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精選5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 篇1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認識體積較大的動物以及它們的特征。
2、培養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3、鍛煉孩子們的肌肉。
活動準備
圖片資料, 顏料, 報紙
活動過程
[導入] 1.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給孩子們介紹老虎。
黃袍袍 ,黑斑斑
呲牙咧嘴瞪眼睛
森林里面稱大王
捕食野獸本領強
- 它的體積很大。
- 它的身上有條紋。 它是讓人害怕的動物。它是什么呢?
[展開] 1. 談談關于老虎你有哪些經歷。
- 你見過老虎嗎?
- 你在哪兒見過的老虎?老虎長什么樣?
- 看過老虎你有什么感覺?
2、談談體積大的動物。
① 準備一些體積大的動物的圖片或照片。(獅子,老虎,熊,大象,鯨魚等等 )
② 討論一下大家認識哪些體積大的動物。
③ 討論一下體積大的話有哪些優點?
④ 一邊看體積大的動物的照片一邊討論它們的特征。
3、觀察活動紙。
-這是什么圖片?
4、用準備的材料裝飾出老虎。
① 把報紙揉成一團,撕開后放好。
② 在揉好的報紙上面用顏料畫出老虎的感覺。
③ 給老虎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結尾]
1.讓孩子們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 活動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 篇2
一、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手波浪的動作要領(以肘帶臂,以臂帶腕),運用
故事,圖譜等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動作順序。
2、引導幼兒嘗試新的學習方式,鼓勵幼兒相信協商,提高看圖譜
學習的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圖譜
2、胸飾
3、圖一、圖二、第三幅圖準備4幅小圖
三、 活動過程:
1、 導入:
師:“寶寶們,你們都長大了,應該自己學習飛了!”
2、啟發幼兒用單手或雙手向各個方向學鳥飛。
(1)請寶寶們想一想,我們可以怎樣飛?(大家相互學習)
(2)你們覺得怎樣飛才是最優美的?(強調動作要領)
(3)下面我們聽著音樂把你剛才設計的動作很優美的飛一下,好嗎?(初步感受音樂)
3、 學習第一段音樂
出示圖一
(1)剛才,媽媽把寶寶們想的各種動作用箭頭符號畫了下來,我們一起跟著圖譜來學一學,做一做!
(2) “*”代表什么意思?小手怎么擺動?教師與幼兒一起分析圖譜。
(3) 下面我們邊看圖譜邊聽著音樂飛會嗎?
4、 學習第二段音樂
(1)我的寶寶真聰明,已經學會了單手和雙手飛。瞧!寶寶們已迫不及待想到外面去旅行了!(出示圖二)
(2)這幅圖告訴我們寶寶到哪去旅行了?那箭頭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你們會用動作來表示嗎?(4人一組分組討論表演)
(4)看圖譜配音樂集體練一遍。
5、 學習第三段音樂
(1)師:“在鳥寶寶的旅行途中,碰到了它們的好朋友蝴蝶姐姐,他們會在一起干什么呢?答案就在圖中,要求也用動作來表示,請寶寶們還是4人一組自由組合找到空的地方進行商討。
(2)分組表演。
(3)聽音樂集體完成一遍。
6、 三幅圖的組合
師:“蝴蝶姐姐看見圖譜上有那么多好玩的箭頭,她也想跟著這些好玩的箭頭飛一飛,你們歡迎它嗎?讓我們大家一起聽著音樂和蝴蝶姐姐飛起來吧!”
7、音樂游戲“藍鳥”
師:“今天媽媽真高興,我的寶寶們已經長大會飛啦!讓我們聽著藍鳥的音樂和后面的老師一起飛起來好嗎?“
8、結束
師:“寶寶們,天黑了,我們要回家休息了!”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 篇3
動作建議
面包師動作:
[1-7]小節:前奏。教師預令“開始做面包”。
[8]小節:雙手交替做握拳至松開的“撒面粉”動作各一次。
[9]小節:雙手于胸前做“採面粉”動作。
[10、12、14]小節:同8小節。
[11、13、15]小節:同9小節。
[16]小節:雙手握拳兩次。
[17)小節:雙手從下側在兩邊打開上舉至頭頂形成一個大圓。
[18、20、22小節:同16小節
[19、21、23]小節:同17小節。
[24-28]小節:雙手抱腿身體蜷縮至慢慢向上打開。
[25]小節:雙手在胸前拍手4次。
[26]小節:雙手在眉前呈“觀望”狀,左右各一次。
[27、29、31]小節:同25小節。
[28、30、32]小節:同26小節。
[33-34]小節:閉上眼睛做“聞面包香”動作。
[35-36]小節:雙手上下輕輕按壓做“摸面包”動作。
小面粉動作
[1-7]小節:前奏。教師預令“開始做面包”。
[8]小節:雙手自然下垂,頭往左右各搖一次。
[9]小節:雙手自然下垂,頭部繞圈搖晃4次。
[10、12、14]小節:同8小節。
[1、13、15]小節:同9小節。
[16]小節:站立,觀察面包師動作。
[17]小節:按照面包師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
[18、20、22]小節:同16小節。
[19、21、23]小節:同17小節。
[24-28]小節:雙手抱腿身體縮至慢慢向上打開。
[25-36]小節:雙手上下輕輕按壓做“摸面包”動作。
游戲玩法
幼兒兩兩一隊,一個做面包師,一個做小面粉,分別合樂完成自己的動作。其中27至31小節面包師需要變換隊形,最終成功烤出香噴噴的”面包”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快的情結,能隨音樂節拍表現面包師面包、做面包以及面相應的動作和情景
2、能利用情景和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積極創編(B段)合拍的面包造型動作。
3、嘗試與同伴合作用單圈平移交換舞伴方式跳集體舞,享受與同伴互動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PPT《面包工坊》
經驗準備:1、在第一課時已學習面包師的`相關律動
2、幼兒有一定的雙圈集體舞經驗,能拉出雙圖。
活動過程
角色動作
(一)引出面粉動作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創編出面粉動作
搖搖一變造型一發酵一進烤箱
2、T-S眾教師扮演面包師,幼兒扮演面粉
(二)創編B段面包造型
1、集體創編造型
出示不同造型面包圖片拓展幼兒思維
2、S1-S眾
請一位幼兒扮演面包師,其他幼兒扮演面粉。
(三)兩兩合作散點表演一次
二、隊形變換
(一)雙圈隊形
幼兒在雙圈隊形上律動一次。
(二)單圈移動
1、教師示范
2、個別幼兒示范
3、集體幼兒眼口令練習隊形變換
4、完整合音樂表演
三、結束延伸
香噴噴的面包終于出爐拉,快快帶回教室給我們的好朋友嘗一嘗吧!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長短、粗細、大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形。
2.引導幼兒能夠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并能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金箍棒、長短不同的九齒釘耙、大小不同的芭蕉扇等卡片每人一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三樣寶物,請你們猜猜有什么?導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第一件寶物:金箍棒
(1)請幼兒說出金箍棒的名稱、作用、特征
(2)出示一組金箍棒的圖片,請幼兒說出相同以及不同點。
(3)讓幼兒按照由粗到細、由細到粗的順序分別進行排列,驗證,并說出排列的規律。
2.出示第二件寶物:九齒釘耙
(1)請幼兒說出九齒釘耙的名稱、作用、特征
(2)出示一組九齒釘耙的圖片,請幼兒說出相同以及不同點
(3)讓幼兒按照由長到短、由短到長的順序分別進行排列,驗證,并說出排列的規律。、
3.出示第三件寶物:芭蕉扇
(1)請幼兒說出芭蕉扇的名稱、作用、特征
(2)出示一組芭蕉扇的圖片,請幼兒說出相同以及不同點
(3)讓幼兒按照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順序分別進行排列,驗證,并說出排列的規律
4.游戲:排排隊
教師請幾名幼兒玩游戲,另外找出一名幼兒為這些小朋友排隊并說出是按照什么規律進行排隊的,游戲進行兩次。
5.游戲:誰的尾巴長
(1)出示掛圖:誰的尾巴長,請幼兒說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幾號的猴子尾巴第幾長?
三、結束部分:
讓幼兒觀察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教育幼兒要細心觀察,并養成做記錄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是鍛煉幼兒能夠根據物體的不同差異進行正逆排序,我在整節活動的進行中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自己探索、發現規律。其次,游戲活動也加深了幼兒的掌握,提高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整節活動是層層遞進的關系,讓幼兒一步步進行掌握能理解的更扎實。
活動后有幾點不足現總結一下:
1.在讓幼兒排列后驗證時沒有讓幼兒多說排列的規律,以至于出現幼兒會排列但說不清楚排列的規律,這是在以后課堂中應加強的。
2.課堂的時間掌握不夠好,在操作環節時間不宜太長
3.老師的語言還要加強簡潔,能夠有力的去引導幼兒的語言需要加強。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 篇5
設計意圖
帶幼兒參觀熱帶植物園之后,他們對那里的一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不僅給幼兒帶來視覺上的新奇,也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刺激和探險的愿望。依據幼兒的興趣,我嘗試讓他們欣賞盧梭的《叢林組畫》,深入感受自然中蘊含的生命力,從而激發幼兒通過大膽的想像表現自己眼中的熱帶雨林。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叢林組畫》,感受叢林的奇異景象,體驗其神秘、安詳、充滿生機的夢幻般的感覺。
2.學習用明快的色彩,大膽想像,表現出自己對熱帶雨林的印象。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參觀熱帶植物園,并進行了參觀后的主題繪畫;了解有關熱帶雨林的故事。
2.材料準備:盧梭的《叢林組畫》,參觀植物園照片及繪畫作品,投影儀,8開畫紙,彩筆,蠟筆。
活動重點
1.讓幼兒在神秘的情景中感受盧梭《叢林組畫》的奇異,并大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覺。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創意自己的熱帶雨林。
活動難點
1.通過欣賞活動,真正理解熱帶雨林中人與動物的關系。
2.畫面布局均衡,植物富有熱帶雨林特點,人和動物富有情節化。
活動過程
1.引入環節。
以故事為引子,欣賞《叢林組畫》。
今天我要為小朋友講一個熱帶雨林的故事。在法國有一位偉大的畫家叫盧梭,他和我們一樣聽過許多關于熱帶雨林的故事,他非常向往和熱愛熱帶雨林,但是因為許多原因他一直沒有機會去熱帶雨林探險,但他每天都在想像著熱帶雨林的情景。一天,盧梭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里發生了許多在熱帶雨林里的神秘的故事,他感到很興奮。他馬上拿起畫筆將自己的夢記錄下來,并給那些畫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叢林組畫》。你們是否想聽聽盧梭夢里的故事呢?
分析
欣賞《叢林組畫》的目的是讓幼兒產生奇異的感受和體驗,而故事情境的設計,能讓組畫在神秘的氣氛中出現,深深地吸引幼兒。
2.感知環節。
(1)出示《夢》和《小瀑布》,引導幼兒觀察森林、人和動物的樣子,體驗人和動物的關系以及畫面的顏色。
分析
將《夢》和《小瀑布》作為第一順序出現,因為這兩幅作品表達的都是一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安詳、平和的狀態。
(2)出示《奇異的景色》,引導幼兒觀察猴子在怎樣工作,叢林中花、葉子及果子有什么特別之處,讓幼兒表達自己對叢林的感覺。
分析
將《奇異的景色》作為單獨的畫面出現,是為了讓幼兒感知動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快樂和美滿。
(3)出示《餓獅》、《被花豹襲擊的馬》和《被花豹襲擊的黑人》,引導幼兒觀察野獸在做什么,并表達自己的感覺。
分析
《餓獅》、《被花豹襲擊的馬》和《被花豹襲擊的黑人》表現的均是人與動物抗爭及動物之間弱肉強食的現象,將這三幅作品作為第三順序出現,是為了讓幼兒看到人與自然中最殘酷、最現實的一面。
(4)將《叢林組畫》全部展示,請幼兒說出自己對盧梭的夢有什么感覺,想到什么,喜歡什么。
分析
啟發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叢林世界,既發現大師表達的自然色彩之明快、物體形象之豐富,又讓幼兒感知到大自然環境中的危險,從而使幼兒的想像帶有真實世界的成分。
3.創作環節。
(1)教師提議幼兒閉上眼睛,嘗試做一個神秘的夢。
(2)請部分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夢”,鼓勵幼兒大膽創意“夢”的情節。
(3)提示幼兒繪畫的植物要有熱帶雨林的特點。
(4)提示幼兒畫面布局既均衡、豐富,又不雜亂。
(5)鼓勵幼兒大膽使用對比色,使畫面色彩亮麗、明快。
分析
讓幼兒以模仿大師做夢的形式去構思自己的熱帶雨林故事,使幼兒的創造同樣也帶有了盧梭一樣的夢的情調。這樣既激發幼兒積極創作的興趣,又促進他們大膽想像。同時,操作中的指導也很重要,它可提醒幼兒以大師的作品為參照,有效地選用色彩來模仿大師的風格,在繪畫中有意突出熱帶雨林的植物特點,鼓勵幼兒大膽描繪自己的熱帶雨林之夢。
活動點評
把握最恰當的時機,依據幼兒的興趣需求選擇教學內容是本次活動尤為突出的地方。熱帶植物園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孩子,用筆描繪自己眼中的熱帶雨林成為孩子的期望。活動中,教師借助盧梭的《叢林組畫》帶孩子走進富有魔力、夢幻般的熱帶叢林,在圓夢的過程中將視覺藝術欣賞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孩子學會用心靈作畫,學會用自己的想像在頭腦中重新構建、描繪自己的夢想。
值得欣賞的是,教師不僅抓住了好的教育契機,而且進行了縝密的思考,故事的引入和作品出現的順序都體現了教師對細節的關注,便于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內在的生命力,調動幼兒創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