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小銜接”家園合作的幾點建議
孩子進入大班,家長就緊張了,擔心孩子不適應小學的生活,擔心孩子學的太少了等等。為此,我們為了做好幼小的銜接的工作,我們都會跟小學進行一些交流跟蹤,從這兩年的回訪情況來看,幼兒在各方面確實較以前有了提高。據小學的老師反映能更快適應小學生活的不是掌握知識最多的孩子,而是各種常規習慣培養的好的孩子。其實在孩子一入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培養孩子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了,孩子升入大班后我們會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
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1、學會保管、整理物品。
在與小學的老師交流時,小學的老師一再強調要提高孩子的整理的能力,到了小學,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書包,如書本和作業本分開放,怎樣分組交作業等。為此,我們加強對孩子整理習慣的培養,如平時我們會發放幼兒用書讓孩子帶回家看,要求孩子第二天要交回分組放在固定的地方。換衣服、發放什么物品時,我們就會引導孩子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將自己的物品分類整理好、收拾好、保管好。
在里家希望家長提醒孩子每天在書包放兩到三件干凈的衣服在書包,在書包里放一個袋子把干凈和不干凈的衣服分開放,而且要求疊放整齊,這也是學習整理書包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如寶貝,書包里臟的衣服要拿出來洗啦,然后提醒孩子在書包里放上干凈的衣服,而不是自己七手八腳把他的書包整理好,放好所需的物品。從而讓孩子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而不是給孩子找借口:“我媽媽沒有幫我放衣服。”
2、學會獨立自主生活。
①在幼兒園,每一個環節的活動都有老師提醒,但在小學老師可能就沒有照顧的這么周到。為了讓孩子學會自主安排時間、安排一日的活動,我們會把一天的活動安排表寫出來,讓孩子對照著自主安排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讓孩子自己做主,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計劃和安排,如自主選擇區域活動,在下課的時間自己上廁所、喝水等(除了規定的集體活動外)。
②在和家長的交流時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做什么都不夠主動、積極。其實是有時候父母對孩子不夠信任所產生的,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做不好,或是嫌孩子做的不干凈于是不讓做,這樣打消了積極性。或者做任何事情都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說你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別的孩子怎樣怎樣能干。在這里我要提醒家長要學會“縱向”欣賞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要馬上給以孩子鼓勵。因為只有相信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信心,這樣孩子才會更積極主動。
③在幼兒園現在有什么任務要交代的或有什么通知,我們都事先跟孩子交代。但通知我們仍舊會寫出來告知家長,但要求家長看了通知不要急著去給孩子張羅,而是先問孩子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做的?如果孩子不記得,家長只是做個提醒就可以了。
3、愛勞動、敢承擔。
由于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里都照顧得很周到,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操心,孩子只管學習成績好就成了。正因為如此,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更不用說為家里分擔家務了。為了培養孩子愛勞動,不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還要為集體分擔勞動任務。如安排孩子輪流做值日生,每天擦桌子、澆花、整理活動室的物品等。希望家長在家也跟孩子說要跟父母一起分擔家務,跟孩子說這個家你也有份的,他有責任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也是為入小學打基礎,因為學校每天也是孩子輪流著做值日生,所以在家里要多給孩子鍛煉,如讓孩子掃掃地,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