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民間游戲快樂成長
每當回憶起我們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小伙伴們在空氣清新,陽光明媚的空地上玩過家家、玩跳皮筋、打彈珠、踢毽子、跳格子、,雖然有時候弄的身上臟臟的,可能會挨打,可是我我們的心情是愉快的,我們很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但是如今的孩子接觸到的民間游戲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高檔電動玩具,看不完的動畫片,雖然能開闊幼兒的視野,發(fā)展幼兒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但同時也給幼兒帶來一些負面效應(yīng)。如:身體素質(zhì)差、積極主動性差、不愿意和同伴分享,人際交往能力差等等,然而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趣味性,教育性,而且不受人數(shù)、年齡、場地和時間局限,不論何時何地,幼兒可以自由的玩耍,再加上朗朗上口的童謠,最能滿足幼兒好奇、好動、好玩的心里特點,讓他們在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chuàng),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一、民間游戲的內(nèi)容豐富,取材簡單方便
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玩具價格都非常昂貴,而且沒有一樣玩具能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然而民間游戲涉及的范圍比較光,可以是全身運動,也可以是手、腳或身體的某個部位,某個動作都可以,而且取材比較方便,就是你隨手可得的東西,如:小石頭、線、手帕、繩子等。甚至有的都不需要材料就能進行。像我們小時候大人和我們玩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只需要大人拉著我們的手邊念兒歌邊做搖的動作,讓幼兒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有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
二、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
如果每次都讓幼兒重復練習走、跑、跳、鉆、爬等基本動作,往往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調(diào)動幼兒們的積極性,然而民間游戲涉及的范圍比較光,內(nèi)容較生動形象、形式也非常活潑、輕松,許多游戲還配有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完成鍛煉的要求,達到基本動作的目的,讓幼兒們在玩中學,不僅增強了他們的體質(zhì),還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想象、記憶、判斷能力,使幼兒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呼吸著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讓人心情愉快,所以戶外游戲比室內(nèi)游戲的好處多得多。大自然能夠愉快人的身心,而大多數(shù)民間游戲是在戶外活動場地進行的,讓使幼兒盡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著大自然的美,促使幼兒健康成長,幼兒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如:在草地上“推小車”,在泥地上“跳格子”、“跳皮筋”,在場地上“編花籃”、“斗雞”,在花園里“捉迷藏”等,在室外游戲可以讓幼兒們適應(yīng)外界環(huán)境,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的目的。像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玩“老鷹捉小雞”,只需要一片場地,既鍛煉了幼兒的全身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敏性,又讓幼兒們在玩中學會應(yīng)該如何和同伴合作,提高了幼兒和同伴的合作精神。
三、民間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知識面
許多民間游戲都配有童謠和兒歌,這些童謠和兒歌中包可以豐富幼兒自然、社會方面的知識,擴大其知識面。如:童謠《一年十二個月》,幼兒在學念童謠的同時,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份,每個月份要做些什么事,讓幼兒在說說玩玩中學習,既能感受到童謠的樂趣,又容易又快的接受知識。如果單單教幼兒正月初一吃團子,二月里放鴿子,三月清明去買青團子等幼兒們會覺得很單調(diào),比較繁瑣、不愿意主動學習,但是將這些知識編入到童謠《一年十二個月》,幼兒們就易學易會,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