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分樹葉》(通用4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分樹葉》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到戶外去觀察,并撿拾了許多樹葉,他們對樹葉的興趣很濃。由此,生成了這樣一個由孩子們扮演小樹葉。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點數8以內的數。感受音樂中樹葉飄零的情景。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樹葉》,感受音樂中樹葉飄零的情景。
教學難點:能點數8以內的數并能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歌曲《樹葉》
2、繩子,見到,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手指操活躍課前氣氛,談話導入內容。
二、基礎部分:
1、學唱歌曲《樹葉》。
2、幼兒操作手工《樹葉拼畫》,沿著輪廓線撕下一片樹葉卡,將一根繩子的2頭粘在樹葉卡背后,制成樹葉掛飾。
3、幼兒帶上樹葉掛飾,裝扮成“小樹葉”教師播放歌曲《樹葉》,“小樹葉”欣賞歌曲,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
4、教師再一次播放歌曲,教師和幼兒一起輕聲哼唱,邊唱邊打節奏。
師:秋天來了,樹葉紛紛落下來,許多樹葉碰到一起,他們會說什么,做什么呢?(每片“小樹葉”找一個伴,對小伙伴說一句話或者兩片“小樹葉”一起做件事。
5、游戲:《許多樹葉在一起》
(1)播放歌曲《樹葉》,教師將“樹葉”四散在場地上,讓幼兒邊唱歌邊自由做出樹葉飄落的動作。
(2)歌曲結束時,教師說:“幾片樹葉在一起(8以內的數字),幼兒就幾個人圍在一起,待幼兒都站定后,教師挑選幼兒輪流進行點數,說一說這一圈有幾片”樹葉“圍在一起,圍得對不對。
三、結束:
本節課氣氛很活躍,但是沒有掌握好全部幼兒的認知能力,導致有些小孩能理解本節課內容,有些小孩沒能更好的掌握8以內的點數,游戲過于單一,應增加點難度,例如:教師可以敲擊鼓,敲幾下就代表幾片樹葉在一起,也可以請其他幼兒來發令,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分樹葉》 篇2
設計意圖:
由于幼兒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往往不易調動幼兒積極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比較困難,因此制作了教學軟件,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下積極學習。
活動目標:
1、幫助復習鞏固5,6,7,三個數,引導幼兒能夠不受物體大小,形狀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
2、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開電腦屏幕)
(2)果園上有幾個菠蘿?蘋果樹上有幾個蘋果?;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柿子樹上有幾個柿子?
2、給果樹排隊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第二盆是什么水果?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第三盆是什么水果?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
3、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這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讓大家嘗一嘗。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有幾只小兔?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據幼兒回答,老師讓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物匹配。)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兔?
(2)小猴來到小虎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虎吃,有幾只小虎?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虎,才是正好每只小虎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為什么?
(3)小猴來到小豬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豬吃,有幾只小豬?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豬,才是正好每只小豬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為什么?
4、分組練習:
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1)添點子
(2)找家
教學反思:
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三個數,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恒的觀念。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分樹葉》 篇3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前一段時間,一直是陰雨綿綿的天氣,我班的孩子都帶來了傘,并且議論著傘。我們知道,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的來歷,發展過程、功能等都具有一定的探索價值和教育價值。因此我們根據綱要精神,及時利用這一資源,開展了主題“傘的秘密”的探索活動。果然,活動很快激發了孩子強烈的探索欲望。隨后,他們的興趣點集中在傘的特征上,他們發現了傘的許多不同,如:顏色、形狀、圖案、大小不同,傘的布料也不同等等。我想,在了解幼兒當前的興趣、經驗、需要以及現階段非正式活動進行的分類內容,可以結合主題活動整合一些數方面的內容,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正式活動——分花傘,幫助幼兒提升歸納分類的經驗,發展幼兒的思維抽象能力。通過兩次非正式活動和一次正式活動,幼兒已經初步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盡量簡單,讓自己和別人都看得清楚),在本次活動中將繼續提高使用表征符號的能力;另外,幼兒具有了一些分類的經驗,在多重分類的基礎上,開始向按物體的某一明顯特征作肯定與否定的分類過渡。
活動目標:
1、在了解傘的不同特征的基礎上,繼續積累分類的經驗。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簡單清楚地記錄,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繼續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簡單清楚。
難點:在老師的引導下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小花傘》Flash課件、畫板、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春天來了,小雨嘀嗒嘀嗒下個不停。傘店里又進了許多的傘。
1、點擊畫面:有多少把傘呢?(引導幼兒默數)
2、你最喜歡哪把傘?幼兒介紹,讓其他幼兒猜。
二、想想分分
1、這些傘放的亂亂的,營業員阿姨把它們放放好,可是這些傘吵架了,它們說我們要一樣的住一個家。阿姨很著急,我們小朋友快來幫幫忙,好嗎。
2、這兩只箱子是誰的家?(傘的家)我們把傘送到這兩只箱子里,怎么分呢?
3、誰愿意來試試看?
4、個別幼兒電腦操作記錄,師引導幼兒觀察。(分出一種,如:按顏色,啟發幼兒用清楚的語言講)
5、師:你們還有其他的分法嗎,看看誰分得又快又多?
6、幼兒操作要求:a、分法太多,要記錄下來。
b、怎樣記錄地簡單,讓別人看得清楚、明白。
7、幼兒個別操作,師觀察啟發
三、講講聽聽
提升幼兒經驗:
1、說說自己分傘的方法和記錄的結果。(對一樣的分法不一樣的記錄或一種分法兩種說法歸納)
2、引導幼兒用清楚的語言表述。
四、延伸
今天我們想了許多給傘分家家的辦法,傘還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回去再找找。
教學反思:
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幼兒自己動手去電腦操作,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其課件畫面色彩美麗,又可讓幼兒自己操作,更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掌握分類的知識,鞏固記憶。同時通過幼兒自己介紹的方式,引導幼兒較清楚地表述,真正發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學習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分樹葉》 篇4
數學《 分樹葉 》活動反思 《分樹葉》這一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幼兒按樹葉的形狀、顏色進行分類,感受分類活動的樂趣。活動中,我把孩子們平時喜歡的樹葉作為幼兒操作的材料,能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符合《綱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首先,以情境談話導入活動,“秋天到了,小樹葉一片一片的飄下來。”邊說邊出示樹葉并提問幼兒:“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初步感知顏色,激發幼兒的興趣,也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其次,玩游戲“樹葉找朋友”,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初步嘗試,能根據形狀、顏色找朋友,并體驗游戲的快樂。最后,是“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相對應。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這個環節感覺幼兒還行,興趣還是挺濃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起到層層遞進的作用,首先讓幼兒認識紅色、黃色和綠色,然后再區別這三種顏色,這個過程中,幼兒基本能區分出三種顏色,但有個別幼兒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清楚。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幼兒根據顏色進行分類,并體驗樹葉媽 媽和樹葉寶寶之間的情感。在最后的一個環節中,我運用紅房子、黃房子和綠房子,讓孩子根據顏色找到樹葉寶寶的家。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較高。在動手,動腦,動口,動眼相結合的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