩具放進玩具櫥里”。
建議
1、這一活動已從人之間的朋友關系擴展到人與物之間的朋友關系。
2、請家長在家里盡量讓幼兒自己管理衣物、玩具等。如:把洗過的衣服折疊好收放在固定的柜子里,每晚睡前將衣服疊好等。
3、日常活動中,可請幼兒保管一些學習用品、玩具、活動材料等。
附:聽話的朋友
拉拉的衣服朋友常常不聽話,有時躲在床底下,有時藏在柜子后面,有時又躲在椅子底下。每天早上,拉拉總要找上半天,最后還要媽媽來幫忙。媽媽幫拉拉把這些不聽話的朋友一個一個找出來,并對拉拉說:“你要學著當個小司令,讓衣服朋友都聽你的話。”
晚上,拉拉把衣服和褲子疊整齊,放在椅子上說:“命令你們在椅子上趴著,隊伍排整齊,別亂動,不能讓敵人發現。”“小襪子,你要躲在潛水艇里。”拉拉把襪子放進鞋子里。“潛水艇潛水啦。”拉拉把鞋子放在床下。“小帽子,請你去當偵察兵。”拉拉又把帽子掛在衣鉤上。最后,拉拉才安安心心地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拉拉很快就找到了這些衣服朋友。他穿好衣服、褲子,穿上襪子、鞋子,戴上帽子,得意地對媽媽說:“瞧,我的衣服朋友多聽話呀。”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內容:
按照活動的內容確定自己小組的活動方式。
活動過程:
1、幼兒討論自己小組怎樣表現“鳥—我們的朋友”這個主題。
2、形成符合大班要求的故事創編、木偶表演。
3、在幾種形式中確定自己小組的表現形式。
活動觀察分析:
幼兒在討論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想告訴別人什么?有的幼兒提出:“要告訴大家保護鳥,不能打鳥作野餐”;有的幼兒提出:
“故事中有“益鳥飯店”,我們也來表演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哪些鳥是益鳥,可以幫我們吃害蟲”;還有幼兒提出:“我們想告訴大家,許多地方都有鳥生活,有的在冰天雪地,有的在沙漠,有的在大海邊,還有的在家里。”
教師引導:保護鳥的故事沒有怎么辦?
朋友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做事要有條理。
2、學習有條理地整理、保管物品,體驗整理物品帶來的樂趣。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設置娃娃家場景。
2、教室中設置場景(放亂的積木、手帕紙巾、小椅子等等)
3、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拉拉的家
1、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拉拉。(幼兒打招呼)
2、我有一個小小的煩惱,我早上起床的時候總是找不到我的衣服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3、這是我的家,你們能夠幫助我一起找找我的衣服朋友嗎?(啟發幼兒在布置好的場景中尋找)找到以后對拉拉說:“拉拉,我找到了你的##”。拉拉說:“謝謝你。”
4、謝謝小朋友們,你們幫我找到了我的衣服朋友,可是我不會整理他們,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請幼兒來到上面,一邊說,一邊嘗試師范整理衣物鞋襪等)我們一起學一學。
二)好好對待我們的朋友
1、我們的活動室里有沒有不聽話的朋友啊?(玩具、書、積木、空著的小椅子、脫下來的衣服、小手帕和紙巾等)
2、我們的.活動室里有這么多不聽話的朋友,我們可以把他們放在哪里呢?
3、幼兒與教師共同交流討論:
(1)玩具放在柜子上,排好隊
(2)書,一本一本排好隊,插進書架。
(3)空著的小椅子可以放哪里?一個個排好隊放在墻邊。
(4)脫下來的外套衣服掛在換洗室的櫥里。
(5)積木放在小框里,排隊放在柜子上。
(6)有的小朋友沒有口袋,小手帕和紙巾總是握在手里面,該怎么辦?準備一個小籃筐,手帕紙巾放進去,有需要的時候再去拿。
(三)幼兒動手整理
1、接下來,我們一起動手整理一下。可以分小組整理,每組選擇一種物品。
2、你們都整理好了嗎?現在我們的活動室看上去又干凈又整潔。
3、總結:今天我們不僅幫助拉拉學習整理了衣服,我們小朋友也會了整理東西,希望小朋友們以后都能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做一個能干的人,好嗎?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是經常丟三落四,找不到東西。所以本次活動給孩子們一個深深的啟發。在活動中,孩子們也很積極地幫助故事中的人物找東西、想辦法。從而也覺醒自己: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要經常收拾整理物品,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