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撕紙畫》反思
今天在了解了“各種和各樣紙”的特點及用途的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美術活動“奇妙的撕紙畫”。撕紙畫是美術活動的形式之一。它通過撕紙、組合、拼貼的方式來完成。并且在活動中能讓幼兒進一步的了解紙的多種用途,感受紙的奇妙所在。
中班的時候,孩子們曾嘗試過撕紙畫,但由于動手能力還不強,不能較好的撕出物體的形狀,也沒有較強的構圖、組合能力,所以拼出來的都只是單個的物體,內容也較為分散,所以作品顯得十分稚嫩。現在孩子們已經大班了,但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具備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動手能力方面也有了較大的提高。所以我期待著孩子們的作品。
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并結合了本班幼兒在美術方面較薄弱的特點。在實際操作中,我讓孩子們選用細的記號筆構圖,然后再撕紙,將紙片貼在構好的圖中。內容可以是小房子或海底世界兩者之一。但活動下來還是發現了以下的問題:
1.孩子們由于構圖局限性,所以畫的景物過小,紙片太大,導致蓋住了畫的圖;有些孩子畫得內容很豐富,所以景物很小,不方便粘貼。
解決方法:為了更明顯地展示出作品的內容,只能將紙貼上去后,再進行勾線。
2.由于每個孩子只有一種顏色的彩紙,于是我讓孩子們把紙撕好后,放在小籃子內,和同組的孩子一起用,這樣色彩的選擇就會多一些。結果孩子們在粘貼的時候,并沒有認真的篩選,而是把所有的景物都貼上了彩色的紙;有些景物可以是彩色的,比如彩虹魚。但所有的都是彩色,就會給人凌亂的感覺。
解決方法:畫的內容中,面積大的物體,比如魚身子、房子的墻壁。小的物體用純色,比如屋頂等。
3.由于拼貼需要較長的時間,這也考驗了孩子們的耐心。但有些孩子急于玩耍,敷衍了事,任務意識薄弱。
可以說,本次的撕紙畫,孩子還是掌握不夠。的確,這一繪畫形式孩子們接觸不多,所以多數孩子還是沒有掌握撕紙畫的要領,孩子的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以后的活動中通過提醒與引導,使幼兒們能更好完成自己的作品,讓每一幅作品都能完整,讓孩子們能感到自豪感。而對于那些沒有及時完成的孩子,這一點在下次活動中要及時的調整,讓孩子們都能養成耐心做事的好習慣,畢竟習慣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成敗。這需長時候的積累才能成功!對于我來說,我的教學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撕紙畫我亦接觸不多,如何有效進行,也需要多研究。但相于比上次的作品,孩子與我都還是有進步的地方的。記得一句話“經驗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相信我與孩子共同實踐后,會有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