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活動可以這樣做——“機器人上崗”活動心得
“機器人上崗”在活動開始階段,幼兒接觸了發條玩具、平面圖形塊和積塑等材料,這些材料大都是,教師不用太多提示幼兒就能玩起來。每個幼兒的愛好不同,玩的次數也會不同。“修理機器人”部分是采用粘貼添畫的方法,新創的數種機器人造型,又擴大了幼兒的認識!爸谱鳈C器人”部分又采用了各種工具材料的拼貼,后階段還加入了錘子、鉚釘等幼兒不常接 觸的材料,擴大了幼兒的創造空間。
以上活動大都采取個別化的學習方式,但其中“學剪圖形拼出機器人”采用集體教學,因為這是一個大多數幼兒都沒有接觸過的新方法。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演示和討論,使幼兒可以十分直觀地看到圖形演變的過程,并進行初步嘗試,為幼兒自如地按自己的需要剪出各種圖形創造了條件。除此之外,在最盾用錘子敲鉚釘的環節,我又安排了小組學習,給予必要的輔助。由此,也使我發現學習形式應按學習內容和幼兒的經驗水平而定,才能做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4.讓幼兒在藝水創造中更自信一點
自信是創造的前提。我們把整個活動分成三個時段,就是為了在認知內容和操作技能上都能逐漸遞進,在慢慢掌握的基礎上建立起自信,使幼兒不至于原地踏步,并有能力主動把握更為豐富的方法去表現自己的創意。這三個時段的教學設計,具體考驗教師功底的,首先,這三個時段不是割裂的。例如,第一時段中幼兒使用到的圖形積木塊和百變積塑,一直玩到最后一個時段。又如,雖然后兩個時段玩發條機器人的幼兒逐漸減少,可是在自創“機器人上崗”時,很多幼兒又去重新找來發條機器人參照其構造。其次,這三個時段的內容安排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按照幼兒的經驗水平決定選擇采用多少時間、增減哪些材料等。例如修理機器人較為簡單,用的時間就少一點,在制作機器人上崗時,又適當延長了剪圖形拼出機器人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個時段都必須致力于給幼兒創造不受成人干擾下的空間。例如:開始學剪圖形時,有的幼兒有些不知所措,我就不勉強幼兒按我的演示剪出圖形,只是鼓勵大家“只要盡量減少選角料就好”。幼兒一剪去邊或角,新的圖形就出現了,信心大增。以后,我又鼓勵幼兒說:“機器人用的材料都很考究,所以我們這次用了金銀卡紙,你們剪出這么多圖形,一點沒有浪費材料,就像小科學家。”幼兒聽了積極性更高,個個專心致志,很多幼兒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剪出許多奇奇怪怪的形狀,表現突飛猛進,后來居上者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