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反思《猜猜是什么》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想象帶來的樂趣。
2、會運用短句“我猜這是”大膽完整地表達。
二、活動準備:
象形圖卡兩張。
三、活動過程:
1、直接引入,介紹游戲玩法。
2、提出游戲要求。
a、會運用短句“我猜這是”完整地表達。
b、 大膽參與,大膽想象。
3、進行游戲。
4、整理幼兒想象內容,與家長互相共享幼兒想象成果。
活動反思:“挖掘語言游戲的魅力” 接觸大三班小朋友已有一個多星期,他們給我的印象就是常規好,孩子們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序,特別喜歡聽講故事,可是語言表達能力卻不怎么好,常表現出語詞表達不連貫,回答針對性不強,回答問題時,許多孩子表現出不夠大方,總是抓抓褲子,摸摸衣服。針對這一現象,我制定一系列的語言游戲方案,力圖借助語言游戲的獨特性,鼓勵幼兒愛說、樂說,正確說。本活動為系列方案之一“猜猜是什么”,圖象簡單,卻能給幼兒較大的想象空間。如圖“︵”,孩子說出的想象內容是五花八門,有山、小橋、嘴巴、杯蓋、門等不下五十個的答案,孩子們越說越開心,從開始說簡易的答案慢慢地進入完整表述“我猜這是,這一水平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實際是低一點,但我認為這恰恰是幼兒大膽表達的好起點。游戲結束時,多數幼兒還不停地問,老師還有別的形狀嗎?可見游戲魅力的不一般。課后,我對語言游戲進行及時性反思:1、游戲的過程即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 著教育方法的契機,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語言教學并不僅僅限于日常教學中故事、看圖講述、兒歌等,一些強調以聽說為主的教學活動往往限制、束縛了孩子,因此教師應著力日常教學探討語言教育教學與游戲的結合。2、游戲的教育化,這是針對自然狀態下的游戲放任狀態而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改變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突出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實現游戲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具體便落實在用教育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兒童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本次教學主要采用這種教學形式,尋求在輕松的游戲中,讓幼兒自然習得短句,同時也是針對該班級的一些實際情況做出方向的調整,鼓勵幼兒大膽開口說,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也同步發展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