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參與式”半日開放活動后的反思
**年**月**日,我園舉行了半日開放活動。園內共邀請了260名家長參與從早晨7點50分孩子進園開始,跟班活動到中午一點孩子上床午休結束,最后是由各班班主任對本次活動做了總結,并請班上參與的家長對在活動中見到的、想到的環節相互暢談交流,填寫了由園方統一制定的活動反饋表,就保教、安全、餐點、教師組織幼兒活動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評價和提出建議,活動很成功。這次活動和以往的半日開放活動有以下幾點不同:
1.限制了參加活動的家長人數。以前是每位家長都可以參加,本次活動限制每班10名家長參與,目的是實踐部分家長參與和全體家長參與對促進家園有效互動的效果。
2.向家長提出了“參與式”要求。以前的活動家長在參與時只是站在旁邊觀看,很多家長看看就走了,家長對活動沒有多少興趣,達不到活動的目的,本次是要求家長直接參與和組織活動,包括孩子們的集體活動、游戲、吃飯、如廁、喝水、消毒、午休等等,在組織與參與中感受幼兒園教師工作的性質和孩子們的一日常規及在園表現。
3.各班教師由以前的表演者轉換成了一個活動的組織和導演者。在常規的半日開放活動中,老師從一開始就把半日的工作表演展示給家長,讓家長們被動觀看,老師累不說,家長們還覺得教師有作秀的感覺,認為很多工作是專門做出來表演給他們看的,不利于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還是持懷疑的態度。
4.注重了全體教師參與設計活動的預案和活動的反饋總結。以前的活動都是園內直接布置,老師們在活動的那一天按預設流程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活動結束了,工作也就完成了,總結也是由園所直接根據情況撰寫。這次的活動從一開始,各班的老師們就積極開動腦筋,選擇家長,安排合適的人選做合適的工作,從安排課程、制作教具、授課方式方法的選擇、就餐、消毒、如廁、午休等流程提前就對家長們做了詳細的培訓,到了開放的那天,教師就直接從旁指導,讓家長們親身體驗和幼兒相處的感受,理解幼兒教師的不易、工作的繁瑣和辛苦,也讓他們充分了解到孩子們在集體中的表現,產生極大的放心心理。半日開放結束后幼兒園發放了問卷反饋表,征求了家長們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每位家長還認真的撰寫了參與半日開放活動后的心得,對于家園合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5.充分發揮了家長們的積極性。因為親身的體驗和參與,極大的調動了家長與幼兒園溝通的積極性,活動結束后都強烈要求多開展此類活動。
從活動后家長問卷反饋情況看,回收的233份問卷中,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最關注的是以下幾個問題:39%的家長關注幼兒伙食的質量和孩子們的飯量及飲食衛生;27%的家長注意個別孩子的受關注狀況;30%的家長提出要讓孩子多活動;9%的家長直接關注孩子的環境安全狀況。
從這些反饋表中,我們發現在做好園內的各項工作時要重點反思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幼兒伙食的質量。飯菜的品種花樣、葷素粗細的搭配、菜品顏色的調整、原材料的購買、制作過程中的衛生、餐具的消毒、孩子們飯量的大小等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凡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的家長在孩子離園后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今天吃的什么飯?”“吃的什么菜?”“吃肉沒有?”“吃了幾碗?”等問題,其次才問在幼兒園學了什么知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伙食的關注程度,雖然說現在吃飯都不成問題,可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那么多,在幼兒園老師有沒有耐心,孩子能不能吃飽,幼兒園會不會克扣孩子的伙食,身體會不會受到影響,會不會互相傳染疾病……要改變這種狀況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開放日的工作,讓家長進入幼兒園直接面對,親眼看一看,親自做一做,徹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