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動物的家(精選2篇)
幼兒園教案動物的家 篇1
教學目標:
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家”的含義,萌發熱愛家園、保護地球的情感,結合自己所了解的動物的“生活地區和活動范圍”等知識經驗,運用一定的形容詞進行詩句的創編,發展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鋼琴曲磁帶、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極、天空、花園等背景圖、小動物貼圖、水彩筆、詩歌欣賞用圖片、有動物或背景和空白的圖畫紙、教師創編詩句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送小動物回家,回憶和鞏固動物的生活地區及其活動范圍等知識經驗。
1、今天,我們班級來了許多動物朋友,仔細看看,都有些誰呢?(說說動物名稱)你們知道這些動物的家在哪里嗎?選一種你喜歡的動物,把它送回家。
游戲操作活動——送小動物回家:教師在周圍的桌子上放了許多籃子,里面有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它們的生活地區和活動范圍將動物們送回家。
2、幼兒練習
將幼兒分組,每組一張練習圖紙(與幼兒活動材料上相同),請小朋友互相協作,幫圖中的動物找到家,用線連一連。
二、欣賞詩歌,理解家的含義。
1、結合音樂欣賞詩歌,提問:
你喜歡這首有關“家”的詩歌嗎?(喜歡)
你聽到這首詩歌里介紹了誰的家?在哪里呢?
再來欣賞一遍,聽完了以后,請你們來說說,為什么說廣闊的大海是鯨魚的家,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一望無際的沙漠是駱駝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呢?
第二遍結合圖片欣賞詩歌,提問:
為什么說——是——的家呢?
小結:原來,動物出生的地方、它喜歡去玩耍的地方、它活動的區域和有它們喜歡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讓它快樂,給它家的溫暖,讓它有家的感覺!
三、創編詩歌:
你們還喜歡什么動物,知道它們的家在哪里嗎?
師: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選一種你喜歡的動物,把它在家里的樣子畫出來,一起編成一句好聽的詩,好嗎?你可以選擇有動物的、有背景的圖畫紙,在上面畫出小動物或者是小動物的家,如果你認為都不滿意的話,可以選擇白紙自己創作。(教師提供有三種層次的圖畫紙)
1、幼兒繪畫,構思詩句。(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創作內容)
2、將幼兒的作品按先后順序四張一組展示在黑板上,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創編的詩句,交流創作成果。(教師在傾聽幼兒創編的詩句時發現,幼兒習慣于運用“…的家在…的地方”的句式,不符合詩歌原有的格式,因此決定在幼兒集中后就此做重點要求)
幼兒集中,教師放背景音樂,啟發幼兒按照圖片排列的先后順序說說自己創編的成果。教師重點對形容詞的運用和詩句的前后順序進行指導。(在實際運用中發現一個接一個說的形式較為死板,可以改為請幼兒隨機說,這樣更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也便于為能力稍弱的幼兒積累經驗。
四、活動總結
同學們!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動物也有自己的家,那么學校是誰的家?祖國是誰的家?對,我們不但要愛動物的家,更要愛大家的家。
活動延伸:
師在區角里投放一些空盒子、瓶子、干草之類的廢舊物品,請幼兒在區角活動時利用這些材料給動物們安家。
每種小動物都有屬于自己的家,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有不同的家,但是你們知道嗎?所有的動物、植物還包括我們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是什么呀?
附詩歌:
溫暖的家
清清的小河是魚兒的家,
茂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肥沃的泥土是蚯蚓的家,
美麗的花園是蝴蝶的家。
它們都有自己溫暖的家,
保護好我們自己的環境,
就是保護人和動物的家。
整體分析:
整個活動從“目標設定——活動準備——活動流程——活動反思”這四大要素中,都能體現老師研究的細致和認真。
目標的設定是一個階段目標,所以設計的比較周全,涵蓋了技能、情感態度、習慣培養,并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活動的結果看得出這些孩子是經得起這樣的挑戰的。
幼兒園教案動物的家 篇2
設計意圖:
本月我們開展的主題是《可愛的小動物》,通過前階段的資料收集、故事、歌表演等對常見動物的認識,我班幼兒對常見的小動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班幼兒積極性較高,也非常喜歡小動物,有的孩子把真的小白兔帶到幼兒園來,孩子們非常興奮,一有空就圍在兔子旁邊去觀察,有的`摸摸小兔的毛,有的喂青菜給它吃,有的把動物圖片和動物玩具也帶來給大家看玩,活動室我們還創設了一些有關動物的環境:我喂動物吃東西、我給動物穿衣服,孩子們還和爸爸媽媽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了一些玩具動物進行了展覽等,因此孩子也相應積累了有關動物的一些經驗。小班幼兒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非常感興趣,畫面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現在的孩子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不主動地去關心幫助他人。本活動主要是由幼兒的生活經驗引發,開展語言活動,讓幼兒在看看講講中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理解故事的內容,讓幼兒從小懂得別人有了困難,我們應該去幫助。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中能理解故事的內容,嘗試用語言和非語言大膽表現。
2、通過欣賞故事,初步萌發孩子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自制一本大圖書,一只玩具長頸鹿、桌面立體教具(小豬、小兔、小老鼠)
幻燈片、錄音故事
活動重難點:
在看看講講做做中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活動過程:
環節操作要點
一、出示圖書
引起興趣
出示一本大圖書,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大圖書,介紹封面(長頸鹿什么長,身上有什么)
二、看看講講
理解內容
看看講講,理解故事內容
(一)第一遍邊看邊講,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翻第一頁
提問:圖上有什么?小朋友一起做動作,學做一棵高高的橘子樹。
出示小豬,小豬要干什么?幫助小豬怎么樣才能吃到橘子?(讓幼兒想辦法)
老師出示花脖子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操作,讓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2、翻第二頁
出示一只小白兔,問:“小白兔要干什么?”想辦法怎么讓它過河?
老師根據幼兒講得邊講邊操作。
3、翻第三頁
師:天慢慢黑了,長頸鹿聽見草叢里誰在哭?小老鼠為什么在哭?
小老鼠找不到自己家了,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助小老鼠。
看看花脖子是怎樣幫助小老鼠的,老師邊講邊讓幼兒一起做動作。
今天花脖子幫助了哪些朋友?
三、利用幻燈片和錄音進行完整欣賞故事。
幼兒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完整欣賞
經驗遷移
提問:今天為什么小動物們要感謝花脖子?
因為花脖子幫助了小動物們。
師:你們喜歡花脖子嗎?我們一起親親它。
效果記錄:
今天整個活動環節、條理比較清晰,孩子在整個活動中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孩子的表現欲很強,孩子的發言熱烈,學習興趣高,活動目標完成的比較好。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故事情節長,老師對于活動過程急了些,個別問題沒有充分引導幼兒去動腦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