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木屐咯嘰嘰》教學反思
細節描述:
細節一:山下有一對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每天都要上山去砍柴。可是,山上來了一頭大黑熊。老婆婆和老公公會怎么辦呢?請你來猜一猜。(老婆婆和老公公不敢上去了)可是他們還是得上山去砍柴啊,不然要餓死啦,那要怎么辦呢?(他們兩個要一起上去;他們做了一又會響的鞋子)
細節二:老公公、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們的嗓子喊啞了,但他們每天都要上山去勞動,這可怎么辦呢?(他們做了一又會響的鞋子;還會發出嘰嘰的聲音呢!)
評價分析:
因為我班是中大混齡班級,對于以前中班的孩子已經接觸過大班的教材,對于里面的故事是非常的熟悉,老師講了個開頭,他們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對于孩子們的回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中班孩子的想像力非常的豐富,而上過大班的孩子已經被這個故事影響,說得也都是故事里的內容,所以對于教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所思所悟:
我們班上語言課有這樣一個情況,大班年齡的孩子都聽到故事,舉手都非常的熱烈,但基本上說的都是故事里的內容;而中班的孩子舉手的小朋友非常的少,但是舉手的幾個相象力卻非常地豐富。
當教案中出現的讓幼兒想一個辦法來幫助老公公和老奶奶時,孩子們都說會做這樣一雙會響的鞋子,就出現了后面沒有提醒幼兒要找一個最好的辦法是避免黑熊的危害又不傷害黑熊。
因為前面設置的環節孩子都答得非常的快,前兩個環節的時間也用得相對而言少了很多,所以我只有把第三環節這個學習兒歌的時間放長了很多,讓幼兒一起來聽一聽、學一學、念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