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活動豐富起來
案例:前一陣子我們班區角里京劇角設置了一些京劇臉譜供幼兒進行涂色,但是最近在區角活動時,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就出現了“吃不飽”的問題。幼兒的話
老師的話安安:“老師我們就一直涂這個臉譜啊,我已經涂了好多了,沒勁。”安安:“嗯,不好玩了。”安安:“好的呀!”坤坤:“我們可以用印泥印好再裝飾的!”凌凌:“可以用貼紙粘京劇衣服!哈哈!”師:“你對這個已經沒興趣了是嗎?”師:“誒,最近一直在畫臉譜,我們可以再制作一些京劇服裝、頭飾,你們覺得怎么樣?”師:“那我們還等什么呢?快行動吧!”于是我們就立刻準備了材料,根據幼兒層次差異增設了顏料、印泥、彩紙,供幼兒在紙、布、扇子等不同材料上裝飾臉譜、服飾。我還準備了京劇音樂、服裝供幼兒表演,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分析與反思: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1、幼兒有時不愿參與京劇操作活動。其原因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2、材料重復次數過多,幼兒已無興趣;或者活動規則與要求簡單,幼兒很快掌握或者幼兒急于嘗試新材料、新活動。反思:
通過區角活動,幼兒的許多能力能得到鍛煉,但是不同層次幼兒的表現并不一樣。手工區老師就要高度關注幼兒在活動區的具體操作,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幼兒的長處與不足。對于此項發展層次較高的幼兒來說,老師要及時關注并提供相應有難度的材料供其操作以得到操作能力上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