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先生》教學反思(精選3篇)
《灰灰先生》教學反思 篇1
是一節很有趣、幽默的語言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本活動的設計分五個環節: 1.感知灰灰先生的臟。出示灰灰先生臟臟的形象,引導幼兒從灰灰先生的身上、臉上和衣服上說說灰灰先生臟。2.灰灰先生的家臟,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到因為家里亂七八糟的,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來玩。3.吸塵器打掃。情境模擬,激發幼兒對清理臟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4.去灰灰先生家里做客。感知“干凈”。5.給灰灰先生改名字。 本來這應該是很活躍的一堂語言課,但由于我備課不夠充分,前面兩個環節都無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下次注意。但整節課下來孩子們也了解了這個故事,從灰灰先生臟臟的形象到干凈的灰灰先生的轉變,知道了要講衛生,愛干凈,只有愛干凈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在上語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時,突然嘟嘟舉手回答說:“張老師,我覺得這個水果不像梨,那個水果也不像橘子。”于是我重新看了一下我準備的繪本ppt。的確,圖片中的梨的顏色不是黃色,而是一半黑色一半土黃色,而橘子畫的像雞蛋一樣,為了把課上下去,我故意裝作鎮定說:“因為這些水果已經在毛毛蟲的肚子里,我們把它們放大了就變成這樣了哦。孩子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從這件事情上我反思自己在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我只是簡單把繪本的ppt下載下來,而沒有仔細看里面的內容到底是如何,如果在課前我先自己把把關,那么在上課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嘟嘟這樣的情況,所以課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我們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準備工作。
《灰灰先生》教學反思 篇2
這是小班語言領域的活動。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全身上下都是灰的灰灰先生想邀請自己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可是家里實在太亂了,朋友們都不愿到他家里來。灰灰先生很苦惱,他決定把自己的家里弄得干干凈凈。他的幫手就是吸塵器。可是吸塵器卻把灰灰先生也吸了進去,眼看快要把他吐到垃圾車里的時候。灰灰先生家里的洗衣機知道了,連忙把灰灰先生裝到了自己的嘴巴里進行清洗。還把家里的臟東西全部都洗干凈了。最后灰灰先生變成了“干凈先生”。朋友們看到他變干凈了,都愿意和他玩了。這是故事幽默,詼諧,通過灰灰先生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要懂得要愛清潔、講衛生,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本次活動,我設計的亮點,也就是我使用的策略為兩點:
首先,我以灰灰先生的自述進行導入,在表演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但是這一策略在反思后,我也考慮到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在表演中,我當著孩子們的面邊吃東西邊扔垃圾,原來是想讓孩子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灰灰先生的邋遢。但是我這樣做的話,給孩子們帶來了負面的教育。教師作為一個教育者,應當給孩子們帶來正面的教育,教師的言行、舉動都會影響著孩子們。所以在孩子們表演亂扔垃圾的情景,是不妥當的。由此,也給我在日后的教學活動中提了一個醒,在設計策略的時候,應該多考慮策略是否可行,是否對教學有效。
第二個亮點就是最后一個環節,讓孩子們扮演吸塵器,將教室里的垃圾都扔到垃圾筒里。這個策略我認為達成的效果不錯。小班的孩子喜歡角色扮演,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帶給他們喜悅。在語言活動中,孩子們長時間坐著,最后的活動讓孩子們能夠表演進來。動靜結合,使教學活動更加精彩、不枯燥。
語言活動的開展看似簡單,但其中也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們挖掘,許多的細節需要我們注意。認真、踏實地對待每一個教學活動,仔細揣摩,反思,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更完整。
《灰灰先生》教學反思 篇3
《灰灰先生》是一堂講述活動的語言活動,本活動的設計預案分五個環節:
第一、感知灰灰先生的臟。出示灰灰先生臟臟的形象,引導幼兒從灰灰先生的身上、臉上和衣服上說說灰灰先生臟。
第二、灰灰先生的家臟,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到因為家里亂七八糟的,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來玩。
第三、吸塵器打掃。情境模擬,激發幼兒對清理臟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四、去灰灰先生家里做客。感知“干凈”。
第五、給灰灰先生改名字。
這個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在第三個環節徒然轉出“吸進灰灰先生”的情節,課堂氣氛有了很神奇的效果,孩子們都跟著灰灰先生大聲喊叫。而在最后的環節,當我請孩子們給灰灰先生改名字的時候,第一個出現的詞匯就是“干凈”,這說明孩子已經理解了“只有愛清潔、講衛生,才能受到大家歡迎”的道理。
本來這是一堂課很活躍的語言課,但是由于自己準備的圖卡太小,幼兒看不清楚,前面兩個環節都無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下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