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摘下“有色”眼鏡看孩子
前些日子單位的同事在一起閑聊,說到今年的蘋果特別貴,最貴的大概要6、7塊錢一斤,周末回婆婆家聽公公告訴婆婆:“前面樓的老孫今天買了一箱蘋果1塊錢一斤……”我正詫異怎么這么便宜?“都是‘次果’。”公公接著補充道。原來如此,那什么是“次果”?顧名思義,形容不好的東西“以次充好”,形容成績“僅次于……”。“次果”就是蘋果表面有瑕疵。許是果農在采摘時不小心碰到;許是在成熟時被鳥兒啄了下;許是被枝枝杈杈不小心刮到……諸多原因,讓一同生長、成熟的蘋果,也被分成“好果”、“次果”。“次果”即使生得再甜、再紅、再美,因表面的小瑕疵,也只能是被打折處理的命運。而“好果”的人生則大不相同,身價翻了好幾番不說,還會被當做禮品饋贈好友,更有甚者遠銷國內外……
其實想想,在幼兒園里,不否認老師愛每一個孩子,但在老師的心里同樣有“好果”、“次果”之分。“好果”是那些活潑開朗、聰明伶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次果”則是那些或是調皮過頭、或是沉默寡言,不引人注意的孩子。因此,在幼兒園的各種大型活動譬如“公開課”評選中,老師的首選就是“好果”們,因為怕駕馭不了“次果”、怕課堂回答問題不如自己預期那樣精彩、甚至怕扯老師成績的后腿……想到此前同事因為要準備公開課,在反反復復練習之后,出現了“瓶頸期”,孩子的配合不理想,上的次數過多,有的孩子已經完全不在狀態,甚至答非所問。不得已之下,只好讓一些從未被老師單獨選上上課的孩子們去嘗試。本沒報多大希望,但結果卻讓老師大跌眼鏡,這些孩子們不但回答問題積極、玩得投入、想象力更是超出預期,好幾個環節的回答都博得了滿堂彩,他們的表現為老師的課增色很多。事后,同事也在反思:完全沒想到,看來是我小看了這些孩子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并沒有多么出色,但是他們的表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相信只要多給他們一些鍛煉的機會,他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正如“超級演說家”中,一位盲女選手所說:“我剛上盲校時,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推拿,這將是你們唯一的出路。’”但她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被看透,不愿意所有盲人的人生都一樣。所以,她抓住了命運中唯一的一次的機會,學習了播音主持,并獲得播音主持大賽二等獎,被敬一丹邀請去央視工作……最后,她對所有視障人士說:“命運雖然給了我們一雙看不見明天的眼睛,但是它給了我們一雙能夠看見未來的希望,一定要相信你的潛能比你想象中更強大!”
作為老師,我們更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孩子,而且還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孩子潛能的眼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或許是語言表達、或許是動手能力、或許是人際交往、或許是……他們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老師,要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耐心引導孩子,孩子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定位為你心里認為的想當然的那樣。老師們,摘下“有色”眼鏡吧,那樣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精彩又與眾不同的童話世界!