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雨的幼兒園教案(通用4篇)
關于雨的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認字能力差,通過字卡,圖片,下雨時小朋友需要打傘等。
活動目標:
一、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
二、愿意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三、認識“頂、蘑菇、傘、芭蕉、荷葉、折、手帕”等字詞。
教學重點、難點:
1、激發想像。
2、鞏固認字識字。
活動準備:
1、故事相關的圖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圖書一本,小圖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放錄音)“聽,是什么聲音?”(打雷、下雨)
“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沒有雨傘,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二、激發說話欲望,潛意識感知目的字
1、“放學啦,小白兔、小黃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兒園門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們沒有傘,怎么辦呢?”(出示字卡“傘”)
2、出示圖片一:“兔媽媽來了,小白兔是怎樣回家的?”
(出示字卡“頂”、“蘑菇”)
3、出示圖片二:“小黃狗頂著什么傘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出示圖片三:“青蛙媽媽帶來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覺得怎么樣?”(出示字卡“荷葉”)
5、出示圖片四:“娃娃的媽媽沒有來,怎么辦呢?請小朋友幫她想想辦法。”(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講述,進一步感知目的字
1、教師啟發:“小動物們回到了家會怎么樣?我們看著圖來編一個故事,把小動物們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樣都編進去,好嗎?”
2、幼兒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3、幼兒講述故事時,教師適當指點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戲“買雨傘”,鞏固目的字
提供音樂、背景,創設下雨天的情景。
“我們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買什么傘?快去挑選吧!”(雨傘后面有字)
五、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1、教師啟發:“剛才小朋友自己編了一個故事,現在,老師來講一個故事,聽一聽,我是根據什么講的?”(教師邊看文字邊講故事)
2、幼兒嘗試閱讀大圖書。
六、延伸活動
幼兒邊閱讀小圖書,邊用顏色筆將認識的字圈出來。
七、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各片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還利用走廊一角,布置成“春天一條街”把孩子們和家人一起制作的手工作品陳列出來,很受小朋友喜歡,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小手也變巧了,還鍛煉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有利于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愿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征,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發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關于雨的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一、培養動手能力,陶冶情操,教會他們用平和的心態從容處事;
二、在茶的沖泡中,教會他們講究的是細節,如溫度、時間、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
三、互動禮節:規范高雅的茶藝動作,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禮節,塑造孩子的身心。通過茶文化,能夠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其中的一些細節,更能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四、通過活動引起幼兒對二十四節氣的興趣,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谷雨節氣對于農事和民間習俗的重要意義
由谷雨節氣間氣候的特點引導幼兒了解谷雨期間的習俗
2、帶領幼兒了解了谷雨這一天的養生食品。
教師介紹中國的茶飲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這一天,便是全民飲茶日,倡導茶為國飲、科學飲茶的生活態度。
3、借助工具(如繪本、視頻、書籍、茶具等)讓幼兒初步理解茶文化
(茶道六君子:茶筒、茶匙、茶漏、茶則、茶夾、茶針)
4、介紹茶葉材料名稱:茶葉
通過教師對不同品種的茶葉進行介紹,使幼兒了解茶的分類及用途,學習區分紅茶、綠茶、烏龍茶。
讓幼兒初步感受、體驗中國的茶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學會觀察茶葉的不同特點,簡單區分茶葉。
5、引導幼兒學習茶水的沖泡方法后,帶領幼兒制作“谷雨茶”
教師講解泡茶的細節,如溫度、時間、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
6、幼兒品嘗“谷雨茶”
幼兒不僅了解了茶文化,并通過自食其力,喝到了自己親手泡制的“谷雨茶”
換問法:這朵牡丹花漂亮嗎?哪里最漂亮?你們猜猜這是誰拍攝的?等延伸活動:
幼兒欣賞感受牡丹花的美后,嘗試用多種材料顏料、毛筆、毛刷、報紙團、海綿、瓶底、自制粉撲等多種材料作畫表現牡丹,進一步感受牡丹的美。
活動總結
本節活動有四個巧妙之處:
第一: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幼兒通過看一看、聞一聞、比一比,通過親身感知去認識牡丹花,解決活動的重點認識牡丹花的外形特征。
第二:引導幼兒分層次有目的的觀察。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時間較短,觀察外形特征時分兩次去觀察,一次觀察花朵,一次觀察花葉,幼兒帶著觀察目的有效的觀察,對牡丹花外形特征的認識更加充分。
第三:通過電子設備輔助幼兒表達。幼兒不僅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幼兒通過電子設備相機、ipad等影像來表達自己的收獲,結合圖片進行表達與分享。
第四:巧妙利用園林叔叔。通過邊看園林叔叔的修剪照顧牡丹花邊聽園林叔叔講解愛護花草的知識,幼兒體會到了園林叔叔的辛苦同時會激發幼兒愛護牡丹花及身邊的花草。
關于雨的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趣玩二十四節氣”課程的內容選擇,遵循適宜性、整體性、游戲性三原則。摒棄大而空地堆砌節氣知識,精心選取每個節氣最重要的物候特點、節氣習俗等,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節氣故事視頻、民俗體驗、游戲探究,帶領幼兒真正走進節氣文化。
節氣“谷雨”的集中活動以“雨生百谷”這一節氣含義作為核心,展開介紹了谷雨時節多雨的氣候特點、“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的農事活動,并結合《谷雨到了》的節氣故事視頻、“種豆子”的科學活動,帶領幼兒充分地感知、體驗谷雨的節氣文化,真正做到活動有價值,孩子有收獲。
活動目標
了解谷雨的氣候特點與農事活動,知道谷雨前后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能夠與同伴合作種植豆子,體驗谷雨時節種植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常見農作物有一定認識。
課件準備:“農作物”組圖;《谷雨到了》故事視頻;《種豆子》手工視頻;
紙面教具:《種植牌》;《種植記錄表》。
材料準備:各類豆子、鏟子、土培容器、澆水工具。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農作物”,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也可在本環節出示農作物,進行實物展示)
——這些農作物你都認識嗎?
——你知道它們是怎么來的嗎?(種出來的)
——哪個季節比較適合種植這些農作物呢?(春季)
播放故事視頻《谷雨到了》,引導幼兒了解谷雨的氣候特點與農事活動。
活動建議:教師可重復播放故事視頻,引導幼兒從視頻里尋找答案。
——現在正是春天,是播種農作物的好時候,熊貓奇奇和熊貓妙妙打算去田野間走走,我們也去看看吧。
——農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紹了哪個節氣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幾個節氣?(最后一個)
——為什么谷雨到了,適合播種農作物?(天氣變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這句俗語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農作物)
小結:谷雨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到了,天氣變暖和了,雨水也變多了,特別適合播種農作物,所以“種瓜點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農事活動。
播放手工視頻《種豆子》,出示種植工具與材料,引導幼兒了解土培種植豆類農作物的方法。
1.師幼互動,了解幼兒有關種植豆類的已有經驗。
——谷雨到了,我們也來種一種豆子吧。你種過豆子嗎?
——你知道種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準備嗎?
2.播放手工視頻《種豆子》,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土培種植豆類農作物的方法。
——種豆子前要準備什么呢?
——具體的步驟你都記住了嗎?
3.出示種植工具與材料,教師演示種植,引導幼兒鞏固種植方法。
活動建議: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回憶種植的步驟,幼兒回答一個步驟后,教師演示一個步驟。
——老師也準備了這些材料,請你們幫老師回憶一下種植豆子的步驟吧。
在小組內發放種植工具、紙面教具《種植牌》,組織幼兒到種植區種植各類豆子,體驗谷雨時節種植的樂趣。
1.將幼兒分組,每組提供種植工具及不同種類的豆子,如黃豆、綠豆、花生、蠶豆等。
2.帶領幼兒到種植區,按小組進行種植。
3.分發紙面教具《種植牌》,請幼兒做好標記插放至盆栽中。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種植區,投放種植工具和紙面教具《種植記錄表》,請幼兒照顧、記錄豆子們的生長。
家園共育
1.請家長與幼兒在家探索更多有關種植豆子的方法,通過拍照進行記錄、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賞牡丹”的習俗,家長可在谷雨前后帶幼兒摘茶、賞牡丹。
3.家長與幼兒共同聆聽寶寶巴士故事《谷雨節氣: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節氣傳統文化。
關于雨的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谷雨節氣有觀賞牡丹花的習俗。
2、在仔細觀察中發現牡丹花的明顯特征并用語言表述。
3、感受牡丹花的美,愿意愛護牡丹花。
重點難點
重點:在仔細觀察中發現牡丹花的明顯特征難點: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古人和現代人賞牡丹的圖片各一張,相機、ipad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發現谷雨節氣有賞牡丹花的習俗
教師出示游人在賞牡丹花的照片,師:今天早晨我發現公園里的人很多,你們看看他們在干什么?教師出示一張古人賞牡丹的圖片,師:這是什么時候的人?他在干什么?
小結: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節氣,古代人和現代的人在谷雨節氣這天都會觀賞牡丹花。我們也去公園中觀賞牡丹花吧。
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山公園中的牡丹園觀賞牡丹花,出發前提出出行安全要求。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牡丹花的明顯特征
(1)幼兒觀察牡丹花花朵的顏色、形狀和味道。
師:公園中的牡丹花有哪些顏色?你看到過其他顏色的牡丹花嗎?牡丹花的花朵什么樣?像什么?牡丹花有香味嗎?
小結:牡丹花的花朵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紅色的',每一朵花都有好多層花瓣,花朵是圓形的,聞起來還有淡淡的香味。
(2)幼兒觀察牡丹花花葉的顏色和形狀?
師:牡丹花的葉子什么樣?像什么?和你的小手比一比。
小結:牡丹花的葉子是大大的,像一個手掌,像一把小扇子…
(3)幼兒用相機和ipad記錄自己喜歡的牡丹花
3、引發幼兒愛護牡丹花的情感
請園林叔叔向幼兒宣傳愛護牡丹花的做法:牡丹花很漂亮,我們小可以用眼睛看,用相機把漂亮的牡丹花照下來,可以聞一聞,但是千萬不能用小手摸,因為手上有小細菌,小細菌會使牡丹花生病,生病了牡丹花就謝了。
4、師生交流觀賞牡丹花時的發現和感受教師帶領幼兒回到班級中,將幼兒記錄的牡丹花照片滾動播放。
師:這是誰拍攝的牡丹花?你的牡丹花是什么顏色的?你喜歡它嗎?你喜歡它哪里?或你覺得它哪里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