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人和懶惰人》活動反思(通用2篇)
《勤快人和懶惰人》活動反思 篇1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學生只有“動”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
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歌曲的第一段描述了勤快人在廚房辛勤勞動的情景,第二段描述了懶惰人在廚房睡覺的情景,這兩段對比強烈而鮮明的歌詞充分表達了以勤為榮,以惰為恥的感情;顒又,我先和孩子們講了一個廚房里的故事,讓孩子們認識了廚房里的勤快人,和廚房里的懶惰人,孩子們基本了解了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形象特征之后,我請孩子們欣賞了《勤快人和懶惰人》這首歌曲,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引導孩子跟著音樂節奏拍手,或者是根據歌詞進行動作表演。
在音樂教唱的時候,我出示了音樂圖譜,請孩子們跟著圖譜學唱歌曲。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學唱能力很強,沒一會就都學會了,而且孩子們還能有表情、有對比地演唱《勤快人和懶惰人》,通過對 歌曲的理解,孩子們自己創編動作,有的孩子假裝炒菜,有的孩子假裝切菜,有的孩子假裝洗菜,還有的孩子假裝睡覺。不僅通過動作,演唱的時候,孩子們還通過音樂演唱速度的快慢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活動最后,有多余的時間,我們大家一起對這首歌曲進行了創編,孩子們想了很多勤快人會做的事情,想了很多懶惰人會有的表現,創編進歌曲之后,孩子們對這首歌的熱情更高了,課后還常能聽見孩子們哼唱這首歌曲。
《勤快人和懶惰人》活動反思 篇2
《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簡潔、明快、滑稽的歌曲,歌曲內容淺顯易懂,它把勤快人和懶惰人描寫得惟妙惟肖。第一段描寫了勤快人在廚房里勞動的場景,旋律快。第二段描寫了懶惰人在廚房里睡覺的場景,旋律慢。旋律得快慢是這首歌曲比較突出有心意的地方。非常巧妙地讓孩子理解了“勤快”“懶惰”兩種詞的不同意思。歌曲詼諧、幽默,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非常適合中班幼兒學習。
活動一開始,我用廚房里的故事來導入活動。然后我以幼兒園廚房里新來了兩個人為事例引出“勤快”這個詞,先提問:勤快人在廚房里干些什么?孩子們說了很多,洗碗、燒菜、燒飯等等。勤快人在廚房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以圖片的形式引導幼兒關注勤快人的勞動。用第一段歌詞來作為總結。在學唱歌曲時,我先從拍手打節奏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第一段的演唱速度。在學唱第二段歌曲的時候,我以說相反的游戲來幫助幼兒熟悉第二段歌詞:炒菜——不炒菜;煮飯——不煮飯;蒸饅頭——不蒸饅頭。通過游戲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用不同的力度與速度演唱歌曲是活動的重難點,這個環節我先示范用不同的節奏、音量演唱兩段歌曲,并讓孩子比較兩段之間有哪些不同,讓幼兒感知以了解用快快地,有精神的聲音演唱第一段,用慢慢地,無精打采的的聲音演唱第二段。為了讓幼兒區分地更加明顯,我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勤快的人,一組扮演懶惰的人,不僅要在歌曲上體現勤快人懶惰人之分,還要在表情上體現。這樣讓孩子們加入表演的成分,他們學得更帶勁了。
活動最后一個環節以談話的形式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做了哪些勤快的事?孩子們都搶著說,都想證明自己是個勤快的人。
通過活動,讓孩子懂得要做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家、在園都要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做一個勤快的人。在情感上讓孩子產生共鳴,幫助孩子友明辨是非,激發孩子的積極情感,明白勞動帶給人快樂,勞動創造財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