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玻璃瓶里的小老鼠》活動反思
《玻璃瓶里的小老鼠》是一節音樂游戲課,游戲根據一個故事改編而來。一只小老鼠鉆進玻璃瓶吃了很多糖果后,身體變胖,鉆不出瓶品,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音樂是《單簧管波爾卡》,音樂輕松、活潑,十分適合小班的小朋友來游戲。
經過多次的修該教案,終于確定的最適合我們小班小朋友的教案。在整個活動中,我教態也十分放松,并且十分親切。活動下來,流程也十分清楚,小朋友的參與率也很高。
但在活動中也發現了一些可以做得更好的環節。
一.在玻璃瓶中做運動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做。雖然前面的環節有請小朋友按節奏的做,但是一到音樂里面,很多小朋友都開始沒有節奏地跳了,老師也沒有及時提醒。
二.活動中有個環節,就是貓出來之后,小老鼠都要躲到自己的家里去。但是小朋友們對這個音樂的點不是很清楚,都是聽老師在說“老鼠來了”,才躺到自己家中去,所以貓來了這個音樂的點,可以在之前讓小朋友聽一下,了解一下。
三.第一次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了運動,第二次又請了一位小朋友上來做運動,來來回回的頻率有些高。這個環節,可以請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前,聽老師的節奏自由地做運動。
音樂游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對音樂的感受力是培養幼兒音樂素質的基礎,采用游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以上是我對我的這節音樂游戲活動的反思,希望在日常的音樂游戲活動中,能更加注意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