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讓孩子體驗,大膽讓孩子創新
二、放低要求,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的安排。
在幼兒園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利用開發好我們活動室各個活動的區角這一途徑,能為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大家都知道,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引導幼兒主動發展,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讓孩子們在區角活動中可以盡放光彩,有效地達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我們老師在設置活動的內容、材料等方面,若能夠放低要求,和孩子們一起準備活動材料,那孩子們的動手積極性也會更高。這個做法一定會起到預想不到的作用,一是孩子們學會了主動觀察和構思,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回家后自己搜集、積累材料,帶來園里投放到區角之中。二是學會了更好的表達,回到家里,會向父母和他人敘述做什么,需要什么,然后讓家長來協助搜集、積累材料。這樣的過程雖然看似簡單,對孩子的成長作用卻非常重要,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觀察、構思和判斷,而且具備了環保意識,知道哪些材料能用,哪些不能用,而且還會和小同伴比較,培養了一定的競爭能力。這樣的形式給我們的活動增添了充足的材料:綠綠的樹葉、黑黑的泥巴、植物種子、各種廢舊紙張、新鮮的蔬菜、一團團毛線、塑料瓶、紙殼盒、瓶子蓋、木花片等等真是應有盡有,數也數不過來。看到自己帶來的材料,小伙伴們一起用,每個孩子的心里都嘗試到了喜悅,小臉笑得象美麗的花兒一樣。 這就是讓孩子們參與,讓孩子們體驗的一個真實反應。有了孩子你們的動手參與,我們的活動變得更豐富了,我們的成果變得更實在了。
三、放手體驗,和孩子一起盡放創新的火花。
作為一個從事一線工作的教育者,我明白,一個人一生創造力的大小,嬰幼兒時期的活動將起決定性的作用。你若束縛了孩子的活動,他的創造就會有局限性,你若放開孩子,那就會給孩子插上創造的翅膀,創造力的種子便會破土而出,開花結果。
在幼兒園日常的活動中,我會讓孩子們自主選擇活動,選擇材料、自由結伴,不固定分工,沒有范例,我只是進行引導,說每個活動是多么好玩,吸引他們分散到各個活動。孩子們玩玩做做,不管他們怎樣隨意,我從來不“指手畫腳”,而是以一個同伴的身份一塊游戲,并且贊美鼓勵他們,孩子們臉上就會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玩中做,做中學,這就是我的主導思想,我不擔心孩子們達不到我的教育目標,因為他們會在我的引導下,以各自極富個性的“語言”去探索和創造,他們的行為與表現會非常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出一個個真實的自我,他們享受著真實的“第一位”的待遇。這樣更加容易達到我預定的教育目標。
四、創造機會,和孩子一起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我的眼里,孩子們的作品沒有好壞之分,每個作品都是一個成功的個體,我會精心把孩子們的每份作品都展示在墻壁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掛上以后,所有的孩子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功感,他們的心里都會多么快樂。“看,這是我的!”“看,明明的真好看!”……,成功的快樂中,孩子們會學習別人的做法,然后再進行創造。看似平平常常的墻壁,卻是我給予孩子們的創造與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孩子成才”,也是我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