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筆記:剩飯菜的現象
孩子們雖然已升入大班了,但每次午飯后,我們總是發現有小朋友的桌子里面有飯菜。這不,李雨欣跑過來告訴老師:“王老師,閆依琳把飯菜都挑到桌兜里面了。”趁熱打鐵,我決定將這種現象好好教育一下。“誰把飯菜倒在桌子里面了”,幾個孩子異口同聲的說:“閆依琳”。“這樣做好不好”“不好”。于是我引導幼兒猜想倒飯菜的原因。“為什么要倒掉飯菜”,“不喜歡吃、不想吃”。“飯菜是廚房阿姨辛辛苦苦給小朋友做的,如果小朋友把他們都扔掉那多浪費呀,而且阿姨會高興嗎?”“不高興。”“那我們怎樣做才能不剩飯菜呢”?“讓老師少盛點”“把不愛吃的先告訴老師。”最后我說:“不愛吃的小朋友可以先告訴老師,老師可以少盛點,但是飯菜有營養你們不可以不吃。”孩子們欣然答應了。由此我想到在一日生活各種環節中,我們既要有統一要求,同時對個別幼兒進行特殊要求,對幼兒產生的個體差異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面對幼兒的這種現象我們采取了三種措施。第一,給孩子們談話講開飯菜的營養,要合理膳食營養均衡,進行活動“比比誰的個子高”,讓幼兒了解要長高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要吃飯。第二,體會廚房爺爺奶奶的辛苦,讓幼兒參觀其做飯時的辛苦,如果把飯菜都扔掉了剩下了,那多浪費呀,廚房爺爺奶奶也不會高興的。第三,家園溝通,與家長多交流,讓老師多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不同的幼兒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后,挑食、剩飯菜的現象會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