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訓練《小熊吃餅干》活動反思
前幾天學校組織幼兒園老師共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 今天在與小朋友進行語言訓練活動《小熊吃餅干》時,為了給孩子一個直觀的感覺我在講的同時出示小熊維尼的圖片和一塊圓形的餅干,并用小熊的語氣給孩子們講起了故事:“小熊我有一塊圓圓的大餅干,好像一個大太陽。”在說的同時我還放慢了速度加重了“好像”這個比喻詞。讓孩子能很清晰和形象的感受比喻這種修辭方式。緊接著用小熊圖片讓它在餅干上咬了一大口,“啊嗚”一大口,“大太陽”變成了“小月亮”。順勢把餅干掰去一塊讓孩子看到了餅干的變化,孩子們看到餅干的變化都很興奮。小熊又張開了嘴“啊嗚”又一口,“小月亮”變成了“小小船”。說到這個的時候,孩子們都很迷茫,我這才感到是不是他們對小船不太熟悉呢?正這時金指著又被我掰過一塊的餅干說:“老師,那個好像是香蕉。”我連忙贊揚道:“金,好聰明啊!那好我們和小熊商量一下把‘小小船’變成了‘大香蕉’好不好?”孩子們都興奮地說:“好!”“小朋友你們說,‘大太陽’、‘小月亮’、‘大香蕉’,最后都到哪里去了?”“讓小熊吃啦!”“對,它們都跑到小熊的肚里了。”“那小熊用餅干變出了什么?"孩子們在我的啟發下答出了故事中的答案。 而后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塊餅干,先讓孩子們觀察:圓圓的餅干,好像一個大太陽,還像什么?“還像車轱轆。”“很好,圓圓的餅干好像車轱轆、好像盤子、好像電風扇……“那我們在餅干上咬一口看看能變成什么?”孩子們都學著小熊的樣子迫不及待地咬起了餅干,侯旭堯搶著說:“老師看,餅干變成了小手槍。”說著他把餅干被咬的缺口的一端握在手中。趙嶼洋說:“老師我的變成了小雨傘。”他把咬完的餅干缺口朝下,真像一把小傘呢!再咬一口郭禹彤搶著說:“我的變成了小星星。”我說:“寶寶你可以說‘我的餅干變成了小星星’那就更好了,就這樣咬下去,變下去,餅干快吃沒了。大家說出了很多自己身邊熟悉的東西,雖然有些寶寶形容的物品和餅干變得形狀不太像,但孩子在這次活動中能夠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就是一種進步。最后他們能在老師的提醒下,簡單地復述故事啦。 從這次活動以后,每次當我們吃圓形餅干的時候他們都會想起《小熊吃餅干》的故事,大多數小朋友都會說“好像”這個詞啦。日常活動中多讓他們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在做中學,在做中體會到快樂。相信寶寶們會越來越想說、敢說、喜歡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