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大的和小的》教學反思
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修改,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改為游戲教學。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出示兩只熊讓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說出哪只大,哪只小,第二環節是讓幼兒給兩只熊送禮物,最后是游戲找朋友。數學活動抽象又枯燥,本次活動我嘗試了游戲教學法,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簡單的數學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活活潑了起來,孩子們學得輕松愉快。
一、利用日常生活設計數學游戲。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游戲。我從幼兒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給小熊送禮物”的游戲環節,孩子們通過送禮物,來體驗和感受大和小的不同,“老師,大禮物送給大熊!”“老師,我的是小禮物,送個小熊好嗎?”孩子天真的話語,是對數學日積月累的應用,我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感知數學,體驗數學。活動結束之后,我還帶孩子找找我們教室中的大東西和小東西,孩子的發現總是令我刮目相看。
二、利用材料設計數學游戲。
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是幼兒數學游戲的基礎,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中介,在本次活動中,我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禮物圖片,讓幼兒比較區分大和小,圖片色澤鮮艷、形象可愛,幼兒很感興趣,并能和同伴互動,“我的是大禮物,你的是小禮物!”在活動中凸現了數學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將有意的數學教育滲透在無意的游戲行為中,讓幼兒在與材料的操作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和成功的滿足感。
三、結合幼兒興趣設計數學游戲。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只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滲透于游戲之中,才能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第三環節“找朋友”,巧妙地將大和小知識貫穿在游戲之中,大動物和大熊做朋友,小動物和小熊做朋友,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了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