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的重要作用
幼兒園是幼兒長期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場所。在幼兒園,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僅有賴于系統的教學,更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這種熏陶和影響既可能是積極有益的,也有可能是消極有害的。由此可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二、 幼兒園環境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環境如同教師一般,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使幼兒處于積極地探索狀態,在各種嘗試中使用材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幼兒園環境也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物體之間互動的關鍵性因素,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具有潛在的深刻的影響。
(一)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幼兒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不斷發展的。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一種刺激條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兒的某些行為習慣。一旦幼兒園環境創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就可以影響或促進幼兒特定方面的發展。
根據幼兒學習興趣、內容,可以將學習內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兒園的走廊,教室內,或是在環境中創設問題情境等,通過環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呈現學習內容,延伸學習活動,從而發揮其功能。
例如,在開展“我們的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把自己和家長們一起搜集來的有關動物的圖片、模型等分門別類整理后,展示在教室的周圍,讓人仿佛置身于動物世界之中,從而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孩子們用各種材料,如磚塊、小石子、貝殼、木塊等,在戶外場所鋪設形態各異的小路,孩子們通過用腳踩、用手摸來感知光滑、粗糙、寬窄、長短等。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發了幼兒主動活動的愿望,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和欲望。
(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所謂兒童的社會化,是兒童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逐漸獨立掌握社會規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妥善自治,從而客觀地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發展過程。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實現的。
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幼兒與物質之間的交流少不了環境的支持語介入。幼兒園環境的諸多方面,如環境布置內容及其營造的氛圍,活動空間的安排及活動材料的投放等,會通過影響兒童在交往過程中的情緒狀態,交往對象的數量等來影響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例如,幼兒園的教室內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區域便于幼兒在人數不同的小組中進行合作式學習,使幼兒與同伴之間的溝通,競爭與合作更為容易;區角內的各種工具,材料和設備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全神貫注地進行探索學習;在幼兒園的樓梯下,走廊盡頭或是教室的一角設置私密空間,以滿足幼兒獨處的情感需要,為幼兒疲勞時,遇到失敗時,幼兒與同伴發生沖突時,可以到這個小空間里安靜地休息,或與同伴談心,使內心得到一種釋放或是安慰,這些都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另外,幼兒在與教師、同伴、家長共同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表達自己在遇到困難、疑問時的沮喪、郁悶以及完成任務后的喜悅等,幼兒在這一過程中逐漸了解了人際交往的規范和技巧,進而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實現了個體的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