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教案動物的家(精選2篇)
中班社會教案動物的家 篇1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曾明確提出,社會領域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其中讓幼兒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喜歡自己所在的幼兒園和班級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故事《小烏龜找家》里的小動物是小朋友熟悉和喜愛的,該故事情節淺顯易懂,蘊含著豐富的"愛家"的教育內容,從故事中幼兒既可以了解到小動物像人一樣都有自己的家,它們在自己的家里很快樂,又可以了解到小動物的生活環境,從而激發起保護大自然以及愛家、愛班集體、愛幼兒園的情感,這是一個對幼兒進行保護大自然、愛家教育的好內容。為此,我設計并組織了了此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人和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在自己的家里很快樂。
2、簡單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環境,懂得要保護大自然。
3、有愛家的意識。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預先排練好情景表演。
2、故事《小烏龜找家》課件。
3、各小動物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已粘貼好雙面膠);預先布置好(小河、草地、花園、森林)場景。
3、音樂《我有一個家》、《我愛我的家》
三、活動重點及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環境,知道人和小動物都有自
己的家,在家里很快樂。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保護大自然、愛家的情感。
四、活動過程
1、觀看情境表演,引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小烏龜找家"。
幼兒觀看情境表演:一幼兒扮演小烏龜邊哭邊進入活動室。
提問:小烏龜為什么哭呀?小朋友有家嗎?你的家在哪里?
教師小結: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不僅我們小朋友有家,小動物們也有家呢,小烏龜的家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好聽的故事《小烏龜找家》。
2、邊欣賞課件邊傾聽故事"小烏龜找家",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些小動物的生活環境。
小烏龜找到自己的家了嗎?它的家在哪呢?它找到家后心情如何?
小烏龜在去找家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的家各在哪里?小動物們在自己的家里心情怎樣?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它的家又在哪里?幼兒相互交流。
3、游戲"送小動物回家",進一步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環境。
引導幼兒觀察設置好的場景,介紹送小動物回家的方法。
幼兒玩"開火車"游戲,一個跟著一個按順序取一張小動物圖片,把小動物送到相應的場景中,粘貼在適當的位置。
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是否都找到了家?
教師對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小結:對,有的小動物的家在森林里,有的小動物的家在大樹上,有的小動物的家在草地上,有的小動物的家在花叢中,有的小動物的家小河里,小動物的家都在大自然里,它們在自己的家里很開心、很快樂。
4、討論、體驗、感受有家的快樂,培養保護大自然、愛家的情感。
小朋友們喜歡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如果小朋友也沒有家,那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教師小結:對,有家的感覺真好。
播放被污染的河水、踐踏草坪、在樹上蕩秋千、被砍伐的森林圖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小動物失去家的感受。
小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為了不讓它們失去家,我們應該怎么做?
除了自己的家,我們班的小朋友還有一個共同的家,你知道是哪里嗎?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幼兒園和我們的班級呢?
教師小結: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會帶給我們幸福溫暖的感覺,在家里很快樂。我們不僅要愛我們自己的家,還要愛幼兒園,愛我們的班級。
5、教師帶幼兒邊聽音樂《我愛我的家》邊自由表演,在歌聲中自然走出活動室。
附故事《小烏龜找家》
沙灘上一只小烏龜出現了,它東瞧瞧西看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可我的家在哪兒呢?
小烏龜爬呀爬,爬到小河邊,看見許多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就問:"小魚,小魚,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們不知道,我的家是小河我們在河里真快樂。
小烏龜又往前爬去,看見一只小蚯蚓從泥土里鉆出來,就問:"小蚯蚓,小蚯蚓,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的家是大地,我在泥土里真快樂。"
小烏龜繼續往前爬,看見幾只小鳥在樹上玩耍,就問:"小鳥,小鳥,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們的家是大樹,在樹上休息、唱歌真快樂!"
小烏龜繼續走著,看見一只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也在爬行,就問:"小蝸牛,小蝸牛,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小蝸牛說:"小烏龜,你瞧瞧我,再瞧瞧你自己的背上。"小烏龜轉過頭來瞧瞧自己的背,笑了:"謝謝你,我找到自己的家了。"
小烏龜把自己的頭四條腿和尾巴全部都縮進了自己的殼里:"呀!我也有家了,我的家又舒服又暖和,我在家里真快樂!"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后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為: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后在游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里面。
中班社會教案動物的家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運動有益于健康,引發參加運動的興趣;
2、在說說、看看、動動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能大膽地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知道的運動,能與同伴分享、交流對運動的認識。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幼兒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調查記錄表;邀請一位愛好運動的老奶奶;相關圖片、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活動導人。教師運用簡短的語言直接引出主題。
2、交流調查情況。
(1)教師引導幼兒依據調查表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交流。
師:你找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運動?是在哪里找到的?(教師將幼兒的調查表展示出來)
(2)引導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調查到的運動。
(3)給不同的運動貼上標志(家里、比賽場、小區、公園、幼兒園、健身房)。
(4)小結:運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幼兒園,有的在運動場上,有的在健身房,生活中到處都有運動。
3、幼兒講述活動。
(1)師:你會什么運動?
(2)師:哪些人需要運動?為什么?
(3)小結:運動是要堅持的,人人都可以參加運動。
4、觀看老奶奶的表演,并采訪老奶奶。
(1)鼓勵幼兒能大膽地詢問老奶奶關于參加運動的問題,了解人們喜歡運動的原因。
(2)小結:不同的人適合參加不同的運動。
5、提出任務。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