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座椅上的小腳印
幼兒的關愛教育能展現出他們美好的心靈,因此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適時的人文教育將對他們的一生都受益。 那天,我帶早班,我正在鋼琴邊上整理孩子們帶來的東西,早來的幾個寶寶看到了,大家都想來瞧一眼老師在放什么好東西,你擠我,我推你。可是嘉嘉想想出了“好辦法”——站在老師的椅子上看,果然她看得最清楚了。隨后,我也倒沒注意地準備坐下點名了,突然一向懂事的曄曄大叫起來:“徐老師,你不能坐,椅子是臟的。”莊莊輕聲地說:“是嘉嘉剛才站上去的,有腳印。” “嘉嘉,下次不可以踩椅子咯。”我心想嘉嘉或許也不是故意的,所以我就隨口應和了下。 我以為這樣座椅上的“小腳印”應該不會出現了,誰知道第二天下午班時我又見到了這一幕。午睡起來,我讓小崔過來檢查小肚子是否包好,可調皮的他竟然不好好走過來,踩著他前面的椅子走過來,而且還開心地不得了。于是,我便生氣地對他說:“小崔,你為什么要踩著椅子過來?這樣做對不對?”他一下子低下了頭答道:“我們在室內運動的時候不是也這樣踩著椅子過去的嘛,我想玩玩。”原來,我們室內運動的游戲中有一項活動是踩著椅子走過去。可是,孩子們都把這項運動項目搬到了教室里來了,但是,這又是不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他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比較合適,所以,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 在放學之前,我借著空余時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小朋友,他們知道了在室內游戲時才可以這樣踩著椅子運動,但平時可不能隨便亂踩椅子,這樣的話,大家的褲子都會變臟的。“寶寶們,我們都是愛干凈的寶寶,對吧。所以,我們的好朋友肯定也是愛干凈的。你們說是嗎?”“嗯,是的。”孩子們都微笑著點頭示意說好。在隨后的幾天里,我們班級里再也沒有出現“小腳印”了。其實,從小事情中我們不難發現,人文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就能捕捉到一切提高他們人文品質的機遇。要向幼兒進行道德教育也就是培養他們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的文明行為和優良品質,而良好的關愛教育,禮儀教育對幼兒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就像在這次事件中,教師不斷用鼓勵的語言,以及創設關愛他人的情境,在激發幼兒關心老師情感的同時,也讓小朋友懂得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 的確如此,所以從這一刻起我們就要學著幫每一個孩子修剪枝葉,這樣到將來回饋給我們的就會是一片茂密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