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執教反思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非常優秀和著名的繪本,聽過相關的教學活動,但自己卻還沒有執教過。所以今天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我心里就已經有兩個困惑:
1.沒有人手一本繪本,自主閱讀是否缺失?
2.沒有過多的文字,孩子們講述是否單調呢?
于是帶著這兩個問題,我查看了網上相關的一些活動設計和繪本教學,從中也獲得了一些經驗。
解決1:首先,我必須得克服第一個實際的困難,就是圖書的問題。我只能借助于網絡,從很多鏈接的圖書中尋找最為直觀和清晰的畫面,讓幼兒能清楚地欣賞到整頁的畫面,而《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圖書畫面必須是左右兩頁合在一起欣賞的才能有畫面的完整感的。找到了畫面以后,我又得去思考“自主閱讀”這一環節如何去達成。很顯然牽著孩子鼻子走是制約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的,而問題的設置又不可以太多,所以我決定在前面幾幅圖片中著重引導幼兒觀察,而在5—11圖畫中,則讓孩子們先一幅幅地欣賞后再講述。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有了前面較好地引導以后,孩子們在自由觀察和講述的時候興趣越來越高。當我表揚晏玉琦小朋友在觀察第五幅畫面的時候非常細致,能把里面背景上的小青蛙和小鳥找出來的時候,其他孩子們也都說他們也找到了,我順勢引導“你們猜猜小青蛙可能對母雞蘿絲說什么?、“小山羊沒有說話,但他的眼睛盯著母雞看,為什么?”等等,更是將畫面中小動物的心里活動也猜測和表達出來了。能在第一次教學活動就發現這些小細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解決2:整本繪本的文字其實非常少,我自己連貫講述的時候都依舊會被畫面吸引。所以我想到讓孩子們完整欣賞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一頁一頁地翻閱,而不必過多地區關注那些文字的東西。所以在后來讓小朋友欣賞的時候,我故意在每一個多停留了幾秒鐘,而我發現在我停下來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畫面,更有幾個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講述畫面中小動物們可能的對話和心理活動,模仿狐貍、母雞等的動作或者表情。
以上不過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點感受,但是在繪本教學中,老師的提問和引導、閱讀的多種方式、繪本活動的組織策略等等許許多多的問題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體驗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