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幼兒園教案(精選5篇)
種瓜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其中會寫“亭、惡、仇、恨、禍、給、復“8個字。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 通過學習文章,探究文章所蘊含的價值觀,精讀文章,深入體會。
4. 體會不能以惡報惡,而應以善報惡,學會寬容別人的錯誤。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背誦課文。
難點:梁亭人不但不報復,反而幫助楚亭人,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種瓜人指的是誰呢?種的瓜怎么樣呢?種的什么瓜呢?想知道嗎?還是小朋友自己去弄清楚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默讀讀文。
把生字用橫線畫出來:把其他不認識的字下面畫點。借助拼音讀準。
2.輕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3. 師范讀課文,正音。
4.生大聲讀一遍課文。
5.生自由說說自己讀中所獲。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全班齊讀第一段
(2)生自讀一次。
(3)你讀懂了什么? 這一段寫什么?
(梁國,楚國兩地人種瓜)
兩地人都種瓜,是怎樣種瓜的呢?瓜種得怎么樣?
2.學習第2、3自然
(1)男生讀第2自然段,女生讀第三自然段。
(2)生默讀2,3自然段
1)用波浪線畫出兩國人種瓜的句子,用“————”畫出楚國人種瓜的句子
認真讀讀。
2 )講解、探究
梁亭人怎樣種瓜?種得怎樣?
“精心”是什么意思?說明梁亭人具什么樣的品質?
3)對比梁亭人和楚亭人的行為,有何感受?
3.學習課文第4~8自然。
1) 學習第4 自然女生讀第4自然界段。
(1)找四個學生讀第4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什么?
(2)“壞心眼”是什么意思?體文中是指什么?
(3)楚亭人的這種行為會導致梁亭人的什么反應?
2)學習第5~8自然段
梁亭的年輕人對楚亭人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結果如何?
3) 默讀第4~8自然段,對比兩國人采取的的不同行為。對學生進行教育。
討論:梁亭人不但不報復,反而幫助楚亭人,你贊成這樣做嗎?為什么?
(分組討論,各組派一人代表發言)
4.學習第9、10自然段。
1)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思考:楚亭人看到梁亭人為報復自己,反而幫助自己施肥、澆水,會是怎樣的表現?
2)最后兩國人的關系如何?(指名回答。師生訂正。)
感悟讀文,背誦段落。評價討論,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種瓜人
涼亭人 楚亭人
勤勞 懶惰
以善報惡 起壞心眼
和睦相處,共同致富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談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
二.學習生字
1.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
2.同桌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生說出難識記的字,師生一起討論
4.師引導學生歸納識記方法:
比較識記:很____恨 禍____窩
給_____結
加減法識記:
亭____停 止___步
三.生寫字
四.學習二類字
1.生自學,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交流學習
3.師出示二類字,生上臺注音
4.生齊讀二類字。
機動: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我會拼。
tíng zi zhì zhǐ chóu hèn huò shì
( ) ( ) ( ) ( )
二、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種瓜(zhǒng zhòng) 梁亭 (tín ting)
仇恨 (cóu chóu) 報復 (bào fù)
三、我會填,想想所填得詞之間有什么關系。
1.梁亭人勤勞,而楚亭人( )。
2.楚亭人起了( )心眼,梁亭人卻( )心幫助他們。
3.楚亭人也勤快起來,他們的生活由( )變富。
四、我會找朋友。(給下面的詞找相同的詞)
1.勤勞(A 辛苦 B 勤快)
2.制止(A 阻止 B停止)
五、我也會這樣寫。
例:梁亭人種的瓜又大又甜。
又( ) 又( )
種瓜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并唱好附點音符,感受歌曲活潑愉快的音樂情緒。
2.學習應用圖譜唱歌,根據音樂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并進行表演。
活動重點和難點:
難點:唱好頓音和附點音符,根據音樂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并進行表演。
重點:體驗和感受勞動后收獲的喜悅和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根據歌詞內容設計《種瓜》的圖譜四張、課件、西瓜種子
活動過程:
一.以課件引題:
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有趣的動畫片,請大家來看看動畫片中有誰?你看到了些什么?(無聲播放)請幼兒觀看后提問:
幼:有個小孩子、西瓜、花等
師:小朋友真棒!觀察的很認真。你知道動畫片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嗎?
師小結:是小朋友怎樣把西瓜種子種下后怎么把它照顧長成大西瓜的。
二.向幼兒展示設計的圖譜《種瓜》,結合圖譜內容理解歌詞。(和課件差不多的形象作品)
師:老師把動畫片中的故事畫成幾幅畫,我們認真地來看看西瓜種子是怎么長成大西瓜的。
1.觀察圖一:圖中有誰?做著什么?用自己的稱呼是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總結歌詞:“我在墻根下種了一棵瓜。”
2.觀察圖二:“我”的手里拿了什么?“我”在做什么?總結歌詞:“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
3.觀察圖三:在“我”精心的照料下,瓜籽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總結歌詞:“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
4.觀察圖四:西瓜長的怎么樣了?長的太大“我”能抱的住嗎?雖然抱不住西瓜,但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總結歌詞:“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
5.完整看圖譜,邊拍手邊按節奏念歌詞。
三.學一學,唱新歌。
師:老師在想如果把種瓜的過程配上好聽的歌聲會怎么樣?我們來聽聽。(播放音樂讓幼兒聽)聽完后提問:這首歌聽來感覺怎樣?(好聽、活潑、開心)那我們一起來把剛才讀的歌詞唱成好聽的歌曲吧!
1.練聲:《動物叫聲》
2.節奏練習(結合抱的動作)
3.教師有節奏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4.幼兒跟老師邊拍手邊跟琴輕聲歌唱。(提醒幼兒用活潑、愉快的歌聲來唱)
5.重點講解用頓音的方法來唱“抱呀、抱呀”的句子,并提醒幼兒唱好附點,單獨反復唱幾次。
6.男女幼兒分組來唱。鼓勵幼兒自由創編動作,讓他們感受抱大西瓜時的喜悅心情,特別頓音要唱的有感情,唱好附點音符。
四.編一編,來表演。
1.總結并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數次。
2.請個別幼兒上來給大家表演。
師出示西瓜種子說:老師也帶來一些西瓜的種子,我們一起來把去種植角把這些種子種下,到時也請小朋友輪流去照顧它。看看會不會也長成大西瓜?
活動延伸:
1.在音樂角請小朋友想想看你想種什么?也可以來編一編,唱給其他的小朋友或老師聽。
2.帶上西瓜種子到幼兒園的種植角種下讓幼兒觀察西瓜的成長過程。
種瓜幼兒園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種瓜得豆》是一篇兒童科普讀物,說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有層次地介紹了什么是基因、轉基因技術以及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全文結構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說明文體裁。全文為總——分結構,每個分述部分都有總述句概括該部分的主要內容。
課文運用了淺顯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如,“種瓜得豆”“大管家”“發號施令”“搬家”等,把較為深奧的、現代高科技知識,很通俗地介紹給了讀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了解轉基因技術知識。在引導學生感受、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
2、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介紹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的。并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
3、學會“泌、玫、瑰”3個會認字和“搬、玫、瑰、柿、供”5個會寫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紅柿、供不應求”等詞語。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有關現代轉基因技術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
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及課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收集現代轉基因技術的知識和科研成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做到“種瓜得豆,種豆得瓜。”這靠的是什么技術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種瓜得豆》,去了解這種現代高科技知識。(板書課題:種瓜得豆)齊讀課題。
【由“種瓜得豆”引出一種現代高科技知識,這樣導課,簡潔、明了。學生很自然地想去讀書、了解這是一種怎樣的高科技知識。】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種瓜怎么會得豆呢?這里有什么奧妙?
2、檢查生字詞語,以及課文讀通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什么科學知識?
(2)課文圍繞著這一知識都介紹了哪些內容?
(3)課文是怎樣一步步介紹的,讀懂后,列一個閱讀提綱。
4、交流匯報,朗讀相應的段落。
(1)課文介紹了一種現代高科技——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2)課文圍繞轉基因技術主要寫了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轉基因技術能做到“種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紹了什么是轉基因技術。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紹了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3)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列出提綱:
什么是轉基因技術基因的作用
現代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的技術
能做到“種瓜得豆”
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在醫學上的應用
【學習說明文要抓住課文的要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這樣有助于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和條理性。】
三、質疑問難,釋疑存疑
1、質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問題?先在小組內交流,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2、學生提出問題,師生根據情況,解決問題,需要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解決的,可暫時存疑,下節課解決。
【“學貴有疑,疑則進也。”讓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師生互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合,通過存疑,引發學生的學習期待。】
四、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發號施令、水土不服、供不應求、和平共處。
2、轉基因技術是由誰來“發號施令”?什么情況下供不應求?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種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轉基因技術及應用。
二、研讀“轉基因技術”,領悟表達方法
1、認真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轉基因技術?
2、學生小組交流。
3、指名讀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觀察課本插圖——計算機描繪的基因結構圖。教師簡介:基因是生物遺傳的基本單位,存在于細胞的染色體上,作線狀排列。
(2)提問:基因有什么作用?學生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3)朗讀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動植物體內“發號施令”的“大管家”。
4、默讀第4自然段,畫出什么是轉基因技術的句子。
(1)學生匯報:(科學家摸清一些生物體內基因的本領,讓一種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種生物里去發揮它應有的本領,就會創造出某種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轉基因技術也有失敗的時候,它在什么情況下會失敗呢?
(轉基因技術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敗的。)
5、領悟表達方法。課文是用什么方法來介紹這些科學知識的?這樣介紹有什么好處?
(課文運用打比方的方法來介紹,比喻形象恰當,把較為深奧的科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給讀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讀體會課文的語言表達的特點。
【葉圣陶先生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臉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本課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介紹轉基因技術,易于被人接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畫出有關詞句,品讀咀嚼,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感受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三、“新聞發布會”,介紹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1、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個轉基因食品——保鮮西紅柿上市以來,許多科學家研制出許多轉基因技術的新產品,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及醫學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們來召開一個關于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的“新聞發布會”。
2、要開好這個“新聞發布會”要做哪些準備?
“新聞發言人”要認真讀課文,能說出轉基因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還要想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要讓別人聽得清楚、明白。
“記者”要自己讀懂課文,了解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還要針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向“新聞發言人”提問。
3、學生研讀課文,在小組內交流。
4、召開“新聞發布會”。每組推選一名“新聞發言人”上臺匯報,其他學生當“記者”向發言人提問。
5、師生共同點評“新聞發言人”和“記者”的表現。
【說明文的教學一樣可以富有情趣性,在教學中引進“新聞發布會”這一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興味盎然。不僅在讀書、交流中了解了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還能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
四、想象練筆,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轉基因商店里購物,你希望買到什么樣的產品?設想一下,用你的筆把它描繪出來。
2、把你在課外了解到的有關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識或科研成果,介紹給同學們聽。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此時,讓學生拿起筆設想自己想象中的轉基因產品,學生可以把在課文的表達方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小練筆之中,實現讀寫結合。】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閱讀相關文章。
板書設計:種瓜得豆
基因動植物“發號施令”“大管家”
(搬)(創造)
轉基因技術一種生物的“大管家”→另一種生物→新生物
種瓜幼兒園教案 篇4
目標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準備
1。掛圖。
2。故事磁帶。
3。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過程
1。傾聽故事。
——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2。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3。討論。
——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建議
1。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笑聲中領悟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2。在日常活動或區域活動中播放故事《蛤蟆種瓜》的錄音磁帶,供幼兒欣賞。
附:蛤蟆種瓜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
教學反思:
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種瓜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內容及進程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活潑愉悅的情緒,學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光盤;節奏卡X X O | X X O |;與歌詞相對應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T: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種瓜》的歌曲,請大家來欣賞這首好聽的歌曲!
二、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1.了解歌詞內容。
教師范唱歌曲第一遍提問:這首歌里面種的是什么瓜?
再次欣賞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節奏,可清唱)
T:你最喜歡哪一句歌詞?(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
2.熟悉記憶歌詞。
教師范唱歌曲第三遍,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便于幼兒理解并記憶歌詞。
彈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兒在琴聲的伴奏下有節奏的念歌詞兩遍。
3.學唱新歌
1.教師彈唱歌曲,幼兒嘗試著跟唱(要求能連貫地跟唱)
2.重點示范休止停頓處
出示節奏卡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詞。
重點練習“抱呀,抱呀”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幼兒邊唱邊做在位子上表演動作數遍。
三、學習歌表演。
1.教師扮演“瓜”,全體幼兒扮演“小朋友”進行歌表演。
2.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扮演“小朋友”和“瓜”進行個表演;第二次互換表演。
四、創編歌曲。
1.教師示范改變的詞: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長絲瓜。長絲瓜呀長絲瓜,摘呀,摘呀,摘呀摘回家。
2.請幼兒相互討論,嘗試改編歌詞。
3.請幼兒演唱改變的歌詞。
4.選擇幾位幼兒改編單位歌詞,全體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反思
與建議
幼兒園《綱要》中提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因此,在歌唱教學活動設計中,師幼互動強調以審美感動為核心,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何老師有效利用歌曲情節聯系幼兒的生活,幫助孩子整合已有經驗,對歌曲進行學習和創編,拓展幼兒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