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活動《懶惰蟲》
很久前我就曾看過一位名師上過這個音樂活動《懶惰蟲》,對我的印象很深,整個活動非常的詼諧幽默是很好的一個音樂教材。我發現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較差,一方面因為他們自己缺乏主動勞動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家長對孩子太過寵愛,普遍存在事事包辦的現象。作為一線的教師,對幼兒進行有效地教育、引導是很有必要的。我發現這個活動中蘊涵著許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對這個活動進行了修改。我把整個活動分成兩個部分,即學唱歌曲并知道做懶惰蟲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創編做個“勤快人”。活動開始部分是邊唱邊玩“找懶惰蟲”的游戲,讓幼兒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懶惰蟲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釋,孩子們都覺得做懶惰蟲不好。
在此基礎上,第二部分我著重激發孩子們爭做勤快人的愿望。我問孩子們“那我們要做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們都說“做個勤快人”,接著我又問孩子們“勤快人會做什么?”孩子們都搶著說“掃地”“洗衣服”“燒飯”…,我們把勤快人編到歌曲中。最后在詼諧幽默的情趣中,表演整個活動。為了讓孩子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在教學設計方面,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幼兒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孩子獨特的情感與創造體驗,營造一種愛、趣、智的學習情景,努力構建一個自由、民主、寬松、和諧、愉快的真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