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磁鐵的秘密》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的實踐,我進行了較深刻的反思,具體內容如下:
1.創設情境,寓活動于游戲之中。
本次活動始終貫穿于“迪斯尼城堡”這一充滿童趣的大情境中,為幼兒探究磁鐵秘密的活動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有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中,我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活動于游戲之中。通過層層闖關,獲得小博士稱號的游戲,逐步引導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比較、實驗及反復驗證等方法探索發現了磁鐵的特性,并初步感知了磁性和生活的關系,充分激發了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2.體驗探索,注重記錄實驗信息。
在“做中學”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的操作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相應的記錄表格,讓幼兒在操作卡中用圖畫的形式把能夠被吸起來與不能被吸起來的物品分別畫在表格中。幫助幼兒逐步學會用圖形、數字、表格的形式記錄實驗信息。
通過幼兒記錄卡,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幼兒記錄的實驗信息,有的孩子將物體形象畫得十分神似,一目了然,個別孩子觀察仔細,對物體的某些細節都把它反應出來。記錄信息為重要環節,形成的實驗記錄既是幼兒學科學的記錄,也是幼兒成長的真實記錄。當我引導孩子對照自己的記錄表格講述探索發現時,孩子們都能夠有條理地表述出來,并能根據記錄內容總結出哪些物體含鐵,磁鐵能夠吸起鐵制品。
3.層層設疑,促進生活經驗提升。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的起始設計里提供的鑰匙、硬幣都是含鐵的,都能夠被磁鐵吸起來。但在收集幼兒操作材料時,無意中我發現有些鑰匙和硬幣是不能被磁鐵吸起來的,才猛然想起一些鑰匙和硬幣是不含鐵的。于是我將活動內容作了調整,增加了探索的挑戰性,投放了兩種質地的鑰匙和硬幣,為幼兒創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引導幼兒多方面、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更深層次地去探索,總結發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都是含鐵的這一科學道理。
在幫助幼兒感知磁鐵的穿透性這一目標實現中,我設計了兩個闖關環節,層層遞進,引導幼兒深入了解磁鐵的這一特性。第一,用磁鐵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鐵的穿透性;第二,利用磁鐵讓動物紙偶在木板上跳舞,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穿透性。幼兒在不斷深入的探索過程中,生活經驗得到了提升。
4.動手探索,關注幼兒的主動性。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學會。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究,學生有了“做”的機會,才有自主學習的空間。本次活動中,我設計的闖關游戲,并提供了豐富操作性強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始終以一個引導者鼓勵幼兒積極動手操作,大膽探索發現哪些物體能被吸起來,了解鐵制的物體能被磁鐵吸住,充分感知磁鐵的穿透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探索興趣都特別高,十分認真地用磁鐵去吸各種物體,并將操作結果做記錄,大膽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操作活
動由易到難,目標層層深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從小樹立了科學的態度,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并學會和別人合作。探索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還親自體驗了科學發現的過程,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科學活動中,當我用“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后,感覺孩子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對事物有了更深的認識,此教學方法與老師的“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