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小蠟筆哭了
最近,我發現小朋友在畫畫涂顏色時喜歡把蠟筆上的紙剝掉,有的甚至還把它弄斷。每次我總是提醒孩子:“不能把蠟筆上的紙剝掉,更不能把它弄斷了。”但稍不看住,就又有小朋友這樣做了。 針對這一現象,一天,我以小蠟筆的口氣對孩子說開了自己的“煩惱”。當我說到“小蠟筆不漂亮了,在傷心地哭呢!”時教室瑞安靜極了,仿佛聽到了小蠟筆的哭聲似的。借此機會,我問孩子:“小蠟筆為什么哭了?”有的說:“有的小朋友喜歡把它漂亮的新衣服脫掉了,小蠟筆沒衣服穿了,它就哭了。”有的說:“小蠟筆的腿斷了,他疼得哭了。”孩子們一下子都明白小蠟筆哭的原因。我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才能不讓小蠟筆不哭?”孩子們又爭著說開了、聽著他們的回答,我感到小蠟筆的話已經深深地記在了孩子們的心里。后來,孩子們畫畫時再也沒有剝紙頭,和弄斷蠟筆的現象。 對于孩子來說,枯燥的說教起不了什么作用時,用擬人化的手法,給孩子講道理,更接近孩子的生活,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找到孩子們的心里特點,教育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