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禮儀教案(通用3篇)
幼兒園的禮儀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一)、設計意圖:
春暖花開的季節,鳥兒又開始活躍在我們的視野里,孩子們對它們充滿了好奇,常常問我:"老師,這是什么鳥,它愛吃什么?它飛的快嗎?......"因此,我選擇了這個課題。我們都知道:鳥是害蟲的天敵。近些年,由于環境遭到破壞,人們的亂捕亂殺,我們周圍的鳥越來越少,至使森林和糧食遭受嚴重的蟲害。因此,保護鳥類,珍愛害蟲的天敵,成為我們當務之急。新《綱要》告訴我們,"要與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習性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這里,我設計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鳥和人類的關系,激發幼兒愛鳥的情感。
(二)、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從情感態度,能力,認知等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體的目標為:
(1)、引導幼兒觀察信鴿、啄木鳥、貓頭鷹的外形特征、習性和本領,初步了解鳥和人類的關系。
(2)、通過幼兒想保護小鳥的各種辦法,在參與活動中激發幼兒愛鳥的情感。
(3)、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有愛護、關心鳥類的意識和行為。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難點為尋找保護鳥類的辦法。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發動幼兒和家長搜集關于鳥的資料和圖片,了解關于鳥的知識。2.物質準備:課件-群鳥飛舞、唱歌,啄木鳥、信鴿、貓頭鷹幾種鳥的活動習性和本領的動畫、小鳥受傷圖、環境破壞對小鳥的傷害。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觀察法: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通過五官的'感受來發現,探索事物的現象,獲得具體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幼兒自己收集和教師提供的不同的鳥類圖片,使幼兒與圖片互動,獲得了鳥類的知識。
3,啟發引導法:幼兒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運用適當語言,幫助幼兒來發現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并靈活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發展。
4、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手段,讓幼兒對小鳥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5、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中學有所獲。
6、交流討論法:交流討論中,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7、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主要有:
1,討論談話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下,了解相關知識。
幼兒園的禮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主動學說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師的啟發下,學說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師的啟發下,和大家一起學說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
2.養成熱情、主動待客的習慣。
活動準備:排練好情境表演;游戲用具一套,布置好的情境;畫冊《能干的小主人》。
活動過程:
一、出示情境,引起興趣。
(一)參觀情境,提問這是誰的家?你們喜歡小朋友來你家做客嗎?如果你是小主人,你是怎么做小主人的?
(二)介紹角色,這是小紅,是主人,這是小明,是客人。你們想知道小紅是怎樣做小主人招待小明的嗎?
(三)提出觀看要求:請大家看表演《我是小主人》,看看小紅是怎么說怎么做的?情境表演,學說招待客人的短句。
(四)觀看表演一遍,提問這個表演的`名字叫什么?
二、幼兒觀看表演第二遍。
(一)根據表演內容進行提問。
(二)幼兒學說短句。"你好,請進,歡迎你來我家玩!請坐!請喝果汁,請吃水果和點心!小明,這是我喜歡的書和玩具,我們一起玩吧!小明再見,歡迎下次再來玩!"
三、看畫冊,幼兒嘗試做小主人欣賞畫冊請幼兒分批練習做小主人,表揚扮演得較好的幼兒。
四、教師小結: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幼兒園的禮儀教案 篇3
課程目標
1、讓幼兒明白隨地吐痰的危害,不能隨地吐痰
2、學習正確處理痰的方法。
課程重點
明白隨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課程難點學習正確處理痰的方法
課程準備故事、餐巾紙
活動過程:
一、故事法引出主題
1、"小熊家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一年四季開著各種漂亮的花朵。可是最近花園里的美麗的小花都凋謝了,小熊很沮喪他想找一下原因,于是啊就在花園里蹲了一整天,終于看到了破壞花朵的人,原來是"痰",小熊的爸爸最近感冒了,有很多的"痰"可是他隨地吐痰,導致了小花都凋謝了。"
2、"小朋友們,小熊家花園的花為什么會凋謝呀?原來都是隨地吐痰害的呀!那我們小朋友們還知道吐痰還會影響什么嗎?"
二、隨地吐痰的壞處
1、教師告知幼兒吐痰的壞處:不文明不衛生,還有大量的細菌。
2、教師請幼兒來說一說有痰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引導幼兒說一說,教師告知幼兒:有痰的時候要吐到餐巾紙里包住,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去。
3、請小朋友也學著做一做正確的吐痰方式。表揚做得好的孩子。
三、活動總結
"小熊爸爸啊知道了因為自己的隨地吐痰而使得小花都凋謝了,所以非常的內疚,于是再也不隨地吐痰了。從此以后都把痰吐到餐巾紙里包住,最后扔到垃圾桶里。現在啊小熊的花園里又開出了許多漂亮的.花朵!"
課后總結:
故事內容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只有2個較小的幼兒不能理解故事內容。在學習處理痰的方法時候,很多幼兒能仔細看著教師的動作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