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半夜雞鳴》有感
書籍或文章名稱 《半夜雞叫》 閱讀時間 xx年9月22日 精彩摘錄:
我國有許多優秀、經典的傳統少兒劇目,如《三打白骨精》、《沒頭腦和不高興》、《武 松打虎》……它們用不同的形式來演繹,有的是皮影戲,有的是水墨畫,有的是木偶劇,這些劇目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幼兒剛升人中班,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臺詞應簡短,以重復結構為主,句式要簡單,這樣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記住臺詞。動作則以模仿為主,采取集體做動作的形式,這樣可以照顧到能力弱的幼兒進行表演。
根據幼兒的興趣可以逐步增加表演的內容,使情節更有沖突,內容更飽滿。也可以結合班級的情況,適當增加一些新的角色和劇情。 有感而發:
依據我們的課題《旨在發展幼兒多元智能的特色游戲活動設計與實踐的研究》,本學期,我們把游戲的重點放在了游戲劇本的研究之上,各年級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側重點的進行不同類型游戲劇本的研究,今天我認真的閱讀了《半夜雞叫》這部優秀的、經典的少兒劇目的改編,我深受感觸。
陳老師呈現給我們看的《半夜雞叫》的劇本,經過了她的歸納和整理,羅列了九個方面的內容,在劇本組織和實施中需要我們深思熟慮的。在保留傳統劇本中的優點同時,我們要加入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幼兒喜歡的、家長好奇的新的內容和模式,從而來革新我們的教育理念。一個游戲劇本,不是簡單的讓幼兒把一個戲劇呈現在我們面前,家長理解、老師理解,而忽視幼兒,那是遠遠不夠的。幼兒在接觸劇本之前,往往對劇本中的很多東西都沒有認知,比如《半夜雞叫》到底是為了彰顯什么含義,幼兒完成游戲劇本表演后有沒有對社會和現象增加了認識和理解,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不急于呈現幼兒劇本的表演,我們應該從九個方面逐步入手,由淺入深,慢慢的讓幼兒融入的游戲表演之中。在游戲表演中,孩子可以通過自己假扮成另外一個人,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從而讓幼兒從多方面了解社會,接近社會,等到他以后走入社會的時候,就不會只從單一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