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有蝴蝶結的鞋》教學反思(精選2篇)
《一雙有蝴蝶結的鞋》教學反思 篇1
今天在新宜部,聽了推門課《一雙有蝴蝶結的鞋》,這是一節中班語言活動,執教的是朝氣蓬勃的蔡老師。
蔡老師運用白板,放大了系列看圖說話,帶領中2班的娃娃一張一張觀察,一點一點地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美佳一見鐘情的期盼和小小的失落,體驗著美佳學習扎蝴蝶結的努力,分享著美佳為小動物們和媽媽增添美麗的喜悅,品嘗著美佳夢想成真的驚喜……
“先繞一個圈,再繞一個圈,兩頭交叉起來,從指間繞一繞,拉拉緊……”兒歌念響亮,蔡老師變戲法版的掏出一大把綢帶,讓娃娃們操練起來。
自理能力的培養僅有書面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一根綢帶在中班幼兒手中變成一根漂亮的蝴蝶結,一次兩次活動很難實現全體幼兒會扎蝴蝶結這個目標的,故事中的美佳練習了很長的時間,我們不妨也放慢速度,在區角多設置各種材質的繩子,紙質的、棉線的、塑料的、綢帶、毛線……粗的細的長的短的,讓幼兒試一試、練一練、系一系。
不禁想到,現在的兒童運動鞋,系鞋帶的款式越來越少,用粘扣的懶人鞋越來越受歡迎,便捷的同時,幼兒仿佛也失去了什么。
《一雙有蝴蝶結的鞋》教學反思 篇2
活動記錄:
《一雙有蝴蝶結的鞋》是一個語言活動,語言活動大多以說為主,為了活躍氣氛,我給孩子們每人都準備了一截紅色的絲帶,是想著讓孩子們體驗扎蝴蝶結的快樂。可是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并不會扎蝴蝶結,剛開始,我想不會扎蝴蝶結很正常,因為大多數孩子可能沒有學過。于是我便用故事的原話教孩子們扎:先繞一個圈兒、再繞一個圈兒、兩頭交叉起來、從中間繞一繞再拉拉緊。就這樣一變又一遍,很多孩子就是不會……就為了學習扎蝴蝶結,我還把孩子們吃水果的時間給耽誤了……
活動反思:
其實無論是《綱要》還是《指南》都強調了生活經驗的重要性。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應遵循“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就需要我們從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主動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從中挖掘有教育價值的能促進幼兒發展的興趣點,并以此為依據開展相應的活動。我想蝴蝶結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特別是女孩都很喜歡蝴蝶結。當孩子們穿系鞋帶的鞋子時就會接觸到蝴蝶結。可是生活中孩子們只是接觸到,并沒有自己參與系蝴蝶結,而我課前也沒有跟孩子們提到蝴蝶結,因為想保持活動中的新鮮感,想給孩子們一個驚喜,所以等活動時孩子們才知道要自己要學著系蝴蝶結。我想活動前我要是把蝴蝶結給孩子看看,或者讓孩子們試著自己學系蝴蝶結,活動效果可能大不一樣。
活動調整:
因為孩子們都不太會系蝴蝶結,我就把系蝴蝶結的紅絲帶放在了美工區,還提供了系蝴蝶結的步驟圖,供孩子們游戲時繼續嘗試,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